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正在开会,一名干部却迟到了,毛主席:我们大家都在等你!

英叡谈历史 2024-01-31 11:06:09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

1949年,一位干部开会却无故迟到,毛主席对他说:我们都在等你。

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带领中国代表团首次访问苏联,到达莫斯科的第一天,随行秘书陈伯达便挨了一顿批。

陈伯达是毛主席亲自随行的秘书,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但在访苏期间,他却不止一次被毛主席批评。

他到底做了什么引得毛主席大怒?这样一个频频犯错的人是怎样当上毛主席秘书的,他之后的政治生涯又会如何?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苏联为我国提供的援助十分多,如抗战时期,苏联为我军提供了数百架飞机、经费和贷款。

此外,苏联还派来了不少军官,在培训我军士兵的同时,还随他们一起冲锋陷阵。

对于如此重要的盟友,毛主席也是相当重视。1949年12月,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生日之际,新中国刚刚成立,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正处繁忙,却顾不上休息,尽快把访苏的事务提上了日程。

此行访苏,毛主席带领的使团都是自己得力的助手,比如自己的亲随秘书陈伯达。

陈伯达做毛主席秘书已经有十年之余,并且之前有过到苏联学习的经历,精通俄语,可以说是这次随行使团的重要人物。

此时的苏联正是强盛时期,实力雄厚,而我国刚刚结束漫长的战争,物资处于匮乏状态,因此,这次访问苏联,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此行如能争取到苏联的扶持,将会大大有助于我国的发展。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苏联在礼仪上给足了我们尊重,在第一时间对我国进行了承认与祝贺,因此,接下来两个国家元首的会面充满严肃性,重要性及保密性。

陈伯达作为毛主席秘书以来,前前后后随行参与了大大小小不少个重要会议,但出国性质的外交事务,他还是第一次参加。

更何况他早在1927年赴苏学习时,便在此待过一段时间。

因此对于此行,陈伯达一方面是欣喜,一方面是紧张,欣喜是因为能在到达之后见到自己的故友。紧张是因为自己此次前来身份特殊,怕在工作处理上出了岔子。

各种情绪交杂,越是紧张越会出错,使团到达的第一天,他竟然忘请假便私自出了门,把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完全抛之脑后,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这样做可能产生什么后果。

待毛主席忙完自己手头的事,准备开会时,发现陈伯达不见了踪影,他皱眉问一旁的内务秘书:“陈伯达呢,他在哪儿,今天怎么没有见到他”。

内务秘书只好如实相报,这陈伯达没请假便跑没影了。

毛主席脸上立马浮现出怒色,表示要等陈伯达回来,再开展这个会议。在场的其他人员也都为陈伯达捏了把汗,一时间气氛十分紧张。

等到陈伯达姗姗来迟到办公室门口时,只看到毛主席一言不发的坐着。见此情形,他意识到自己犯了错,于是到毛主席身旁,低头等待数落。

毛主席让陈伯达把纪律文件当着大家的面通读一遍,他也终于意识到自己最大的错误是违反了国家事务为先的纪律。

在此之后不久,苏联邀请我们国家代表团去看舞台剧,毛主席出于各种考量,便声称身体不适,无法应约,可没想到陈伯达竟私自接受了邀请并独自前去。

他在观看了舞台剧“红罂粟”后愤愤不平,因为他发现这部舞台剧中展现的内容,包含了对我中国的偏见。因此他将自己的看法转述给了毛主席。

听到陈伯达因看法不同而和苏联官员的争执过程,毛主席并没有给予陈伯达意想之中的夸赞,反而狠狠地批评了他,指责他不该私自去看。

连续被批评了两次的陈伯达,虽然自知理亏,但还是难忍心中的不满。据说,陈伯达因为这次的事情,还要绝食抗议。

那么他最终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呢?

2

1949年访苏,毛主席开会时却找不到陈伯达,所有人都等着他的到来。

陈伯达访苏期间屡屡犯错,他到底是如何成为毛主席政治秘书的?

陈伯达出生于福建一个农村家庭,家境贫寒,但他对知识有着渴望,好学爱学,后来通过自身努力考进了上海大学,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运动,也由校内的机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冬天,陈伯达去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学习俄语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正是这段学习经历,让他拥有了这方面深刻的哲学思想。

1935年陈伯达发表了一篇站在“辩证法”角度描述哲学思想的文章,正是这篇文章扩大并奠定了他的影响力。陈伯达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

这和毛主席的重要思想不谋而合,毛主席认为马列主义思想也应该结合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当时国内文人之间也并不是“万众一心”,以王明、博古为首的“国际派”争议最大,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权利斗争。

而这时陈伯达文章的发表,字里行间都力挺了毛主席,这便为他以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毛主席选秘书是非常注重文采的,陈伯达比较出名的著作有《中国四大家族》《窃国大盗袁世凯》等三部曲。

这些文章影响广泛,在党员和人民之间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因此毛主席认为陈伯达是个有才之人。

那毛主席是怎么把陈伯达调到身边做秘书的呢?

