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4年到1967年,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吴连登刚去中南海时主要管理杂事。从1968年开始当管理员,主要任务是管理主席的伙食。
他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十二年,对主席的生活和家庭情况了解得很多,也早已成为了毛主席家中的一份子。那么令人疑惑的是,吴连登要比李讷小一岁,为什么李讷见了他要叫他“叔叔”呢?
1961年吴连登到了中央办公厅服务处工作,主要任务就是为党中央、国务院的主要领导同志服务。在这里工作,他有机会见到中央的许多领导人,也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1964年的国庆节,他在天安门上服务,吴旭君告诉他主席在叫他。他急忙来到大殿,毛主席放下手里的烟,开门见山地说道:“我请你到我家里帮帮忙,行不行啊?”
吴连登感觉很是意外,急忙说道:“我怕我的工作做不好,那就要请主席多批评。”毛主席笑着说道:“我那里要说事情多,有时也真的多,有时也没有多少事情。”
不久之后,吴连登就来到了毛主席的家中工作。刚到这里,他只是管理家中的一些杂事。到了1968年以后,主要任务就是管理主席的伙食,也管理江青和孩子们的许多家务和杂事。
不过,在他到毛主席家中的头几年,最让他头疼的就是管理毛主席的仓库。他曾说道:
“一想起主席家的仓库,我就难受得想哭。”“仓库里没有豪华服装,没有金银首饰,没有一件礼品。”
好多东西都是从延安带回来的,主席的大棉袄,一些旧衣服,换下来的毛巾、袜子、衬衣等等。仓库里最好的东西,就是毛主席出访苏联时做的大衣、中山服、礼帽和皮鞋。回国之后,那些东西主席再也没穿过,成为了仓库里最珍贵的摆设。
1968年年他担任毛家的管理员,主席的生活和家里所有的事情都属于他管理的范畴。
除此之外,最难的就是当毛主席的管理,管理家中的账目。就算他精打细算,可毛主席的家也常常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1958年后,毛主席把自己的工资降到了404.8元,可主席家里花钱的地方太多,党费10元,房租水电,地毯家具,每个月都要80多元,再加上每个月的伙食费100元。
孩子们的生活费每人每月30元。再加上招待人的费用,就已经超过了300元。而且,毛主席还有个人花费,吸烟和喝茶,每个月加起来也要几十元。
这些花销如果工资不够的话,吴连登就会去用毛主席的稿费来支付。但稿费也不是能随意支配的。毛主席说:“我的稿费是人民的,不是我的,最终还要用在人民身上。”
但一年中,也会有那么一次,吴连登请求从主席的稿费中支出一些作为生活补贴,这些都要经过毛主席批准,拿着主席的签名才能到中央特别会计室领出钱来。
在吴连登的眼中,毛主席是廉洁的,可在生活上,他是出奇地节俭。
1964年6月,毛主席秘密回湖南的时候,随身携带的物品中有一双拖鞋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双深棕色的牛皮拖鞋,鞋边的缝线已经多处脱断,鞋面扣扣破损,已经不能再穿。
这双拖鞋是1949年毛主席第一次去莫斯科时,专列专门为他准备的。毛主席感觉很是舒适,从那之后,就一直带在身上。
毛主席到长沙之后,周福明就拿着拖鞋要接待人员去拿去补一补。工作人员肖根如见后,建议主席换一双新的,主席却让他去拿给鞋匠补一补。肖根如只好拿着拖鞋找到了补鞋匠,让老师傅补一下鞋子。
鞋匠看到鞋面上已经有好几次修补过的痕迹,鞋底也都快磨穿了,于是把鞋子扔到一边,告诉他:“同志,你不要浪费钱,这样破的鞋实在不好再补,还是买双新的吧!”
肖根如不好说这双鞋是毛主席的,还好说这双鞋是自家的老爷爷的,他老人家非常喜欢这双鞋,舍不得丢,希望他能帮忙补一补。
他还拿出香烟,非常讨好师傅让他们好好补一下。最后在他的极力劝说下,鞋匠花了35分钟才补好。主席拿到鞋子后,感觉很满意。之后回韶山也一直穿着这双拖鞋。不管在哪,他都会让工作人员收起来,走到哪穿到哪。
一次,毛主席再次回了长沙,肖根如拿着这双鞋放到阳台上吹风,准备拿鞋的时候却发现鞋子不见了。
原来执勤人员发现这双鞋在主席的住房附近,感觉很不雅观,于是赶紧把鞋子扔到了垃圾堆里。谁知道这竟然是毛主席的鞋子,他急忙跑着拿了回来。
说到最让吴连登心疼的事,就是毛主席的最后一个生日。
1975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82岁生日,也是他的最后一个生日,这个生日身旁没有亲人没有孩子,只有毛主席身边的几个工作人员,显得分外凄凉。那天餐桌上的饭菜只是比平时多了几样,厨师田师傅还给毛主席做了一碗长寿面。
毛主席说要吃饭的时候,田师傅把面条下锅,想不到面条竟然在锅里碎了,一节一节的,没有一根整的。这是田师傅做饭几十年以来从来没见过的事情。他流泪了,似乎狱警预感到了什么。
吴连登感觉到了厨房里伤感的氛围,其实大家都知道,主席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了,他常常咳嗽,吃饭的时候也容易呛着,也开始吸氧。
吴连登在回忆那天时仍历历在目:
“面条碎在锅里,这是天意,还是巧合,真的说不上是什么道理,但那的确是主席最后一个生日。”
主席吃饭的时间短,菜也少,再擀面条也肯定来不及,吴连登只好说那就煮挂面吧。厨房的师傅们自备挂面,他们知道可能赶不上食堂开饭的时间,没想到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
吴连登说起这件事泪眼婆娑:
“主席临终也不知道这件事,他哪里知道这是最后一碗长寿面不是手擀面而是挂面,但他吃得还是很香。”
吴连登陪伴毛主席度过了12个春秋,直到毛主席逝世后,将毛主席的遗体送到毛主席纪念堂供人们瞻仰为止。
在毛主席的一生中,吴连登虽然只是一位工作人员,但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毛主席时而称他为“同志”,时而称他“我那盏不灭的灯。”
也正是如此,虽然他比李讷小一岁,李讷至今见面仍亲口喊他“叔叔”,因为他和毛主席是深情厚谊的“同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