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览:河北四庭柱之一,名将抉择与命运沉浮

一云淡风轻 2024-09-29 22:08:07

高览在袁绍麾下占据着重要地位,与颜良、文丑、张郃并称为 “河北四庭柱”,足见其威名。在人才济济的河北,高览能够脱颖而出,绝非偶然。孔融曾称高览为 “世之名将”,这一评价并非空穴来风。

在官渡之战前,袁绍坐拥冀、青、幽、并四州,实力雄厚。高览作为袁绍的部将,与颜良文丑一样,为袁绍平定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袁绍在征战过程中,高览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猛的战斗风格。

高览被认为是名将,一方面是因为他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在与曹军的多次交锋中,高览都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例如,官渡之战开战之际,曹操命大将张辽出马,袁军这边张郃迎战,两人大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此时,虎侯许褚见二人难分高下,挥刀助战,高览见状,立即截住许褚,四将捉对厮杀。能与许褚这样的超一流武将短时间内战成平手,可见高览武艺之强。

另一方面,高览在袁绍军中的地位也彰显了他的名将风范。袁绍在重要战役中,常常派遣高览出战,这充分说明了袁绍对高览的信任和器重。高览与张郃一起,成为袁绍在官渡之战前最为倚重的战将。他们的存在,为袁绍在北方的统治提供了强大的军事保障。

官渡风云

官渡之战,风云变幻。高览在这场大战中,与曹军将领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当曹操派张辽出战时,袁绍军中张郃跃马来迎,二将大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曹操见此暗暗称奇,遂命许褚挥刀纵马,直出助战。高览毫不畏惧,挺枪接住许褚。四员将捉对厮杀,场面惊心动魄。高览与许褚大战,虽未明确具体回合数,但从曹操令夏侯惇、曹洪各引三千军齐冲彼阵来看,高览与许褚短时间内难分高下。高览的英勇表现,让曹军诸将栗然。此外,高览在与徐晃的间接较量中也不落下风。白马之战中,徐晃迎击颜良,二十合就被打得大败而逃。而高览能与许褚大战不分胜负,可见其武力值在徐晃之上。

但高览最终投降曹操,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决策失误是重要因素。袁绍得知曹操偷袭乌巢后,不听张郃与高览救援乌巢的建议,执意派二人攻打曹营。张郃与高览认为曹操既然敢偷袭乌巢,必然会在营内留下足够兵力以防敌军劫营,可袁绍却听从郭图的谗言,执意如此。其次,郭图的谗言也加速了高览的投降。当高览与张郃未能攻下曹营,而乌巢已失,淳于琼被杀后,郭图为推卸责任,诬陷张郃与高览。高览与张郃惧罪,且认为粮草被烧,袁军必然会因为粮尽而崩溃,于是商议再三,决定投降曹操。他们烧掉攻打曹营的器械,向曹操投降。此后,高览的命运也发生了重大转折。

曹操麾下

高览投降曹操后,随曹操南征北战。在曹操对袁绍的后续作战中,高览与张郃担任先锋,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他们为曹操击败袁绍势力立下了功劳。在多次战役中,高览展现出了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和出色的军事才能。然而,由于史料记载有限,我们无法得知高览具体立下了哪些显著的功劳,但可以推测,他在曹操阵营中一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汝南之战中,高览的命运迎来了悲剧性的结局。高览奉命追杀刘备,在即将擒获刘备之时,却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

文学形象

在文学作品中,高览的形象极为鲜明。在《三国演义》里,高览与张郃、淳于琼被称为俱世之名将。他曾和许褚大战而不分胜负,展现出非凡的武力。曹操偷袭乌巢,袁绍从郭图之计,命高览、张郃率兵劫曹营,虽遭埋伏兵败,但他果断斩使者,劝说张郃一同投降曹操,决断力十足。后随曹操出征汝南,三合斩刘辟,正欲擒刘备时,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罗贯中的笔下,高览武艺高强、勇猛果断,如“三通鼓罢,袁绍金盔金甲,锦袍玉带,立马阵前。左右排列着张郃、高览、韩猛、淳于琼等诸将。”“许褚挥刀纵马,直出助战。高览挺枪接住。四员将捉对儿厮杀。曹操令夏侯惇、曹洪,各引三千军,齐冲彼阵。”“玄德方欲退后,只见山头上红旗磨动,一军从山坞内拥出,为首大将,乃高览也。”

在张国良评话《三国》中,高览与颜良、文丑、张郃被后世并称为“河北四庭柱”,武艺高强,浑身是胆,高义傲骨,和张飞是同一级别的猛将。据说张飞在三国时期就像一杆秤,许多名将都要在他这杆秤上来衡量武力值,天下第一的吕布在虎牢关前打得张飞毫无招架之功,战力是一百二十斤。关羽战力在张飞这杆秤之下,是一百斤,与张飞相当,许褚的战力在张飞这杆秤下,只有八十斤,而高览的战力竟然有一百斤,令人匪夷所思。

历史争议

高览在历史记载中存在一些争议之处。高览之名在李善注《昭明文选》卷四十四《檄吴将校部曲文》中,提到“官渡之役,则张郃高奂举事立功”,清代胡克家为《昭明文选》所作的注解《文选考异》中认为,《魏志》记载官渡之战投降的是张郃和高览,《檄吴将校部曲文》记载是高奂,所以有人认为高奂应该是高览另一个名字。

在投降缘由方面,《三国志》的不同篇章记载有所不同。《三国志》卷一《武帝纪》和卷六《袁绍传》记载,因为张郃、高览投降曹操,袁绍大军崩溃。但《三国志》卷十七《张郃传》中记载,淳于琼遭到曹操攻击时,张郃劝说袁绍救援,而谋士郭图认为应进攻曹操大营,曹操势必回救,淳于琼不救自解,袁绍听信郭图,只派遣轻骑援助淳于琼,而派张郃、高览领重兵攻打曹军大营。淳于琼被杀,曹操大营也无法攻下,袁绍大军崩溃。郭图因此诬陷张郃,张郃和高览因惧怕被追究,投降曹操。两处记载不同在于,是张郃、高览投降导致了袁军大败,还是因袁军大败,张郃又被诬陷才导致投降,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也特意提及这点。

这些争议对高览的形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同的记载使得人们对高览在官渡之战中的行为和作用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也让高览的形象更加复杂和多面。但无论如何,高览作为袁绍麾下的大将,在官渡之战中的表现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他的投降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对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