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的“乖宝宝”们还能战斗吗?能,看看历史上良家子的战斗力

闲说宇俊星 2024-04-24 03:01:22
好人当兵

现在很多人说解放军几十年没打仗了,已经不会打仗了。而且现在部队里面大部分是95后、00后的“独生子”、“小皇帝”、“乖宝宝”。这批孩子太乖了,遇到了敌人会不会有战斗力?

其实从几次中印边境摩擦,特别是加勒万河谷冲突看得出来。解放军即使是以寡敌众,全部冷兵器接敌的情况下。组织度战斗力也是完爆对面的印度,在对方有组织有预谋并偷袭的情况下打出4比20的伤亡比。要不是我们这边秉承人道主义救援,冻死的印军会更多。

加勒万河谷偷袭我边防部队的印度军队

这些“乖”的孩子,才是最有战斗力的,你看我们那些年轻的解放军,大家都温和、礼貌、有文化、讲纪律。但面对敌人时,他们的战斗力如秋风扫落叶。

被揍得鼻青脸肿的印度俘虏

这就叫“好人当兵”。

商鞅变法的时候,为什么要禁止私斗。因为窝里横不是横,对外凶狠才是真的凶横。古代招兵时除了宋代是一个劲的往部队里面送流氓地痞和失地农民。历朝历代如果想打造一支战斗力强的部队都是从招兵遴选开始,而且是遴选良家子弟入伍的。

两宋之交的岳家军,就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坚韧,冻死不拆屋的传统。这样才有南宋的中兴和收复失地。

冻死不拆屋的岳家军

戚继光在东南抵御倭寇时,组建了赫赫有名的戚家军。戚继光选人的标准就是选择忠厚老实的庄稼汉。

他在《纪效新书》第一卷就对“选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集中进行了论述:第一切忌不可用“城市游滑之人”;第二不可用“奸巧之人”。既然如此,什么人可用呢?戚继光认为可用的“只是乡野老实之人”。

从戚继光平定倭乱开始,义乌一带的良家子就形成了从军的传统。而且浙兵的素质很高也是得到了其他九边将领的首肯。浙兵的战斗力很强,直到建州女真崛起浙兵依然是辽东的精锐部队。

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戚继光

努尔哈赤进攻沈阳,在沈阳浑河岸边,最后的浙兵血脉在沈阳城南被八旗军围困最后壮烈殉国。明末这支传奇军队的历史才宣告结束。

浙兵因为战斗力出色还参与援朝战争,并解放了平壤

即使到今天部队招人还有一个政审环节。家世清白、品格端正,即使有些小毛病也没关系。部队是非常锻炼人的地方。我见过不少同龄人去了部队两年,气质大变。去车站排队都站的笔直笔直的。

为何而战

从19世纪半封建半殖民地危机中走出来的解放军,就是一直秉承着“好人当兵”这个原则。是老百姓最信任的老实人,但有灾有难时能冲到第一线

武汉抗疫时,当武汉人民听到解放军来了,心里就稳了就知道这场抗疫一定会胜利。

解放军来了,抗疫稳了

解放军区别一般国家职业军队的根本不同是知道为何而战。人民军队从多灾多难的旧社会走出来。他们他清楚苦难中国百姓经历的什么。

看看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的经历,就知道解放军为什么有极致的战斗力。

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1922年冬天,杨根思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出生不久爷爷因交不起地租死外老家的河沟里。

4岁时父亲因为繁重的劳务病死,他和哥哥很小就去野外挖野菜和萝卜。

不久后母亲也病死,兄弟两到处讨生活。

15岁被姑妈带到了上海,在一家地毯厂当起了工人。在厂里,他接线头,打包,拉板车,几乎什么活儿都揽,整天忙得筋疲力尽,也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同在厂子里的哥哥活活累死。

旧上海红十字会焚烧冬天冻死饿死的孩童

1944年2月,杨根思参加了苏中地区抗日的新四军。他在部队接受教育很快就明白了,他们的苦难不是运气不好,命不好而是这个社会有一群骑在人民身上敲骨吸髓。

新入伍的战士也知道为何而战,这股反抗的涓涓细流终于汇聚成一股巨浪完全扭转了近代100年中国不断下沉的国运。

他们有是非观,有道德底线,不欺负人,不压迫人,不烧杀抢掠、不虐待俘虏、不压榨百姓,甚至在关键时刻舍了自己的命去救百姓。

朝鲜战场上英勇的志愿军

他们看起来看起来忠厚老实,但他们听指挥有纪律,令行禁止,也有着牺牲的觉悟。这样的军队才能把强大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推倒38线。