这还要说起1938年马列学院举行的一场孙中山思想讨论会,这是一场关于孙中山思想阶级属性的辩论,辩论双方都铆足了劲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两方各执己见。

陈伯达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很多人连他的闽南口音都听不明白,为了清晰地描述出自己的观点,他便一字一句慢慢说,一旁跟他携同样观点的人还会在关键地方替他“翻译”。

恰好这场讨论会毛主席也在场,陈伯达讲“对立统一”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两重性”,这些论点得到了毛主席的强烈认可。

当场便表扬了他:“刚才陈伯达同志的发言很好, 很恰当地分析了孙中山思想的阶级属性问题”,从此陈伯达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也正是这次机会,毛主席不仅会后就把他留了下来,和他一起吃饭,还一起接待美国记者。

经过闲聊,陈伯达和毛主席发现彼此还有其他共同的爱好,如对古文的喜欢,聊起“先秦诸子”来,两人都是滔滔不绝。

陈伯达在延安时期,经常开办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相关的讲座,而毛主席也会经常过去听谈,两人的关系越发密切。

1938年,陈伯达在延安成立“新哲学会”,写了后来比较出名的《墨子的哲学思想》。他能够得毛主席赏识的其中一个优点,便是有什么问题提前问,及时问。

如他在刚刚写出《墨子的哲学思想》时,就经常请教毛主席,毛主席每次看的也是兴趣盎然,意犹未尽,经常非常认真的通过写信的方式给与陈伯达指导。

就在这一来一往互动中,毛主席更加看重陈伯达了。陈伯达的这篇文章也获得了毛主席很高的评价,戏称他为中国的赫拉克利特。

毛主席作为一名公认出色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与诗人,学识渊博,从来书籍不离手,他选用人才也特别注重学问。

毛主席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所以陈伯达的文采刚好符合毛主席选材的胃口,但他在工作中又是如何的呢?

3

1949年,陈伯达开会迟到,毛主席和与会人员等他一人,结局如何?

毛主席一共有过30多位秘书,陈伯达最受器重,升职最快。他就像毛主席的笔杆子,每日琢磨主席的想法,写各种宣传文章。

两人自从孙中山思想讨论会上结识后,经过频繁的接触和交流,陈伯达的哲学理论基础和对古文的深刻研究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后来毛主席也就把他调到了北平,留在了自己身边。

毛主席对于政治秘书的要求向来很高,除了日常的整理文件、思想讨论外,还要具备政治理论的研究能力,而陈伯达恰好符合这些要求。

陈伯达随毛主席入职后,先后做过中共中央秘书处的秘书、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等,职务名称有变化,实际工作一直是毛主席的政治秘书。

他的职务虽然不高,却是一份要职,平日的工作能够接触到中共上层的核心机密,这也是他后期能升至正国级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正是被毛主席这般看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出国访问,毛主席才会决定要带着他一起。

那不仅是我国的一次外交访问,也是毛主席的第一次主动走出去外交,带有重要使命,要与苏联签署新的友好互助条约。

然而在需要十分严谨、重要的助力时,却被陈伯达却犯了如此轻浮、不自律的错误。

不过,虽然他在跟随访苏团外访期间,因无视纪律多次被毛主席批评,但从苏联回国后,毛主席却依然重用于他。

无论陈伯达的官职如何变,他的主要工作仍是毛主席的秘书,笔杆子,周恩来说过一句话:他是“我们党的最好的理论家。”

可陈伯达空有理论基础,思想能力也仅限于理论。随着时间推移,他投机思想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了出来。

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任命了叶子龙、胡乔木等人为中央主席秘书,陈伯达也在内,此时的陈伯达不过刚刚50岁,但毛主席私下戏称他为“老夫子”,可见毛主席能够包容陈伯达在工作中所犯下的错误,仍以他的可取之处为材。

1966年8月,陈伯达还被选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常委,他在中央的职位几乎紧跟周恩来和陶铸等人之后。而在党中央工作的多年来,陈伯达也做了不少有益于国家和党的工作。

但从1957年开始,陈伯达的命运有了巨大的转折,他的偏激渐渐显露了出来。

他的投机心理,致使他不得不到处找靠山,并心甘情愿为了靠山而工作,写出了不少两级分化的文章,如“天才论”等。

陈伯达在错误的路上走的越走越远,毛主席将他的偏激与投机都看在了眼里,开会的时候还着重提醒了对方的偏激之处,可陈伯达仍不知悔改。

1970年8月31日,毛主席写出了著名的《我的一点意见》,这个篇幅不长的文章中,提到了他对陈伯达的批评。

“我们只能站在马列主义的立场上,而决不能跟陈伯达的谣言和诡辩混在一起。”

这篇文章中,大部分内容都是毛主席对陈伯达偏激思想的指证,而他也提到自己和陈伯达虽形貌相合,实际上却背驰而行。

看到这些文字的陈伯达,也许有心悔过,但他犯下的错误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

1971年10月18日,陈伯达被正式拘押,对于这个跟随自己几十年的助手,毛主席表示,陈伯达早期便有不认同共产主义的行为,所以他最终走向背离人民的道路,也不让人意外。

至此,原本前途一片光明的陈伯达彻底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外界再也没有他的信息,被判处了18年刑期后,陈伯达于1981年9月29日因心猝死于北京。

陈伯达总共跟随了毛泽东长达31年之久,他的功与过都沉淀在了岁月中,他的文采造诣不可否认,但他偏激的投机思想,是他终结自己政治生涯的真正原因。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3 阅读: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