晚清最残忍的一顿午宴:八位将领高兴入座,筷子还没动却要人头落地

蛇之王聊一聊 2023-09-02 14:41:36

1863年,八具尸体杂乱无章地倒在血泊之中,猩红的血溅得到处都是,这个画面和人间炼狱别无二致。

不过,这八位死者可不是什么“小喽啰”。

他们当中,单拎一位出来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没错,他们分别是郜永宽、汪安钧、张大洲、周文嘉、汪有为、范起发、伍贵文、汪怀武,他们皆是太平天国英勇骠悍的将领。

一度威风凛凛的八大将领,为何会以如此狼狈的姿势一起死在这狭小的房间里?

一切,还要从太平天国在与清军的激烈斗争说起。

太平天国八大将的“清官”梦

历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协议。

在一款款不平等的条例之下,清政府为了喂饱外来侵略者的肚子,越发加大了对老百姓的剥削,一时间民不聊生。

此后于1851年,太平天国成立。

尽管太平天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存续的时间不算长,但作为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它无疑是在中国历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861年,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和以曾国藩为首带领的湘军正水深火热地交战着。

双方战况焦灼,一时间分不出个上下你我。

忠王李秀成见曾国藩受到了陈玉成的牵制,直接南下支援,随后一举拿下了苏州和杭州并建立了苏南根据地。

要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从来不是故人夸大其词的话。

当时苏州和杭州可是全国上下最为富饶的地方。

除此之外,苏杭的地势地貌也是兵家必争要地。

就是这样一块肥肉被太平天国占据,坐在紫禁城里的慈禧瞬间就慌了,立马下令让曾国藩麾下的湘军全面攻打太平天国。

可湘军从来只听命于曾国藩,对于慈禧的号令,无动于衷。

无奈之下,慈禧只好请求曾国藩,希望他带领湘军前去剿灭太平军,但曾国藩打心里就不认可慈禧这种决策。

他认为,自己的士兵刚结束了几场交战,此刻猛攻并非不是上策,养兵蓄锐才是当下最应该做的。

所以,曾国藩拒绝了慈禧的请求。

就在慈禧心力焦灼之时,有这么一个人站了出来,主动请缨。

这个人就是李鸿章。

李鸿章表示自己可以带兵前去浇灭太平天国引发的这场战火。

慈禧就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自然是欣然同意。

李鸿章虽然是曾国藩的“幕僚”,但和备受尊崇的曾国藩不一样,李鸿章一直很不受其他大臣的待见。

此次请命,颇有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然。

他心里明白,此次与太平军交手,会是他证明自己的绝佳机会,他得抓住它!

事实证明,李鸿章的谋略、胆识都是不容小觑的。

为了此次出兵,他招收了600名年轻力壮的士兵,建立了淮军。

与此同时,为了打好这场战役,李鸿章还借助了外国军队的力量。

于是,李鸿章带领着淮军队伍,借助洋兵洋炮,一路攻下太仓、昆山、江阴以及无锡等地。

此时,太平天国内部割席状况已经十分严重,这一点李鸿章自然是敏锐地察觉到了。

于是李鸿章乘胜追击,协同洋枪队队长戈登炮口直指苏州城。

李秀成在得知李鸿章要攻打苏州城的消息以后,连忙带兵前往,想要守住苏州这一军事要地。

可毫无准备的李秀成怎么能抵挡得住运筹帷幄的李鸿章。

最后几乎可以说是毫无悬念,李秀成不得不撤兵离开。

李秀成的战败警醒着还驻守在苏州城的郜永宽等人。

郜永宽等人分析局势,皆认为太平天国大势已去,此时归降,指不定算得上是“弃暗投明”。

于是,在李鸿章正规划怎么攻破苏州的时候,负责守卫苏州的郜永宽等人表达了他们愿意归降的意愿。

李鸿章心想,这刚想瞌睡就有人来送枕头,正中下怀!

但郜永宽等人虽有意愿归顺,但其实心里的顾虑难消。

虽保住性命,但是荣华富贵、权势地位也会如流沙一般消逝。

于是,这个时候,李鸿章将负责和八大将谈判的工作交给了程学启。

此人身份可不一般。

李鸿章之所以派他出面谈判,除了程学启是自己的得力手下以外,更是因为他曾经还有另一层身份——太平天国的叛军。

所以,当八大将看到作为太平天国叛军的程学启站在自己面前的时候,顾虑已消大半。

加上之后洋枪队队长戈登表示可以成为八大将的“担保人”,八大将的疑虑已全然不见踪影,甚至,还做起了在清政府当官握势的美梦。

然而,郜永宽等人清楚地认识到,如果要实现他们入朝当官的美梦,那与他们一同镇守苏州的慕王谭绍光将成为了他们几人实现美梦的最大阻碍。

李鸿章大摆“鸿门宴”

