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1] 中国泌尿外科指南. 中华医学会, 2023[2] Kidney Stones: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2022[3]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of Kidney Stone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1
体检单上赫然写着“肾结石”三个字,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是不是要开刀?会不会影响肾功能?还能不能喝牛奶?这些问题立刻涌上心头。
肾结石,说白了,就是尿液中的矿物质和盐类在肾脏沉积,慢慢形成的小石头。有些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长了结石,而有些人却因为它痛得生不如死。那么,肾结石到底有哪些常见症状?

腰腹部剧烈疼痛,这恐怕是肾结石最“臭名昭著”的表现。结石如果卡在输尿管里,尿液排不出去,肾脏压力增大,神经被强烈刺激,那种疼痛感就像刀割、电击、甚至有人形容是“生孩子的痛感”——没错,就是那么猛烈。
痛感还可能从腰部放射到腹部、腹股沟,甚至大腿根部,时重时轻,痛到满地打滚,连坐立都难受,这就是典型的肾绞痛。

血尿也是一个警示信号。结石在肾脏里“横冲直撞”,刮伤尿路黏膜,尿液里就会带上血丝。有时候肉眼能看到尿液变红,有时候血量少,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血尿通常伴随疼痛,但如果结石较小,可能只是尿液轻微发红,容易被忽略。
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这些表现常常被误以为是尿道感染或者前列腺问题。其实,如果结石掉进输尿管下端,接近膀胱,就会对尿道产生刺激,让人总感觉憋不住尿,但每次尿量却不多。严重时,结石甚至会堵住尿道,让尿液完全排不出来,这可是急诊室里常见的突发状况。

如果结石长期存在,它并不会安分守己,而是可能引发一系列“麻烦事”。肾积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结石堵住尿路,尿液排不出去,肾盂被尿液撑大,久而久之肾功能受损,甚至发展成肾功能衰竭。有些人长年累月被反复结石折磨,肾脏慢慢萎缩,最终只能依赖透析。
尿路感染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风险。尿液流通受阻,细菌很容易在尿路里滋生,引发感染。发热、腰痛加剧、尿液浑浊、有异味,这些都是感染的迹象。如果细菌进入血液,还可能引发败血症,威胁生命。

预防肾结石,关键在于多喝水、控制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每天至少喝2.5升水,让尿液保持稀释状态,防止矿物质沉积成石头。有些人担心喝水多会增加肾脏负担,其实只要肾功能正常,多喝水反而是对肾脏最好的保护。
饮食上,少吃高草酸食物,比如菠菜、坚果、巧克力、茶叶,这些食物里的草酸容易和钙结合,形成结石。适量补钙,别盲目戒掉牛奶和奶制品,因为钙摄入不足,反而会促使草酸在肾脏沉积。此外,限制高盐、高蛋白饮食,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这些都会降低结石复发率。

如果已经患上肾结石,日常生活中更要倍加注意。避免久坐不动,适量运动,促进尿液排出。定期复查B超,观察结石大小和位置,小结石可以通过多喝水、运动冲刷出来,大结石可能需要药物或手术干预。疼痛发作时,热敷腰部有助于缓解不适,但如果疼痛剧烈、尿液完全排不出,必须立刻就医。

肾结石虽然听起来可怕,但只要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调整生活方式,遵医嘱管理,完全可以和它和平共处。体检发现肾结石,不要慌,记住这些关键点,你的肾脏才能健康运转,不受“石”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