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聚光灯再次聚焦央视名嘴康辉,这位被冠以"国脸"的新闻主播,为何在知天命之年跨界文化领域?这究竟是文化推广的创新探索,还是又一场流于形式的明星代言?
202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海南自贸港全民阅读启动仪式上,佩戴着"阅读大使"绶带的康辉与樊登共同揭开活动序幕。这场为期半年的文化工程,计划通过百场读书会。

千册图书漂流、万人诵读等活动,力争将海南人均年阅读量提升至6.8册。官方数据显示,启动仪式当天就有3.2万册图书通过智能书柜完成借阅流转。
这场声势浩大的阅读推广,源自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文化焦虑。2024年底公布的《海南文化发展白皮书》显示,尽管经济增速领跑全国,但全省图书馆到馆人次同比下降18%。

实体书店数量较五年前减少43%。为破解"经济热、文化冷"的困局,海南省委宣传部经三个月遴选,最终锁定康辉、樊登这对"学者型媒体人+商业阅读推手"的跨界组合。
启动仪式当天,在三亚凤凰岛国际会展中心,身着浅灰立领中山装的康辉,以《典籍里的海南》主题演讲惊艳四座。这位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的"央视金话筒"。

现场背诵苏东坡《儋耳山》全文,并即兴解读丘濬《大学衍义补》中的经济思想。但网络舆论场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支持者盛赞"这才是文化代言应有的深度"。
质疑者则翻出康辉2023年代言的某款护眼台灯曾遭质量投诉,直言"学者人设恐难经商业考验"。这场争议让人联想到2022年某省聘请娱乐明星担任"全民阅读大使"引发轩然大波

某顶艺人推荐书单被扒出三分之二为网络小说,在舆论压力下提前解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康辉此次开出《海南文库》《更路簿研究》等专业书单,被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点评为"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良心推荐"
现年54岁的康辉,职业生涯始终与文化传播紧密交织。从1997年香港回归72小时直播中初露锋芒,到主持《新闻联播》17年零口误纪录,再到疫情期间《主播说联播》的年轻化转型。

这位保定走出的媒体人始终在探寻主流价值的现代表达。其妻子刘雅洁透露,康辉书房藏有6800余册图书,每天保持两小时深度阅读习惯,这个细节在社交平台获赞86万次。
这场文化代言引发的讨论,实际上触及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层命题。中国出版研究院2024年调查显示,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82.3%,但经典著作的电子版下载量不足畅销书的十分之一。

海南师范大学文化传播系主任指出:"当算法推送取代主动选择,我们需要更多专业领读者搭建文化阶梯。"当康辉在致辞中说出"让纸质书墨香与电子书流光交相辉映"时。
这场关于阅读的公共讨论才刚刚开始。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文化引路人?当知识传播遇上商业代言,又该如何守护文化的纯粹性?这些叩问,或许比活动本身更值得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