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钟狂赚20亿,日本最强「民间股神」退隐前留下惊人秘诀?

审配看社会 2023-09-07 10:07:00

提起股神,你可能会想到沃伦.巴菲特、乔治.索罗斯、或者 是川银藏,但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日本新生代股神,在日本交易圈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2岁时,他还是一名普通的大三学生; 24岁时,靠炒股,个人资产从160万日元增长到2亿日元;30岁时,资产高达218亿日元。

软银的总裁孙正义曾主动请他吃饭,并委托其管理自己的资产,但被婉拒。

他的名字就叫做,小手川隆。关于他的故事,我们还要从2005年,发生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一起乌龙指事件说起。

瑞穗乌龙指事件

2005年12月8日,日本股民像往常一样,集中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内,紧张地盯着大盘。

这天,日本综合人才服务公司J-COM首次登录东京证券交易所,发行了14500股的股本。

上午9:27分,历史性的时刻来临了,日本瑞穗证券的一名交易员接到了客户的委托,「以61万日元的价格,卖出1股J-COM的股票」。

可这位交易员不知道是不是有起床气,脑子犯迷糊,手一抖,在瑞穗证券的交易终端上,错误地输入了「以每股1日元的价格,卖出61万股」。

交易终端上跳出了一个警告框。但这位交易员一看就是老手了,每天这种警告框见得太多了好么?

甚至都没有好好读一下警告框里的内容,就直接按下了确定按钮,于是,这个巨大的卖单就挂在了东京证交所的交易盘口上。

东京证交所的交易系统是设有涨跌停限制的,正常情况下,1日元的股价是不会进入交易报价的。

但祸不单行的是,J-COM公司的股票当日恰巧是首日上市交易,由于没有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因而涨跌停限制并不起作用,结果促成了这一荒唐交易的顺利完成。

当天,临近开盘时,很多人都下出一股90万日元左右的价格等着买入J-COM新股。

但瑞穗证券交易员「错把冯京当马凉」式的操作之后,短短几分钟之内,J-COM股价迅速跌至67.2万日元,随后,又狂泻到了57.2万日元。

此刻市场内一片大乱。大量投资者被这个巨大的空单吓得惊慌失措,以为J-COM公司出了什么问题,纷纷跟风割肉抛售。

不过,一些机构和资深玩家已经猜到,这应该是起乌龙指失误,迅速在跌停价买进。

所谓「乌龙指失误」(Fat-finger error)是指证券、外汇等金融市场中,因键盘、鼠标误操作而造成的错误交易,通常会导致成交数量和价格异常,并引发市场混乱。

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J-COM的股价。瑞穗证券直到当天收盘后,才向外界披露,他们是这起乌龙指事件的始作俑者。

而在当天的交易过程中,市场上早已有传闻,一家证券公司搞出了乌龙指,将有重大亏损。

由于不知道是哪家券商出了问题,所有券商股票都惨遭抛售,当天收盘时,日经指数大跌了301.3点。

其实,在输入错误指令的1分25秒后,瑞穗证券的这位倒霉交易员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犯下了重大失误,连续3次发出撤单指令。

但都被东京证交所的交易系统拒绝了,后来查明这是东京证交所交易系统的bug所致,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当下,这位交易员又迅速给东京证交所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要求将这个卖单撤下。

可东京证交所表示,他们没有随意取消特定交易的权限,如果确实需要取消某单交易,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上报。

瑞穗证券深知,等上报审批下来,黄花菜都凉了,他们决定对先前的错误指令进行反向购入,以尽可能低抵消错卖的股票,将损失降到最低。

瑞穗证券发出反向买入指令后,J-COM的股价又犹如插上了翅膀,直飞冲天,当天9:43分,J-COM股价又涨至每股77.2万日元。

不过虽然瑞穗Ruìsuì证券采取了反向购入措施,市场上仍有96236股的J-COM股票被其他投资者买入。

要知道J-COM一共才发行了14500股,成交股份数是发行股本的6.6倍。

在股市的游戏规则里,只要你卖出的股票有人接了,那成交后,就必须把货交给买家才行,可不存在的股票该怎么交割啊?总不能让瑞穗证券自己坐家里画吧?

