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继续围绕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些细节进行剖析。
话说,科场舞弊案件发生后,因主考官张廷璐是张廷玉的弟弟,所以张廷玉选择了回避此事,不对这个案件发表任何看法。
八爷党呢,也没有闲着。
他们联合众多官员,纷纷上折子,要求从轻发落诺敏和张廷璐。
而且,这部分官员占据了绝大多数比例。
八爷党之所以力保诺敏、张廷璐二人,完全是包藏祸心,之前我已经写文分析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以孙嘉诚为首的御史官员和清流官员,则主张严惩诺、张二人。
这部分官员有的是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的威严,有的则是担心纵容这种肆意践踏恩科考试的行为,会阻挡天下读书人上进的通道,损害读书人的利益——说白了,是为了维护他们这个群体的奶酪。
雍正的本意,自然也是倾向后者,主张从严惩治诺、张,奈何这部分官员所占比例太少。
因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雍正没有急于表态。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孙嘉诚主动来到张廷玉府上求见他。
遭到张廷玉管家下逐客令后,一向作风清廉的孙嘉诚,甚至把身上仅有的一件玉佩拿出来,“贿赂”这个老管家,以求见张廷玉一面。
眼见孙嘉诚不达目的不罢休,张廷玉终于亮相了。
孙嘉诚在见到张廷玉后,言明自己此番前来,是来挽救张廷玉的。
最终,孙嘉诚成功说服张廷玉主动向雍正上折子,支持严惩诺敏和张廷璐。
看到这里,可能一部分朋友会有疑惑,张廷玉是何许人也?两朝宰相,雍正朝文官之首。按照雍正的好大儿弘时的说法,张廷玉是“紫禁城骑马、金銮殿剑履不解的人”,可谓位极人臣。
孙嘉诚一个区区御史官员,又有什么能耐称自己能够挽救张廷玉呢?
那么,今天咱们就这个细节好好说道说道。
其实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如果张廷玉对恩科舞弊案一直沉默下去的话,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我认为后果有以下几点:
一、张廷玉和雍正的关系会彻底破裂,最终张廷玉会退出雍正的阵营。
雍正之所以没有直接表态严惩诺、张二人,就是在等待张廷玉的意见,而并非他没有拿定主意。
他之所以迟迟不表态,主要就是出于对张廷玉的顾虑和重视。
雍正更希望张廷玉主动“大义灭亲”,提出严惩张廷璐。
试想,如果雍正不理会张廷玉的看法,直接下决定处死张廷璐的话,在旁人看来,那将意味着雍正彻底放弃了张廷玉。
未来,张廷玉将脱离雍正的阵营。
这自然是雍正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如果是由张廷玉主动向雍正建议严惩张廷璐的话,情形则完全不一样。
虽然保举张廷璐的官员甚多,但无论是声望还是亲疏关系,张廷玉的表态必然是能够盖过百官的声音,对雍正能够给予莫大的支持。
反之,张廷玉迟迟不表态,其沉默的态度,已经告诉雍正,他是希望从宽处理张廷璐。
雍正在长时间得不到张廷玉的表态后,以他的性格,必然会坚持严惩张廷璐。
那么,最终雍正还是会和张廷玉决裂。
只不过,这个决裂将非常彻底。
这是雍正最不希望看到、而八阿哥却最喜闻乐见的一幕。
可以想见,和雍正决裂后的张廷玉,其政治生涯基本上就到此为止了。
张廷玉毁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不说,而雍正将会痛失一员能够全力支持他推行新政的大将。
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二、张廷玉虽然不是清流派官员,但是科甲出身的他,凭借其清廉、公正、无私的官声,在清流官员中的声望甚高。
清流官员代表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声。
如果张廷玉不对舞弊案件予以表态的话,天下读书人会认为张廷玉是在变相纵容科场舞弊行为。
届时,张廷玉在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伟岸形象,将会崩塌。
可见,如果张廷玉迟迟不表态的话,则意味着着他的政治前途和声望名誉,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随着张廷玉的倒台,他的整个家族多年努力所积累的声望和荣耀,都将毁于一旦。
可惜,张廷玉在心痛之余,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他自身已然考虑不到这些严重的后果。
孙嘉诚的及时提醒,让张廷玉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因此,孙嘉诚称自己是来挽救张廷玉,并非夸大其词。
因为孙嘉诚作为旁观者,对张廷玉的真实处境看得清清楚楚。
退一步讲,从现实利益来看,张廷玉无论表态还是不表态,其弟弟张廷璐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张廷玉反而不如主动表态,反能为自己家族博得更多实惠。
正是孙嘉诚的提醒,让张廷玉彻底解开了这个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