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固化阶级,他们爱上种族主义

抽屉电影 2024-10-21 07:44:09

种族问题是如何产生的?这或许没有人能给出来确切的答案,但是每当一些问题产生的时候,人们便可以不假思索地将其归类于种族问题,那么这种思想就有些问题了。为什么大众会产生这样的思维定势,认为某些问题就一定是种族问题呢?这值得我们思考,或者说值得我们思考其背后的逻辑。谁加深了人们对于种族问题的刻板偏见,谁一直在推动种族问题深入骨髓,又是谁试图用种族问题来规训大众的思维,这些都是问题,但这些问题却没有人愿意深入思考,因为这不符合他们划定的逻辑。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或许可以引发一些有关种族问题的思考,又或者毫无意义。《心灵访客》讲述的是一个黑人男孩与一个白人作家之间的友谊,黑人男孩篮球打得非常好,与此同时也喜欢写作,在公立学校里成绩顶尖的他成功的引起了一所私立学校的注意,在这所私立学校入学后,黑人男孩进步神速,原因是结识了白人作家。但是老师却对于这样的进步横加质疑,质疑原因竟然是因为黑人学生在课堂上顶撞了老师,于是,白人作家面临了选择,他要不要帮助黑人学生说出真相。

影片《心灵访客》通过黑人学生与白人作家之间的友谊很好的诠释了一个关于“拯救”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之下,黑人学生与白人作家之间的友谊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白人作家帮助黑人学生在写作上进步,另一方面,黑人学生帮助白人作家走出了社交阴影,两个人相互进步,相互依存,并且相互拯救,表面上看,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设定,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但事实上,我们思考下以后,就会产生很多疑问了。

黑白配的主体是谁?这是需要我们作为观众可以归类总结的问题,黑白配的主体很多时候看似是黑人,比如说经典的法国电影《触不可及》,经典的美国电影《绿皮书》以及《为黛西小姐开车》等电影,表面上看,确实是黑人担当主角,白人是二号角色,但深层次之下,我们可以看到黑人这个主角担当的作用是催化剂,而白人从来都是主心骨的存在,因为没有了黑人,还会有别人,但没有了白人,就一定不会有黑人。

这样说错了吗?看看《触不可及》,看似是一个失业的黑人青年拯救白人富豪,但试想一下,如果白人富豪没有遇见黑人青年,他依旧是富豪,但黑人青年没有遇见白人富豪,他会有这样的机会吗?不会的。同样的即便是黑白财富有着方向偏差的《绿皮书》呢?看似黑人依旧是主导地位,但这种财富上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在政治地位上占据核心位置,白人司机看似是一个社会底层,但就是这样的社会底层,他的政治地位依旧是超越了财富以及声望完全凌驾于自己之上的黑人,这难道是赞颂黑人的社会地位高?

即便是《为黛西小姐开车》这样的经典影片当中,摩根弗里曼饰演的司机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但电影的核心是什么?是他吗?显然不是,电影的核心依旧是女性白人,没有了摩根弗里曼,黛西小姐,依旧是黛西小姐,她哪怕是最后接受了黑人司机的生活,但这种接受更像是一种好奇与新鲜,因为她之前从没有体验过这种生活。

回到本片当中,这样来看,你还会觉得这是一种救赎吗?这是一种黑人对于白人作家的救赎吗?这种救赎早就标好了价位,同时也给出了回答,种族问题来源于地位的不平等,即便是美国这样展现民主自由的国度,地位不平等就是地位不平等,即便是它通过各种各样的法律名义上来保障种族平等,但实际上,这种不平等本身已经潜移默化到每一个人身上了。法律上的约束使得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避开所有跟种族主义有关的话题,但这样看似保护性的措施却加重了隐性的更加不平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本片中的黑人男青年想要出人头地的一个途径就是成为职业运动员,这几乎是很多底层的黑人青年成名的唯一路径,但相对于白人来说,这显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个选项而已,即便是不能成为运动员,白人也有其他的路径来走出底层。这是不是一种歧视,很多人摇摇头,但是请大家思考下,将篮球运动员与黑人成为强关联,这不就是给人贴标签么?

因此,《心灵访客》即便是一碗精心烹制的鸡汤,但看多了这种鸡汤之后,我们自然会思考鸡汤的构成,真正衍生出来种族问题的人从来不是为了尊重不同的种族,而是为了让人群做一个划分,什么划分,阶级划分,不同的人应该处在不同的阶级,不同的阶级之间就不需要流动,这样一来,他们的地位才是稳固的,因此,种族问题无解吗?有解的,只需要将那些借着种族问题大作文章的制度彻底的推翻之后,自然就不存在种族问题了,如果说有一种拯救很伟大,那么最应该的就是它。

……

你好,再见

0 阅读:30

抽屉电影

简介:每天为你推荐一部经典电影,风雨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