谭绍光是李秀成的部下,此人骁勇善战,是难得的枭雄。

自太平天国成立以来,谭绍光跟随李秀成立下了累累战功。

谭绍光深知苏州城对于太平天国的重要性,所以在得知八大将去和李鸿章谈判的消息后,他立马约谈了郜永宽等人。

但郜永宽等人并没有被谭绍光的赤胆忠心所感染,反而对其“不识时务”的行为嗤之以鼻。

谭绍光为了能守住苏州城,一直没有对八大将痛下杀手,一心想以理服人。

但多次谈判下来,谭绍光觉得这八人已是朽木难雕。

而郜永宽等人对谭绍光的劝说,早已不胜其烦。

在谭绍光决定再次劝说这八人时,八人中的汪安钧忍无可忍,直接抽出短刀刺向了谭绍光。

发着寒芒的短刃瞬间见了红,其余七人见状也蜂拥而上,最后八人齐力将谭绍光杀死。

八大将将谭绍光的首级砍下,送给了李鸿章,以表归降的决心。

在解决掉谭绍光这一大麻烦之后,八大将如约大敞苏州城城门,迎接李鸿章。

于是,李鸿章就这样夺取了苏州城的掌控权。

虽占领了苏州,但对于作为功臣的八大将以及他们手下的几万士兵,李鸿章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忌惮。

毕竟,这样一群为了荣华富贵就能坑杀同僚的人,保不齐以后会因为更大的利益背叛清政府。

在几番思想斗争之下,李鸿章决定为这八大将摆一场“鸿门宴”。

沉浸在就要入朝为官美梦中的八大将欣然前往赴宴。

当看到八套齐齐整整的官服摆放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八人沉浸在喜悦当中,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已经悄然而至。

八人还没享受美味佳肴,在李鸿章借由离开后,就被早已待命的清军给杀害了。

血液染红了他们还没来得及试穿的官服,八位太平天国的将领以这样一种方式实现了他们“但求同年同月死”的承诺。

八大将死后,他们手下的3万多名精兵也没能幸免于难。

李鸿章一声令下,利用洋枪洋炮,一举歼灭太平天国的降兵。

顷刻之间,苏州城血流成河,满城上下皆是断肢残骸。

英魂无法归故里,这就是著名的苏州杀降事件。

八大将之死是否死不足惜

一直以来,战场都有不杀降兵的说法。

李鸿章此番操作,注定是会被人诟病。

李鸿章更是被“搭档”戈登怒斥为背信弃义之人。

但这一举措却很受曾国藩的赞许。

曾国藩评价李鸿章说:“此间近事,惟李少荃在苏州杀降王八人,最快人意!”

关于李鸿章杀降一事,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此后,褒贬不一。

但不可否认,李鸿章此举是彻底把自己站在了太平天国的对立面,明确地表明了自己对清政府的赤胆忠心。

对李鸿章而言,既能收获往后仕途顺畅,又能获得慈禧的信任。

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至于别人如何评判,李鸿章并不在意。

而关于八大将之死,更是不足为惜。

身为太平天国的将领,他们为了一己私欲归降,就应当预见自己的下场。

谭绍光和3万士兵皆是死于八人的欲念之下,魂灵无处可归。

对于八人的死,没有人会为他们感到冤屈。

因为,如果惋惜郜永宽等人的死,那被他们背刺的谭绍光将如何安息?3万太平军的灵魂又将如何长眠?

八大将反清意志如果还能再坚定一点,加上谭绍光的带领,他们未必守不住苏州这一宝地。

但他们却被李鸿章煽动杀死了谭绍光,最后更是自己落入李鸿章的设计之中。

八大将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但他们让3万精兵一同与他们背负历史骂名。

现在历史书册之上,对于这3万士兵皆是以“降兵”冠之,成为历史长河里的小小泥沙。

但很难说他们其中是不是也有想要负隅顽抗的有志青年、是不是有有潜力成为将领的大好男儿?

所有的猜想都化作了苏州城内的一滩血水、一具具被炮火烧焦的尸骨。

古今中外,为了忠义而死的将士不在少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浮鸿。

但为了自己心中坚守而死,如谭绍光之辈,他留给世人的绝不只是一具冰冷白骨。

在此,愿忠义之辈的英魂都能永享安宁!

你对这个事件怎么看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大家一起交流看法吧!

以上图片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34

蛇之王聊一聊

简介:失去的就是失去了,不管再怎么努力也拼凑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