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毛主席视察足迹遍布全国,却鲜有人知在1953年的那个春寒料峭的夜晚,发生了一件令人难忘的小事。
那是一个平静的夜晚,"长江号"军舰缓缓驶过黄石水域。当工作人员向主席介绍这座工业城市时,主席突然提出要上岸看看。然而,保卫人员却为难地说:"主席,这黄石连马路都没有啊!"
谁能想到,面对这样的劝阻,毛主席却说出了一句令在场所有人都没想到的话:"路不好,我骑毛驴也要去看看!"
这句质朴的话语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主席如此执着地要去这个连马路都没有的城市?
一、"长江号"上的重要决策
世人皆知"长江号"是新中国第一艘军舰,却不知这艘军舰的前身竟是一段曲折的往事。
那是1949年的深秋,国民党海军"民权号"停泊在长江口,舰长张正中正在值班室来回踱步。此时的长江口已是解放区,"民权号"的处境十分尴尬。
张正中望着舷窗外滚滚的江水,回想起这艘军舰的过往。这艘舰艇曾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多次与日本军舰在长江水域展开激战,保卫了长江沿线的重要城镇。
就在张正中踌躇不决之际,政治部主任带来了一个重要消息:"解放军已经准备接收我们了。"张正中听后,立即召集全体官兵开会。
"同志们,我们的祖国需要我们,人民需要我们!"张正中的一番话打动了全体官兵,当即决定起义。
1949年10月,"民权号"正式改名为"长江号",编入人民海军序列。这一天,张正中和全体官兵站在甲板上,望着飘扬的五星红旗,眼中噙满泪水。
1953年2月,"长江号"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一天,毛主席穿着一件厚实的军大衣,踏上了军舰。这是他第一次登上人民海军的军舰。
"这炮是怎么操作的?"毛主席走到主炮前,仔细询问。炮长刘德贵介绍说,这是一门日制88式高射炮,原本是陆军装备,后来改装到军舰上。
毛主席看着这门外国制造的大炮,转身对随行人员说:"我们一定要研制自己的舰炮。"这句话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站在舰桥上,毛主席凝视着波涛汹涌的长江。这条母亲河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无数的屈辱,也见证了人民海军的诞生。
"以后我们的军舰要走出长江,走向大海!"毛主席说这话时,目光坚定。
就在这时,值班员报告:"主席,我们即将驶过黄石水域。"这个消息引起了毛主席的兴趣。通过望远镜,他看到岸边零星的灯火,那是大冶钢厂的炼铁炉在夜色中闪烁。
"这里就是大冶啊!"毛主席放下望远镜,"我听说这里的铁矿很有名,是古代'冶铁重镇'。"
这时,保卫人员提醒说黄石连像样的马路都没有,不便上岸参观。谁知这句话反而激起了毛主席的参观兴致。
二、出乎意料的深夜考察
世人皆知毛主席坚持要去黄石,却不知这个决定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插曲。
"长江号"停靠在黄石码头时,已是晚上七点多。码头的工作人员听说毛主席要来视察,一时间手忙脚乱。当时的黄石码头连一盏像样的路灯都没有,工人们只好用手电筒照明。
"主席,路况实在太差了,晚上视察不安全啊!"保卫人员再次劝阻。毛主席笑着说:"正因为路不好,我才要去看看。你们不是说有毛驴吗?"
这时,码头的老工人王德发听说要找毛驴,立即跑回家牵来了自己的毛驴。这头毛驴是他平日运送货物用的,虽然不起眼,但脚下稳当。
王德发搓着粗糙的双手说:"主席,这毛驴虽然不漂亮,但特别听话。"毛主席拍了拍毛驴的脖子,亲切地说:"好啊,就它了!"
就这样,在煤油灯和手电筒的光亮中,一行人跟随毛主席向大冶钢厂走去。路上坑坑洼洼,毛驴走得小心翼翼。沿途的村民听说毛主席来了,纷纷端着煤油灯出来看望。
一位老大娘端着一盏油灯,在门口直愣愣地看着。毛主席对她说:"大娘,您快回屋去吧,外面冷。"老大娘激动地说:"不冷不冷,看见主席,心里热乎着呢!"
