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国庆节期间,著名空气动力学、火箭技术专家钱学森回到祖国。钱学森一行人抵达黑龙江后,由省委统战部长和朱兆祥一起制定了一份钱学森一周的参观访问日程。
朱兆祥拿着这份日程表来求证钱学森的意见,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妥之处,钱学森看了以后说:“我想见两个人,一个叫庄逢甘,一个叫罗时钧,希望你们可以帮忙安排一下。”
当朱兆祥把钱学森的要求转达给时任统战部长后,这位部长却面露难色,一边摇头一边说:“这很难办到。”
钱学森要见的这两个人的身份是什么呢?为何统战部长说很难办到,钱学森最后见到这两个人了吗?
首先是罗时钧。
罗时钧于1923年4月1日出生在江西南昌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中。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饱读诗书。1941年,罗时钧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
四年后,他在重庆中央大学获得航空工程学位学士。由于品学兼优,罗时钧被留在本校当老师。1947年,罗时钧考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航空工程系,1948年获得硕士学位,同年9月考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攻读博士。
在他读博期间,认识了老师钱学森,罗时钧时常会跟钱学森答疑解惑,钱学森希望罗时钧完成学业后可以回国工作,利用毕生所学为国家做贡献,后来在钱学森的建议下,罗时钧回到祖国。
罗时钧是钱学森的学生,庄逢甘也是钱学森的学生。他除了听钱学森讲课之外,还会经常跟钱学森讨论学术问题,虽然钱学森跟庄逢甘相处时间不长,但是他们经常在一起聚餐,讨论学术问题,很快就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庄逢甘回国的时间跟罗时钧一样,都是1950年,钱学森后他们五年回国。
老师要见学生,这不是理所应当的事吗?为何部长说很难办到呢?
这主要是跟他们当时的身份有关。
罗时钧跟庄逢甘回国后,先后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而这所军事学院在当时是个高度保密的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只允许部、省级以上领导人入校参观,身份是学者的钱学森显然不在被允许参观哈军工的名单上。
钱学森毕竟是著名专家,他的要求部长不敢怠慢,所以还是把钱学森的请求进行了上报。就在钱学森为无法同昔日好友见面感到遗憾的时候,意外出现了。
原来,哈军工院长陈赓将军得知钱学森回国后,立即向上级请示,说要请钱学森来学院参观一下,要听听他对中国制造火箭的意见。与此同时,陈赓也接到钱学森想要见正在哈军工任教的罗时钧和庄逢甘的消息,于是马不停蹄、急忙赶来。
11月25日一大早,钱学森就跟着统战部长以及朱兆祥来到哈军工,出来迎接他们一行人的不是别人,就是时任哈军工的院长陈赓大将。
这一天,陈赓的带领下,钱学森仔细参观了学院的各个系和实验室。当他们走到陈列着从朝鲜战场上收缴来的美军飞机面前时,钱学森停止了脚步,看得出来,钱学森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
陈赓笑着对钱学森说:“这是美国军队的东西,对于你来说可能不足为奇了。”钱学森回道:“这是我们从战场上得来的战利品,我对它们也很感兴趣,这跟我在美国见到它的意义不一样啊!”
最后,陈赓带着钱学森来到一个设备简陋的实验台前,正好有工人正在讨论如何拆装固体燃料火箭的设备,钱学森走上前去听了一会儿,然后给出指导意见,并建议他们可以修改装备,看着跟工人们热烈讨论的钱学森,陈赓心里突然燃起前所未有的希望。
他坚信,在钱学森的带领下,哈军工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中国火箭、导弹事业也会有质的飞跃。
这天晚上,陈赓大将特意在学院里的俱乐部招待钱学森,得知他想见罗时钧和庄逢甘后,陈赓也提前让工作人员把这两位干事带到俱乐部里,见到昔日的学生,钱学森非常高兴,对于陈赓的用心,他十分感激。
酒过三巡后,陈赓问钱学森:“先生,你看我们中国人能不能自己搞导弹?”钱学森点点头,斩钉截铁回答道:“为什么不能?我们一定能!”
钱学森的这句话也预示了中国未来火箭、导弹事业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