最后,经日本证券清算机构裁定,买卖双方将以现金替代股票的形式来结算。

清算的价格定在了每股91.2万日元, 这是瑞穗证券交易员敲下乌龙指前一刻的股票价格,这下,瑞穗证券的高管们都哭晕在厕所了,裤衩都要赔光了。

交易的奥妙之处就在于,有人赔就有人赚,刚才我们提到一些机构和资深玩家早就看穿了乌龙指令,在低点大量买入了J-COM股票,赚的盆满钵满。

2005年12月14日,在舆论和政府的双重施压之下,UBS、日兴Cordial集团、摩根斯坦利日本、日本雷曼兄弟等机构,都表示愿意退还在乌龙指事件中的所得利益。

但一些证券及基金公司提出,无法直接将钱返还给瑞穗证券,因为这样的行为在法律上等于无偿赠予。

公司可能会被股东以及基金持有人以「违反董事及基金管理人责任」的罪名告上法庭。

2006年2月,各方经过多次磋商,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由日本证券业协会出面成立一个旨在保护市场安定的基金,并对在乌龙指事件中获利的机构征收基金的初始经费。

这样既可以让这些机构把吃进去的吐出来,又可以避免他们被股东和基金持有人追责。

不过,即使是这样,瑞穗Ruìsuì证券依然面临着高达数百亿日元的巨大损失,这个数字甚至比瑞穗证券一年的营业利润还要高。

相比机构,在乌龙指事件中获利的散户就幸运的多了,政府无法对散户施压,他们只要签署一份「大量保有报告书」,就能够合法地保留所得利益。

也正是因为这项政策,让「小手川隆」这个名字在日本变得家喻户晓。

神秘J-COM男

刚才我们说了,当天成交的空头股票是以现金的形式直接交割的,按照规则,交割时,大量持有J-COM股票的人的名字将被公布在大股东名册上。

人们惊奇地发现,一个叫做小手川隆的散户,短短16分钟内,在跌停板上大量挂单,抢购了7100股JCOM股票。

之后,又在瑞穗证券将股票价格拉到77.2万日元后,将手中的JCOM股票卖掉1100股,剩余的6000股,后来以每股91.2万日元的价格被清算。

一进一出之间,小手川隆净赚20亿日元,成为了日本金融历史上,日交易额最高的散户,没有之一,因为在「JCOM错单事件」中一战成名,小手川隆也被人们戏称为J-COM男。

不过说到这儿,相信大家也听出来了,能够瞬间抢购7100股JCOM股票,想必小手川隆也不是什么普通散户,手上必定是持有大量资金的。

没错,在那次乌龙指事件之前,小手川隆就已经靠炒股,坐拥过亿身价了。

1978年,小手川隆出生于日本千叶县的一个普通人家,从小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打交道。

各方面都平平无奇,唯一出彩的就只有他那还算不错的学习成绩。

大学时期,小手川隆搬到东京居住,并就读东京某私立大学的法学部。同学眼中的他,总是独来独往,性格甚至有些孤僻。

每天除了上课,小手川隆就是到附近的便利店打工,休息时间,也是窝在出租屋内看书,不怎么出门,是典型的「日本超级宅男」。

殊不知,正是这种孤僻的性格,为小手川隆之后的成功之路埋下了伏笔,放弃无用的社交,小手川隆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路。

进入大三之后,周围的同学们都开始忙着投简历找工作,但已经打工好几年的小手川隆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到公司上班。

处理人际关系,让他感到非常累,他也并不认为自己能处理好。苦思冥想后,小手川隆决定毕业后做个职业按摩师。

这份工作不需要在外面跑业务,也不需要和同事勾心斗角,只需要跟顾客进行少量交流就可以了,简直是太适合他这种社恐人士了,毕业前,他也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

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书店里,看到了一本题为《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的书,书的作者是美国华尔街著名交易员杰西·利弗莫尔。

