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安徽的5名青年含冤入狱,受限于当时的技术能力,法院草草审理此案,判处2人死刑、1人无期、2人15年有期。
谁曾想,21年后,真相大白,他们也终于沉冤昭雪。
可他们在被释放以后第一时间直言:不要国家赔偿,只求法办当年的办案人员…
那么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当年的办案人员最后下场又如何呢?
2018年4月27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周继坤、周家华、周正国、周锦寿、周庆余五人终于洗清了冤屈。
可他们已不再是当年的意气风发的小伙子,鬓角的白发诉说着岁月的无情。
这句话震惊了在场所有人。
21年牢狱之灾,换来的却只是这样一个要求?
法官宣读判决书时,周继坤紧握着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他想起了那个噩梦般的夜晚,想起了刑讯逼供的痛苦,想起了铁窗内度过的7665个日日夜夜。
周家华的眼神有些恍惚,他记得自己进去时,儿子才刚会走路。
如今,那个小不点已经比自己还高了。
21年,够一个孩子长大成人了。
周锦寿和周庆余相视一笑,笑容里却满是苦涩。
他们本该是这个村子里最有出息的年轻人,如今却要重新学习如何与这个陌生的世界相处。
五个人,五个家庭,因为一场莫须有的罪名,被生生撕裂了21年。
而今天,他们终于等到了迟来的正义。
可是,这份正义,真的能弥补他们失去的一切吗?
1996年8月25日,安徽涡阳县周家庄的夜晚格外闷热。
村民们纷纷在院子里乘凉,谁也没想到,一场惨剧正悄然降临。
周继鼎家的惨叫声划破夜空,惊醒了沉睡的村庄。
邻居们赶到时,眼前的景象令人毛骨悚然:周继鼎一家五口倒在血泊中,大女儿周翠翠已经气绝身亡,其他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
警方迅速介入调查。
周继鼎在包扎伤口时,颤抖着说出了几个平日里与他有过节的人名。
这些名字,成了警方的突破口。
在巨大压力下,他们锁定了五名嫌疑人:周继坤、周家华、周正国、周锦寿和周庆余。
然而,这五人都有不在场证明。
警方找不到确凿证据,只能在48小时后将他们释放。
谁知,这一决定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民警苦劝无果,眼睁睁看着他一口喝下农药。
周继鼎的死,让案情急转直下。
舆论沸腾,上级施压,要求七天内破案。
在这样的氛围下,五名年轻人再次被带走。
这一次,他们再也没能走出看守所的大门。
五个年轻人被重新带回审讯室,这一次,等待他们的不再是例行询问,而是无休止的刑讯逼供。
电击、吊打、熬夜审讯,种种非人道的手段轮番上阵。
周继坤被逼得精神恍惚,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犯了罪。
周家华咬紧牙关,誓死不认罪。
可当审讯人员拿出他父母的照片,威胁要株连九族时,他崩溃了。
1997年3月,案件匆忙开庭。
庭审中,周继鼎的妻子指认五人就是凶手。
然而,当法官要求她从被告人中指认时,她却犹豫了。
这个关键细节,被轻易忽略。
辩护律师提出的疑点被一一驳回。
法官似乎早已认定五人有罪,整个审判流于形式。
最终,周继坤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周正国、周家华无期徒刑;周锦寿、周庆余15年有期徒刑。
当判决书宣读完毕,五个年轻人如同被判了死刑,他们的青春、梦想、家庭,在这一刻全部崩塌。
而这,仅仅是他们漫长苦难的开始。
铁窗内,五个年轻人开始了漫长的申诉之路,他们坚信,只要不放弃,真相终会大白于天下。
周继坤的父亲周老汉成了申诉的主力军。
这个不识字的老农民,靠着一股子倔劲,开始了与司法系统的漫长较量,他卖掉家里的牛,凑钱请律师;他学会了写诉状,一遍遍地向各级法院申诉。
周正国的父亲卧病在床,却始终没放弃为儿子申冤,他颤抖的手写下一封封申诉信,直到再也拿不动笔为止。
周锦寿和周庆余的家人也没有放弃,他们四处奔波,寻找可能存在的新证据。
可是,随着时间流逝,真相似乎越来越遥远。
然而,这些努力仿佛石沉大海。
案件长期未得到重视,原因错综复杂。
地方保护主义、司法人员的惰性、对原判的盲目信任,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成为阻碍正义的高墙。
申诉17年,周老汉走遍了能走的每一个地方,敲过了每一扇可能的门。
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个尘封多年的案件重见天日。
这位媒体人的报道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舆论压力之下,安徽省高院终于决定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
重审过程中,原本的口供被证实是刑讯逼供的结果。
法医专家指出,案发现场的血迹分布与五人的口供严重不符。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原始卷宗中发现了一份被忽视的笔录,记录了一个可能的真凶。
2016年12月21日,安徽省高院作出再审判决:周继坤等五人无罪。
当庭宣判后,五个已经蒙尘20年的中年人泣不成声,他们拥抱在一起,仿佛要将这20年的苦难都倾注在这一刻。
周老汉颤抖着双手接过无罪判决书,老泪纵横。
平反后,五人获得了国家赔偿,但金钱如何能弥补失去的20年?
更令人心痛的是,真凶至今未能归案。
原本的受害者家庭,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残酷的现实:他们的亲人可能永远得不到应有的正义。
2019年,当年该案件的主要负责人因司法不公滥用职权等罪名被判有期徒刑七年,而当年的办案人员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甚至是革职。
唯有直面问题,勇于改革,我们才能避免更多无辜者成为司法不公的牺牲品,才能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耀每一个角落。
参考来源:
蚌埠检察:《今日说法|20多年前的一起命案,被告人被判刑后坚持申诉,法院以“疑罪从无”宣判无罪》澎湃新闻:《判决书详解安徽“五周案”5被告人无罪理由:无任何客观证据》
中国新闻网:《无罪变死刑”拷问枉法判决成因》
澎湃新闻:《安徽涡阳“五周杀人”疑案最后一被告刑满释放,被关近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