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近期报道,针对美防长称“将为战争做好准备”,中方回应奉劝美方勿用霸权逻辑看待中国。这番交锋引发国际广泛关注,背后是中美复杂的战略博弈,而美防长后续态度转变更值得深入剖析。
美国(资料图)
美防长此前的表态,蓄意煽动意识形态对抗,鼓噪中国威胁。在国际局势本就复杂敏感的当下,这种言论无疑是火上浇油。其将中美关系置于战争边缘的危险言论,不仅不符合两国人民利益,更对全球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中国在面对此类无端挑衅时,立场坚定且明确。从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可知,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行径,坚决抵制用冷战思维处理中美关系。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美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经济相互依存度高,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相连。一旦发生冲突,无论是关税战、贸易战,还是更严重的军事冲突,带来的破坏都是难以估量的。双方企业、民众都会遭受巨大损失,全球经济也会陷入深度衰退,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美国(资料图)
再看中国2025年国防费预算安排。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吴谦介绍,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81万亿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7.2%。增加的国防支出用途明确,主要用于发展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加强传统作战力量建设,优化军兵种结构布局;推进侦察预警、联合打击等体系建设,保障军队“十四五”规划攻坚收官;强化实战化军事训练,推动军队院校内涵式发展,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完善政策制度,改善部队练兵备战和生活保障条件。
中国国防支出始终遵循合理适度原则。一方面,中国国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以及国民人均、军人人均国防支出,相较于美国等军事大国都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中国国防费管理严格规范,每年预算都依法经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对外公布,积极参与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做到公开透明。中国增加国防投入,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现实需要。
美国(资料图)
反观美国,长期以来凭借军事霸权在全球肆意妄为。在亚太地区,美国不断强化军事存在,频繁举行军事演习,试图通过武力威慑来维护其所谓的“地区主导权”。近年来,美国还不断在台海问题上制造事端,打“台湾牌”,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美国这种行径,本质上是其霸权逻辑的体现,妄图遏制中国发展,维持自身的全球霸主地位。
然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的不断提升,美国逐渐意识到对华强硬政策并非“万无一失”。中国在军事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如在高超音速武器、反舰导弹等方面已经具备强大的实力。这些成果让中国在维护国家安全上有了更坚实的后盾,也让美国在对华军事冒险时不得不有所顾忌。或许正是基于这些因素,美防长后续出现了态度转变,释放出“不准开战”的信号。
美防长态度大变,背后是对自身利益的考量。美国内部面临诸多问题,经济复苏压力大,社会矛盾丛生,此时若陷入与中国的战争,无疑将使其本就脆弱的国内局势雪上加霜。美国在国际上的盟友也并非都愿意跟随其卷入一场与中国的冲突,美国的单边军事行动越来越得不到广泛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军事战略。
但无论美防长态度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维护自身的主权和发展利益。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在威胁面前退缩。美国若真想改善中美关系,就应摒弃霸权思维,停止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以实际行动推动两国关系重回正轨。只有这样,中美关系才能实现稳定健康发展,世界和平与发展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