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秋天,喜欢他的静谧和深沉,也喜欢它的丰厚果实。秋天的意境总能诱发人们体内的忧伤。
下面小编给大家盘点一下写秋的词中,不同的意境,不同的美,希望大家喜欢。
第四首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宋朝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秋天的美,古长亭灞桥柳,杨柳岸,晓风残月,良辰美景与何人悦,那缠绵悱恻,呢喃之语诉与何人说这是一个冷秋。柳永是一个市井词人,他一生主要混迹于民间的乐工歌妓教坊间。所以他的词,大多数是在偎红倚翠纸醉金迷生活中浅斟低唱信手拈来。
他早年离乡背井,长期流浪。很早便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情种。又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所以写的诗词大多数都是离愁别绪。这首《雨霖铃》便是他的代表作!
他早年离乡背井,长期流浪。很早便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情种。又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所以写的诗词大多数都是离愁别绪。这首词便是他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时写的,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让他感到无比的窒息苦闷,于是写下了这首堪称传世之作。真正的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送别界的千古名篇。
第三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天的美,黄昏把酒,赏菊东篱,暗香盈袖,人比黄花瘦。这首词背后有一个关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的小故事。
一个秋天的下午黄昏,李清照喝了点酒。半夜醒来,有感而发,就写下了那首有名的《醉花阴》。她写好以后,等到丈夫回来,然后就给丈夫赵明诚看,赵明诚本身也是一个才子,朝廷做官。当看到妻子写的词以后,心里觉都好,但是也很不服气。毕竟男人么,争强好胜,怎么能让妻子胜过自己呢,大家不是都说郎才女貌嘛。
所以,他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苦思冥想的写了三天三夜,写了五十首词。然后和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词一起整理好,参杂放在一起。邀请好友前去喝茶评诗词。等到朋友把所有诗词读完以后。
对赵明诚说了一句话:“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这一下是真的服气了。
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所作,重阳节把酒游欢,赏菊吟诗,本是人生乐事,可是她通过凄凉无趣,寂寥苦闷的描写,表达了思夫孤独寂寞的心情。感情细腻柔情,不愧是一代婉约派代表人李清照。
上阙
这天气,一天到晚都是薄雾浓云,阴沉沉的天气,让人很不舒服,苦闷难捱。又不能出去,只能守着香炉里瑞脑,看它香烟袅袅,真是无聊至极。又是一年重阳佳节,天气也凉了。睡到半夜,床都暖不热,凉凉。一个闺中少妇立马就变成了一个心事重重的闺中怨妇。有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阙
黄昏天赏菊东篱下,借酒浇闺愁。人在菊中穿过,沁人心脾的菊香渗透整个衣袖,惹得让人内心增加一丝涟漪。其中“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这里她借代菊花,菊花又代表清高,孤傲,孤芳自赏之意。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全词点睛之笔。西风卷起帘子,这里她用了倒装手法,西风好像有了感情,迎面袭来,人都快要被吹倒,都不如菊花,菊花能在风中摇曳多姿。菊花本来就很瘦,比菊花还瘦,什么概念!借以花木之“瘦”和人之瘦对比,还说人瘦,一下子突出中心思想。凄凉深秋,衣带宽,人憔悴,无良人陪伴的少妇形象。回过头再看前面的暗香盈袖,如果不是人瘦了,暗香怎么能充盈衣袖呢?写的实在是高 高 高!这三句也成了千古传诵的佳句。
第二首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 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秋天的美,在长亭古道,芳草碧连天,在黄花满地,北雁往南飞。在高楼明月,举杯独饮,化作相思泪。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中一段。后来被人们冠以“千古绝唱”的赞誉。殊不知,开头的“碧云天,黄花地”就是借用范仲淹这首的苏幕遮。
范仲淹的《苏幕遮》还是没有脱离晚唐的影响,以“悲秋”为主旋律。他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视野开阔,秋色浓厚,秋味十足的秋景。
上阙
开篇句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碧云天,黄叶地”。
将所蕴含的远景囊括其中。词人仰视天空,俯视大地,视野极为开阔。然后视野平视:一江秋水,碧空相连,秋水长天一色。碧水蓝天、芳草萋萋的极致视觉体验,妥妥的就是一幅深秋江天远景图!“山映斜阳,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三句也是浑然天成,没有一丝丝雕刻的痕迹。词义隽永绵延,意境旷远悠长,令人拍案叫绝。一个“无情”就从上阕的写景到下阕的抒情,过渡巧然绝妙,令人称奇。
下阙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承接上阙美景,现在却是他乡之魂。思乡和羁旅的这一刻油然而生。
每到晚上,就睡不着,这种情感就变得更加强烈。除非有好梦,梦里有什么,亲朋好友,围坐吃酒,嘘寒问暖,多么让人激动啊。可是梦醒时分,恍然一场大梦。
“明月楼高休独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声音也在词人耳边回荡。不要独倚靠,可是自己还是上高楼。没办法,一个人在这一刻,孤独到了极致。从白天写到晚上,从斜阳写到明月,这是时间的挪移,也是词意象的转换,也是词意境的递进。词人感情的变化。最后所有的点都集中在词人的身上,高楼上一个孤独的身影。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短短九字,直戳心窝看似绵绵无力,却柔中带骨。直抒胸臆,将词人心中的乡愁羇旅情感推向了高潮。千百年来,被称为名句传颂。
范仲淹的这首《苏幕遮》意境开阔,感情绵而有力,悲中有骨。不同于其他写秋的词或者婉约诗。感情真诚挚烈而不颓废。细腻柔情而不乏大男子的浓郁雄壮激昂之情。他将羇旅他乡的思乡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致。
清代文人谭献在《谭评词辨》评这首词誉为“大笔振迅”之作。秋词之千古绝唱。
第一首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天的美,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在一幅断肠人在天涯的极致画卷中。
写首诗太牛了!读过初中的学生,都能理解写的什么!浑然天成,无与伦比。
词中出现的意象:枯藤,老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羇旅行人。
感觉就是拼凑。可使它又规则排列,如画卷一般美妙和谐。淳朴自然,干练利落。
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你说牛不牛,厉害不厉害!
马致元在取景时,并没有取特别悲伤的景色,用词也没有华丽悲伤。
看似轻描淡写,却慢慢的在铺垫,最后一句神来之笔。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完成了这一首伟大的作品。自古悲秋,作者没有人云亦云,虽然也是将秋的寥落萧条和自己悲苦情怀结合。
来抒发羁旅游子悲情世界。但是没有过多的渲染秋的悲,而是全力在营造一种羇旅天涯人的和谐画面。也正是凭借这一首 马致远被称为秋之鼻祖。
你最喜欢哪一首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