从此,小手川隆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用打工攒下的160万日元,在家里老旧的台式电脑上,开始尝试短线操作。

2000年到2004年间,小手川隆在日本最大的网络论坛2chanel上,用B.N.F的网名和其他散户们每天交流交易心得。

B.N.F这个网名来自小手川隆的偶像--美国天才投机家维克多.尼德霍夫名字的缩写,因为日语中V的发音与B相似,小手川隆就在网络上给自己取名B.N.F。

起初,2chanel论坛上的网友们对小手川隆的印象也就是「蛮拼的」,每天都会晒出交易记录,和大家交流。

但日复一日,人们渐渐发现,小手川隆贴出来的交易记录显示,他的单日盈利已经超过了一般日本白领的平均年收。

柠檬精们开始纷纷跳出来,说尖酸刻薄的话辱骂小手川隆,2004年之后,B.N.F这个ID就逐渐从2channel上销声匿迹了。

直到2005年12月8日,瑞穗Ruìsuì乌龙指事件爆发,小手川隆接受采访,人们才得知曾经2channel上的那位B.N.F大神的真名是「小手川隆」。

而此时,小手川隆的身价早已暴涨到让普通人望尘莫及。

2000年,他用160万日元开始炒股。

2001年,资产总额达到6100万日元。

2002年,突破9600万日元。

2004年,上升到11亿5000万日元。

「瑞穗Ruìsuì乌龙指事件」之后又过了3年,小手川隆的资产总额已高达218亿日元。

而同一时间段内,代表日本股票价格综合水平的日经平均指数从2000年的19000多点下跌到2003年的7、8000点,此后又回调到2007年的17000多点。

所以可以看出小手川隆并不是依靠牛市走势,而是依靠自身的天赋和技巧,完成财富积累的,能以散户的身份,达到如此高度,小手川隆估计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2008年,日本一档采访和跟拍小手川隆的访谈节目显示,小手川隆的日常生活非常朴素单调。

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起床,9点钟之前会坐在工作室里的5、6台电脑屏幕前,等待开盘。一上午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从不分心。

每天经手的资金动辄数十上百亿,一天净赚几千万是常有的事,与庞大的交易额相比,小手川隆的吃穿,寒酸得让人落泪。

每天中午的午餐雷打不动的都是乌龙杯面,小手川隆说,因为中午休市的时间较短,再加上吃得太饱容易犯困,从而影响下午的交易,所以泡面是最好的选择。

小手川隆不抽烟、不喝酒,也从不去娱乐场所,2008年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来没有交过女朋友。

平时穿的衣服都是超市买来的平价货,甚至都没有兴趣爱好,他把玩股票当做一种打游戏的感觉,说自己只是一个玩股票的宅男。

周末或不工作的时候,他最常做的就是窝在家里看书打游戏,顶多下楼散散步。

小手川隆说,他为自己买过的最奢侈的东西是两台任天堂游戏机,一台放在楼上,一台放在楼下。

在采访中,小手川隆坦言说,我真的对花钱没什么兴趣,可是很奇怪,钱就是越来越多。

出门时,小手川隆最多只带2-3万日元的现金,一是确实没什么东西要买,二是他说不想总接触大量现金,这样容易影响他在股市上的判断。

赚钱之后,小手川隆为父母买下了一栋三层楼的豪宅,2008年接受采访时,小手川隆在这栋豪宅里与父母同住。

有一年父亲生日时,小手川隆还送了父亲一辆车。不过他自己出门时,依然是乘坐地铁。

同样是在08年前后,小手川隆开始投资房地产,他先是以90亿日元的价格买下了东京秋叶原的一栋商业大厦「CHOMCHOM秋叶原」(チョムチョム秋叶原)。

2011年,又以170亿的价格买下了「秋叶原文化区」(Akiba Cultures Zone)。2013年,买入了涩谷区的一栋新楼。

关于投资地产的原因,小手川隆说,他手里持有的现金太多,股票市场变缓,大量买卖可能对股市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他想进行多样化投资。