到了大冶钢厂,已经是晚上八点多。厂长李铁生原本以为毛主席这么晚了不会来视察,正准备下班。听说毛主席骑着毛驴来了,立刻跑到门口迎接。
"主席,要不明天再看吧?"李铁生小心翼翼地建议。毛主席却说:"既然来了,就要看看工人们怎么干活。这钢铁是要日夜不停地炼的嘛!"
当晚的大冶钢厂格外热闹。毛主席走进车间,炉火的光芒映红了他的脸。正在值夜班的工人们看到毛主席来了,都惊喜地围了上来。
"同志们辛苦了!"毛主席走到炼钢炉前,向工人们招手。炉前的温度很高,工人们想让主席往后退一退,但主席坚持站在炉前,仔细询问炼钢的每个环节。
夜班工人老张正在做铁水化验,毛主席走过去问:"这是在测什么?"老张解释说:"这是在测铁水的成分,要精确控制,才能炼出好钢。"
直到深夜十一点,毛主席才结束视察。临走时,他对李铁生说:"你们要把工厂办大办好。"这句话成了大冶钢厂人奋斗的动力。
回到码头时,王德发牵着他的毛驴一直等在那里。毛主席握着他的手说:"今天多亏了你的毛驴啊!"王德发憨厚地笑着说:"主席能骑我的毛驴,它也光荣!"
当晚的这次特殊视察,在黄石流传成为一段佳话。人们常说,就是这头普通的毛驴,载着毛主席来到了大冶钢厂,也载来了黄石工业发展的新希望。
三、工业视察中的独特发现
世人皆知大冶是"铁都",却不知这座千年古城的工业布局,竟是在一次深夜视察中被重新定位的。
那天夜里,毛主席站在大冶钢厂的主控室里,正在和技术员老方讨论炼钢工艺。老方是厂里的老技术工人,跟了这座钢厂二十多年。
"主席,您看这块矿石。"老方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矿石样本,"这可不是普通的铁矿石,里面还含着铜呢!"
毛主席接过矿石,放在灯光下仔细端详:"这么说,咱们这座山不光有铁?"
"是啊!"老方兴奋地说,"据说咱们这座矿山里不光有铁和铜,还有金、银、锡,可惜现在只开采铁矿。"
"只采铁?那多可惜!"毛主席转身对随行的工业部负责人说,"一个矿就等于好几个矿,为什么不都开采利用起来?"
这时,大冶铁矿的老矿工张福寿走了过来。张福寿是土生土长的大冶人,对这座矿山的历史了如指掌。
"主席,您说得对。我爷爷那辈就在这挖矿,那时候日本人来了,就是看中了咱们这儿的矿藏。他们不光要铁,连铜都不放过。"
毛主席听后若有所思,立即让人拿来了大冶地区的矿产分布图。在煤油灯的光下,他仔细查看着每一处标注。
"你们看,这些矿脉是互相连通的。"毛主席用手指着地图说,"为什么不能建立一个综合开发的工业体系?"
一席话,让在场的人眼前一亮。确实,大冶的矿产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都是单一开采,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转到化验室时,毛主席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化验员小李正在测试矿石成分,用的却是进口的化验设备。
"这些设备都是国外的?"毛主席问道。
"是的,主席。"小李解释说,"现在国产的精密度还不够。"
"那就得想办法自己造。"毛主席说,"咱们有这么好的资源,不能光靠进口设备啊!"
随后,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链,从采矿、选矿到冶炼,全部打通。不但要开采铁矿,还要开发其他金属矿产,同时发展配套的机械制造业。
这个设想立即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赞同。厂长李铁生激动地说:"主席,要是能这么干,我们大冶就真的要腾飞了!"
当天晚上,毛主席在工厂的一个小本子上写下了"综合开发"三个字。这个本子被大冶钢厂一直保存着,成为了见证历史的珍贵文物。
这次深夜视察的发现,为大冶的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后,大冶不再是单一的"铁都",而是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开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新模式。
四、五年后的再次到访
世人皆知毛主席第一次访问黄石时骑了毛驴,却不知五年后的再次到访,竟然还有一段更为生动的故事。
1958年的秋天,黄石已经大不一样了。当年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当年昏暗的路灯也换成了明亮的电灯。毛主席一下车就说:"咱们黄石变样了!"
迎接的人群中,站着一个熟悉的面孔——当年牵毛驴的老工人王德发。五年过去了,他已经从一个码头工人成为了大冶钢厂的技术骨干。
"主席,还记得我吗?"王德发激动地说。
"记得,记得!你的毛驴可立了大功啊!"毛主席笑着说,"现在还养着那头毛驴吗?"