历史上的良家子

中华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初期,军队往往都是由“良家子”组成。比如汉初的北方郡国兵、唐朝前期的府兵。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汉代的西北六郡、陇西、安定、北地、上郡和西河。汉朝西北边陲,与匈奴等戎狄接壤且屡受侵袭,故此尚武之风盛行,多勇武、擅骑射之士,自然成为国家选兵择将的重要来源,故而诞生了在汉朝赫赫有名的“六郡良家子”。

汉代良家子和匈奴进行了百年较量

汉代的兵役制度最早要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秦国,是秦国“耕战”制度的延续。以有地自耕农为主力的部队,平时农耕、战时出征。

这和西方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公民兵制度很像,战士和军官都知道为何而战。

罗马早期也是公民兵的兵役制度

相比于宋代以后“兵油子、兵痞”,汉代的士卒知道为何而战,军官欺压百姓、剥削兵卒等现象,在汉军中相对少见。这些良家子家境殷实且多勇武、擅骑射。

唐代的府兵主力也是良家子。

脱胎于北魏分裂的北周(西魏)政权建立时面临着北齐的巨大军事压力

诞生于北周危急存亡时代的府兵制度天然有着兵农合一的特点。官府授田给府兵家庭并免除其他赋役,府兵农忙耕种、农闲训练、战时出征,同时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北周和隋唐时期的府兵是另一种程度上的“良家子”。

为国征战是应尽的义务,所以府兵在服役时所有个人生活所需,包括粮食、用具,以及随身武器皆需自备。大规模战争也提供了普通农户政治地位上升的途径。

唐初的府兵

唐代中后期,士兵的装备精良但已经不是一支“人民军队”

这段时间不但士兵素质好,战斗热情高。而且统一战争和对外反击战争,唐军都是无往而不胜,出征的士卒获得了大量战利品,这又反过来激励士兵更加勇敢战斗。加上隋末战争锤炼出来的战将太多了,统帅对周边政权将领是降维打击,当唐王朝完成了内部整合,将兵峰指向域外就能每间隔3~4年完成一场灭国大战。

唐太宗曾经夸口“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

668年唐灭高句丽,国土趋于极盛

安史之乱后全国各地都有割据军阀,部队来源也逐渐复杂。慢慢有了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

到了宋朝军人被称为“贼配军”,各种游手好闲之辈、好勇斗狠作奸犯科之徒全部往军队里塞。组织度和战斗力更加下滑。

这些人平时就是油滑、投机之辈,所谓“勇”和“狠”都只欺负妇孺弱小的,到了战场上碰到强敌一溜烟就跑了。

面对金国的重装骑兵,宋军一开始被暴打毫无还手之力

靖康之耻时,经常是金军顶着几十倍人数优势宋军一顿冲锋,宋军就溃散了。甚至到了金军渡黄河时,金人只是在河边敲鼓敲了一晚上,南岸宋军全颠了。

战争是最考验人的组织度的行动,只有组成军队的个体愿意为国家、社会、人民而战,部队才有战斗力。

国民党当年有一群帮会出身的将领和高官,这些人平时好勇斗狠,真打起仗拉的一比。

以色列国防军之前被网友戏称为“天兵”。但这次加沙行动看的出来,大部分以军官兵只敢对着手无寸铁的加沙平民耍横,战斗意志和组织度还不如哈马斯。

被哈马斯俘虏的以色列旅长

在加沙被随意开盒的以军坦克

打仗打的就是比拼着组织性,能够正确理解战略战术、坚决执行命令的兵,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兵。

看着边境上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感慨这些晚辈是是最可爱的人,平时他们是父母的乖孩子、掌中宝,这些好孩子在日记本上写“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种被压制着的“温和”,才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力量,是中国人能安稳睡觉的保障。

目光清澈的战士陈祥榕,边境冲突中营救战友壮烈牺牲

几年前中印冲突中,我们的战士被印度人偷袭,失去先手这种不利局面下。战士们冒着飞石棍棒,一边掩护负伤的战友,一边结阵冲向人数占优的印军,就是安安静静往上推,短兵相接没多久印军就崩溃了。这就是高度组织性和纪律性带来的战斗力。我不怀疑只要今天在爆发大的冲突,印军的下场和62年是一样的。

“上下同欲者胜”

决定胜负的关键不是武器,而是人和组织,不论是府兵还是戚家军。这样的部队普遍有保家卫国的理想和开疆拓土的宏愿。将军能和士卒同甘共苦,普通士兵也有主观能动性,在战斗中勇敢,在逆境中也能坚持。

保家卫国的军队还是要有一些荣誉感和自豪感的。拿钱的职业雇佣兵不能弥补战斗意志的差别。

军队能在相同的武器装备或者劣势的装备下凭借着超出敌人的组织度战胜敌人。

怎样得到一支伟大的军队,可能要回到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文明之师、胜利之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