2008年,在接受了几次电视采访之后,小手川隆就彻底消失在了公众视野里。

与此同时,由2005年「瑞穗Ruìsuì乌龙指事件」引发的一系列纠纷其实一直延续到了2015年,才尘埃落定。

10年诉讼

乌龙指事件的始作俑者虽然是瑞穗Ruìsuì证券,但东京证交所也受到了铺天盖地的指责。

因为瑞穗证券的倒霉蛋交易员在意识到错误挂单后,立刻多次发出了取消指令,但都被东京证交所的系统拒绝了,这显然不符合系统的交易规则。

瑞穗证券交易员随后还电话联系了东京证交所的工作人员,但东京证交所仍然放任这笔卖单继续执行,有监管不力之嫌。

2005年12月9日,东京证交所召开记者发布会,社长鹤岛琢夫、董事吉野贞雄、IT系统的系长天野富夫,面向公众鞠躬致歉,并表示将为此这件事负责,引咎辞职。

相比之下,瑞穗证券Ruìsuì的交易员倒没有受到太严厉的惩罚,可能公司也明白,就算惩罚他,他也拿不出几百亿来弥补公司的损失。

瑞穗证券至今也没有公布当事人的真实姓名,只知道是一名男性证券经纪人,事发当时,正好赶上瑞穗证券要发年终奖。

这位交易员一个手残就把公司全体员工的年终奖都干没了,有传闻那段时间,他成了瑞穗证券里「最令人讨厌的人」,至于此后他是否离职,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而瑞穗证券与东京证交所之间也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瑞穗证券方面认为,正是由于东京证交所的过错,自己才蒙受了400多亿日元的损失,这个错误理应由东证来买单。

但东证这边的观点是:你们自己敲出了乌龙指,凭什么赖在我身上?

对此,瑞穗证券回击:敲错我们认了,发出取消交易指令之前的损失我们也认了,可发出取消交易指令之后,他们还让卖单挂着,就是你们的错了。

双方撕来扯去,始终没有把问题谈拢,于是,2006年9月,瑞穗Ruìsuì一纸诉状,把东证以及东证交易系统的开发商,日本富士通一起告上法庭。

就这样,漫长的诉讼开始了。经调查,东证交易系统的这个bug是富士通的技术人员,在2000年的某次程序修改时,不小心埋进去的。

按理说,每次程序修改后都要进行严格的回归测试,来验证修改是否对其他业务造成影响。

可是不仅富士通忽略了这个测试,就连东证在做用户验收测试(User Acceptance Test)时,也疏忽了这方面的内容,结果,这个炸弹就在2005年时被引爆了。

起初,东证在法庭上是打算把所有的错误都推到富士通身上的,他们主张,就算是交易系统的bug导致了瑞穗证券的损失,那也是富士通的错。

因为我的系统需求里,明确注明了,交易系统是需要具备撤单功能的,富士通开发的程序没有符合我的需求,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但没有一个系统是不存在bug的,按照东证观点,世界上最大的bug生产商——微软,早就该赔得连比尔盖茨都认不出来了。

东京地方法院认为,交易系统的主要责任人是东证,富士通只是东证的系统供应商,属于连带责任人。

只要不是「故意或重大过失」,连带责任人可以免责。

那么问题来了,系统里隐藏的隐藏bug算是「重大过失」吗?法院给出了判断重大过失的标准,那就是这个bug是不是容易被发现。

于是,控辩双方开始当庭撕代码,瑞穗Ruìsuì、东证、富士通都请来了资深程序员,组成了专家组,你一言我一语。

瑞穗专家组说:「这么简单的bug,肉眼都能看出来,你们测了这么多遍都没测出来,请问贵司的编程是乐老师教的吗?」

富士通反驳说「这么复杂的条件组合,你一眼能看出来?那你现场重现给我看看?」

而此刻的法官,表面镇定,脑壳估计早已wong wong作响,心想,当初读法律的时候,编程也不是必修课呀?