"早就换成自行车了!"王德发不好意思地说,"现在厂里发展得好,工人都住进了新房子,连毛驴都'下岗'了。"
这句话引得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毛主席说:"这就对了,人民生活要不断改善嘛!"
来到大冶铁矿,眼前的景象让毛主席惊喜。五年前还是工人们用锄头挖矿的小矿坑,如今已经建成了机械化的大型露天矿场。
在180水平的采矿现场,毛主席见到了一位老矿工张国柱。那天正值酷暑,张国柱递给主席一把蒲扇。
"主席,您歇会儿吧,这太阳太晒了。"张国柱说。
毛主席一边摇着蒲扇,一边问:"现在一天能采多少矿?"
"主席,现在用上了新设备,一天能采的矿石比五年前一个月还多!"张国柱自豪地说。
参观完矿场,毛主席来到了大冶钢厂。五年前只有一座高炉的钢厂,如今已经有了六座现代化高炉。当年提出的"综合开发"设想,也已经变成了现实。
走进化验室,毛主席又见到了当年的化验员小李。这次小李骄傲地向主席展示:"主席,您看,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造的设备了!"
"好啊!"毛主席连连称赞,"这才是真正的自力更生!"
参观结束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在沈家营码头,工作人员都劝主席赶紧上船。谁知主席看着波涛汹涌的长江,突然问道:"你们谁会游泳?"
不等人回答,毛主席就脱下外衣,纵身跳入江中。他在惊涛骇浪中游了足足十里,用时四十分钟。上岸时,主席对围观的群众说:"我们中国人民是不怕困难的!"
临别前,毛主席在大冶钢厂的留言簿上写道:"既要让钢铁生产像长江水一样源源不断,也要让人民生活像浪花一样节节高。"
这句话成为了大冶人民奋斗的座右铭。从此,这座千年古城不仅有了新的面貌,更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五、历史见证的价值
世人皆知黄石是一座工业之城,却不知它的崛起竟与一次深夜的毛驴之行紧密相连。
1978年,已经年过古稀的王德发从大冶钢厂退休了。在他的房间里,一直挂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是他当年牵着毛驴迎接毛主席的情景。
"那天晚上的事,我这辈子都忘不了。"王德发常常给年轻人讲述那个特殊的夜晚,"就是那次视察后,我们黄石的面貌才开始彻底改变。"
确实,自从毛主席提出"综合开发"的构想后,黄石的工业版图不断扩大。大冶钢厂从一个小型冶炼厂发展成为国家重点钢铁企业,年产量从最初的几万吨增长到数百万吨。
当年的化验员小李如今已经是化验室的主任。他带领团队研制出了多项国产精密仪器,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在他的办公室里,还保存着当年毛主席提出"自力更生"时用过的那个旧杯子。
"主席说得对,关键技术要靠自己攻关。"小李说,"现在我们的设备不仅自己够用,还能出口到其他国家。"
在大冶铁矿,老矿工张国柱的儿子张建国已经接替父亲的工作,成为了一名采矿工程师。他经常带着新来的年轻人参观矿山博物馆,给他们讲解那段历史。
"看到这个蒲扇了吗?"张建国指着展柜里的一把老蒲扇说,"这就是当年我父亲递给毛主席的那把。主席用它扇了一路,还说要把它留给矿上做纪念。"
如今的黄石,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有钢铁冶炼,还发展起了机械制造、电子工业等多个产业。当年毛主席画下的那张工业布局图,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2008年,在黄石市博物馆新馆开放时,第一个展厅就专门展示了那个特殊夜晚的故事。王德发的毛驴没能保存下来,但是那条泥泞的小路被原样保留,成为了一处历史见证地。
"这条路告诉我们,再难走的路,也要坚持走下去。"博物馆的老馆长这样介绍道。
在黄石市区,一座雕塑记录了毛主席骑毛驴的场景。每到节假日,都有许多市民带着孩子来这里参观,讲述那个夜晚的故事。
大冶钢厂的一位老工人曾经说过:"那天晚上,不仅仅是主席来视察这么简单。他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
如今的黄石,已经从一个缺少马路的小城,发展成为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这座城市的每一步发展,都印证着当年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路不好,我骑毛驴也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