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甲辰龙年正月十九,老人说“最怕正月十九是晴天”,正月十九晴天有何预兆?看看老祖宗留下来的农谚怎么说?

老话说“正月十八落花灯,正月十九年封口”,正月十八把过元宵节的花灯落下,到了正月十九意味着年已经结束,人们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农民也开始准备春耕春种。
老话说“不出正月都是年”,正月十九“年封囗”,虽然年已过完,但也有些讲究和习俗。
正月十九是民间的“九耕日”。“九”在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天地之极数,至阳之数”,“九”又谐音“久”,正月十九也被称为“久耕日”。
老话说“腊月节多,正月福多”,正月十九“久耕日”,是民间祭祀“土地爷”的日子,人们会在正月十九祭拜土地爷,希望得到土地爷的赐福,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正月十九也是民间“填仓节”,也被称“填谷节”。在农耕年代,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非常低,正常年份也很难维持生活,遇到天气不正常的年份,人们就要饿肚子。为了祈求新的一年,庄稼能有个好收成,古人在正月十九“年封口”,有填仓的习俗,寓意着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满仓,人们有吃有喝,不再挨饿。
在过去的农耕社会,人们都是靠天吃饭,天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庄稼的生长和粮食产生,古人对正月十九的天气非常重视,有通过正月十九的天气,占卜未来天气走势和年景的习俗,也流传下来了一些,关于正月十九的农谚。
老话说“最怕正月十九是晴天”,意思是说,种地的农民最害怕看到正月十九是个大晴天。明日农历甲辰龙年正月十九,晴天有何预兆?看看老祖宗的农谚咋说?

一、不怕正月十九雪雨连,就怕正月十九晒破脸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不害怕正月十九雪雨相连的天气,害怕的是正月十九是个大晴天。
生活在农耕年代的人们,都是靠天吃饭,对于天气的变化非常重视。这句农谚说的就是,人们根据正月十九的天气,来预判庄稼的收成,通过对正月十九天气的对比,说出了农民的担忧和害怕,从而得出正月十九宜雨不宜晴。
正月十九晴天有啥可的?看农谚咋说?
老话说“正月十九晴,干旱过清明”、“正月十九晴,庄稼减收成”、“正月十九日头笑,人无口粮马无料”。
这些农谚就是告诉人们,正月十九晴天,预兆着春天干旱少雨,不利庄稼生长,就会出现粮食的欠收。

二、正月十九雨水节,老农种田不停歇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到正月十九雨水开始增多,种田的老农已经开始耕地种田,春耕春种不敢停歇。
以前人们都是看天吃饭,正月雨水多,人们会拿住春天的有利天气,抓紧时间进行春耕春种。
老话说“正月十九有雨春雨早”,意思是说,正月十九出现了降雨,这年春雨来得会早,有利冬小麦返青生长和春耕春种,预兆着风调雨顺,有利庄稼生长粮食增收。并且这天降雨,预兆着雨水会比较多,并且会比较大。
老话说“正月十九下雨如下宝,老农春种夏种庄稼好”、“正月十九雨水流,六月三伏雨不愁”、“正月十九雨淋头,夏粮秋粮满仓流”、“正月十九动了流,老农吃喝不用愁”。

由此可见,正月十九晴天,预兆着天气少雨干旱,粮食欠收。正月十九下雨,预兆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正月十九“填仓节”,下雨粮食丰收,粮仓才能填满,晴天粮食欠收,不利填仓。在看天吃饭的年代,正月十九晴天,会使粮食欠收,填不满粮仓,就要挨饿,才有了“最怕正月十九是晴天”。这些农谚都是古人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生产经验,在当时起到了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但农谚具有地域性和时效性,随着社会发展和气候变化,这些农谚只能起到警示作用,提醒人们要注意天气变化,做好农业生产。
明日农历甲辰龙年正月十九“填仓节”,您们那边有哪些关于正月十九的农谚?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留言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