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市场上,真正的强力竞争对手来啦!
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公众号hxcn3060)获悉,今日上午(2月11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举行投产仪式。这是特斯拉在全球的第二座超级储能工厂,产能规模高达40GWh。
在此之前,特斯拉的储能业务一度受制于产能不足。如今,随着上海超级工厂的投产,产能“瓶颈”将完全消除。特斯拉方面表示:随着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正式投产,预计2025年能源系统装机量将实现至少50%的同比增长。
对于国内储能企业来说,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已经站在了大门口。特斯拉这只超级“鲶鱼”的到来,会把已经习惯了“价格战”和“内卷”的中国储能企业搅得天翻地覆,行业游戏规则有待重新建立。
马斯克寄予厚望:储能产能将大幅提升
特斯拉与上海的合作渊源已久。早在2018年7月,特斯拉就与上海签约,建设了在海外的首个电动汽车超级工厂,这也是中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
2023年4月,特斯拉在上海第二座超级工厂——储能工厂项目在上海签约。次日,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就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这一新项目签约的消息,并称上海新工厂的成立将助力特斯拉在加州的储能超级工厂扩充产能。

据了解,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占地约20万平方米,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内设焊装、涂装、总装等主要制造工艺,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系统。该储能超级工厂的产品为Megapack储能系统,市场主要面向大型企业及公共事业单位。
该工厂生产的Megapack产品,每台机组可存储超过3.9MWh的电能,可让62辆特斯拉Model 3后轮驱动版车型从0充满电。据不完全统计,特斯拉Megapack产品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或地区投入应用。

在此前,特斯拉储能业务一直受限于产能不足,以致于影响了市场扩展。如今,随着产能高达40GWh的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其产能瓶颈也将得到破除。在投产仪式现场,特斯拉能源与充电业务副总裁麦克·斯耐德(MikeSnyder)表示:上海储能工厂将于本季度开始产能爬坡。
对储能业务,马斯克寄予厚望,他曾表示,“多年来我一直预测,储能业务的增长速度将远远快于电动车业务。”在2024年度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还表示,“2025年将是特斯拉历史上开创性的一年,甚至可能比之前Roadster和S3XY车型发布的年份还重要。”
近年来,特斯拉储能装机量持续攀升:2022年6.5吉瓦时,同比增长了64%;2023年14.7吉瓦时,同比增长125%;2024年装机量达31.4吉瓦时,同比增长113%。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Powerwall和Megapack的装机量均创下历史新高,能源存储业务装机量合计达到11.0吉瓦时。
最强竞争者来临:中国储能企业要学什么?
最早在2023年特斯拉要在上海投建储能工厂的消息传出后,行业有观点认为,其产品主要针对中国地区以外的全球市场,不会对国内储能企业构成威胁。如今看来,这一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去年5月,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仪式结束后,特斯拉便与临港集团完成中国首批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的签约。此次采购的超大型电化学商用储能系统将用于临港新片区数据中心的储能场景。
既然签下了第一单,第二单、第三单也许会随着储能超级工厂的投产接踵而至。这对于中国储能企业来说,是巨大的竞争压力。

在国内储能市场,为了中标和市占率,企业间大打价格战,结果利润越来越薄,行业哀嚎一片。据媒体统计,已发布业绩2024业绩预报的63家储能上市公司,多达39家出现亏损,占比达62%,63家企业的整体利润较上一年下滑59.41%-42.44%。
反观特斯拉,却走了完全不同的一条路。特斯拉从不打价格战,始终保持着产品的高价格。一个鲜明的对比是,特斯拉Megapack产品单价在200万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3.7元/Wh。而在今年1月9日,中国电建2025—2026年度储能系统设备框架入围集中采购项目,候选入围供应商的平均单价仅为0.4687元/Wh。
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特斯拉的出货量和占有率。据全球知名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发布的报告,2023年特斯拉以15%的市场份额,超过阳光电源(SZ:300274)跃居全球储能系统出货第一,2024年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同时,储能业务对特斯拉的业绩也起到了极大的支撑。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储能装机容量高达31.353GWh,创下历史新高;营收100.86亿美元,同比增长67%。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能源存储业务装机量合计达到11.0吉瓦时,并实现了历史最高季度毛利。
面对这样的竞争者,国内储能企业需要集体反思自己的市场竞争策略,是继续“卷价格”还是向产品技术创新要利润?这不仅仅是对错得分的问题,还将决定着很多中国企业能不能继续留在牌桌上。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