最终,东京地方法院判定:系统里的bug不能算是重大过失,富士通不必被追责,无需赔偿。

但是,瑞穗Ruìsuì证券在电话联络东证交易所后,东证仍未能履行终止异常交易的职责,属于重大过错方。

另一方面,事情的起因是瑞穗证券的乌龙指,所以瑞穗证券也不能免责。

从电话联络那个时间点以后产生的损失,由东证承担70%,也就是107亿日元,其余损失由瑞穗证券自行承担。

瑞穗证券和东证都对这个审判结果都表示不满,上诉到东京最高法院,2015年9月3日,东京最高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结果。长达10年的诉讼终于落下了帷幕。

最后,我们再说会小手川隆,聊聊可能很多人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同样是短线交易,为什么有的人赔得倾家荡产,小手川隆却能在几年间身价暴涨上万倍?

股神究竟有怎么样的特质?

股神的特质

小手川隆淡出公众视野后,关于他的传闻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有人说,他已经隐退江湖,不再玩股票了。

也有人说,他已经破产,如今一贫如洗。还有人说,2019年,他的个人资产就已经超过2000亿日元了。可能如今的他已经组建家庭,过着一家几口的幸福生活了。

从小手川隆之前的采访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生活简朴,目标专一,他享受交易的过程,却不执着于交易背后的金钱。

他与人交往绝不失礼,但也没有一般日本人那么多礼,拒绝一切无效社交,只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他身上的这种气质,在很多日本的专业人士身上都可以看到,日本人管这叫「职人精神」或者「匠人精神」:不为利益所动,不受外界干扰,耐得住寂寞,不惜时间,精益求精。

就像日本体育界公认的棒球天才铃木一朗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他的巅峰状态完全来自于对基础的不断重复,从大脑记忆练到肌肉记忆,再到一切动作都形成自然反应。

小手川隆也说,自己仅看过一本炒股入门书,对交易的灵敏度完全是反复练习造就的。

他的交易手法属于日内交易的一种,每分每秒都在进行买卖的操作,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市盈率PER、 市净率PBR这些分析资料他是从来不看的。

因为他从不长期持有某只股票,但大盘指数、期货指数对、各国中央银行动向等信息,他会作为参考。

他曾表示:「我不知道日本股市今后的走向。我从不关心市场长期的行情。」小手川隆是典型的短线炒家,持股时间一般为1天到1周,顶多是10天,技术指标主要看25天乖离率。

他的炒股手法也许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他面对得失的平常心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2008年,小手川隆在接受日本著名主持人久米宏的采访时,久米宏盯着小手川隆电脑屏幕上庞大的交易金额,不禁感慨说,哇,要是我,我真是承受不了这样的心理压力。

当久米宏看到小手川隆持有的资金量时,又忍不住大笑着感慨说,哇,你这辈子都不用工作了。

久米宏忽上忽下的情绪反应,与一旁小手川隆的淡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手川隆的情绪似乎完全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

在另一档访谈节目中,谈到当日七八十亿日元的交易量,小手川隆的脸上没有一丝波澜,甚至连表情都没有。

小手川隆声名大噪后,软银总裁孙正义曾主动请他吃饭,并提出想要委托他管理自己的资产,但被小手川隆婉言拒绝了。

小手川隆表示,我不太适合运营别人的资金,那样会有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如果运营别人的资金,到了月中时,是亏损的状态的话,我可能就会感到焦虑。

在这种心态下进行交易的话,反而更容易赔钱。我喜欢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做事。

由此可见,小手川隆是一个高度理性和自律的人,交易时的他就像是机器一样,似乎不具备任何情感的。

小手川隆曾说过一段非常著名的话:

「投资最重要的是懂得什么时候退出。退出的时机非常关键。你必须把精力集中在尽量减少损失上,那么你的利润自然会增长。

如果市场下跌的幅度超过我的预期,我就会尽早止损,而不是坐等价格回升。」

网上有很多人一遍又一遍的研究小手川隆的短线操作手法,但熟不知,自律沉稳的性格,冷静的心态,可能才是他的致胜法宝。

3 阅读:357
评论列表

审配看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