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之年,范仲淹三大举措解除饥荒

苏义彬说 2023-12-15 16:49:17

在古代社会,农业是第一生产力,百姓靠的就是这个,不然根本就没有活下去的希望。然而现代农业能够通过各种科学仪器检测,来预测天气,或者是植物的生长情况,然而在古代,他们只能依靠经验,也只能看老天爷是否赏饭吃,也正是因为如此,粮食的产量始终是不稳定的,一旦遇上什么灾害,也没有自保能力,只能依靠朝廷的救济。

在北宋时期,灾害是非常频繁的,宋朝加起来300多年的历史,而水灾却已经超过了600多次,也就是说每一年都会发生一次水灾,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对于百姓还是对于朝廷来说,都是非常大的苦恼。在浙江再次发生饥荒的这一年,范仲淹成为了赈灾大事,来到这里拯救灾民。映入眼帘的凄惨情况,让范仲淹为国为民的心狠狠的揪了起来,也更加坚定了,要拯救黎明百姓的心。

虽然说受灾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尝到这样的痛苦,这种时候可谓百废待兴,是商人们最喜欢的时候,可以发一笔横财。要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粮食是最为宝贵的东西,也正是因为是最需要的东西,一些奸商就开始哄抬物价,也让官府,购买粮食的工作一直很难完成。虽然他们也通过杀一儆百的方式来抑制粮食的价格,却也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而已。

对于这样的情况,范仲淹已经想到了应对的对策,他直接把这些售卖粮食的商人汇集到一起,直接命令他们涨价。有了范仲淹的命令,这些人如同找到了靠山一样,拼命的敛财,以至于粮食的价格被哄抬到了一定程度。这么大的利益,除了本地的商人之外,其他县城的粮食商人也想要在这里讨一杯羹,因此纷纷将手中的粮食运往杭州,希望能够大赚一笔。

对于范仲淹的这个方法,刚开始看来确实是雪上加霜,也让很多人对他的能力产生质疑。结果之后的效果却非常显著,也让人们充分见识了范仲淹的机敏。等到下面的粮食都来到杭州之后,范仲淹就将储备粮放了出去,毕竟这些粮食是提前预备的,价格没有很贵,如此做派,自然会对那些商人堆积的粮食产生一定的冲击,可是他们要是再运送回去更加亏本,也就只能将粮食改回之前的价格。

直到这个时候,所有人才明白范仲淹的真正用意,也明白为什么他一开始没有将储备粮拿出来,是一种非常高明的经济手段。除此之外,范仲淹还开始大兴土木,用非常低廉的价格获得了很高的劳动力,也解决了一部分灾民的就业问题,获得的钱自然也就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除此之外,他还举办一些活动,吸引有钱人参观,而周围全部都是一些灾民所摆设的摊子,自然也就能够有一些收入,对于解除饥荒更是一大推进。

1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