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6》(《乘风2025》)二公(第二次公演)共8个舞台,分成4组进行1V1对决。
其中,侯佩岑团和宋妍霏团的比拼备受关注,只因这是一场“强强对决”。

侯佩岑团在一公战胜了叶童团和江一燕团,并且获得了全场最高票数721票。宋妍霏团在一公战胜了吴宣仪团,获得全场第三高票数679票(不包含赛前秀赢得的额外20票)。
两个团都保留了一公的建制,队员具备一定的实力,团队的默契度也是有保证的,不会出现意外的抓马事件。这就决定了她们的舞台完成度会比较高。

对决结果出人意料,侯佩岑团表演的《思念是一种病》仅获得607票,宋妍霏团的《舞娘》获得680票,两团的票数差距相当之大。

在一公大杀四方、力压叶童团拔得头筹的侯佩岑团,二公又吸收了专业歌手蒋一侨,反而大比分落败了。结果令人惊讶,但仔细剖析之后,又觉其中自有合理之处。
一、站桩对唱跳,天然劣势在《浪姐》舞台上,纯声乐表演是不占优势的,这基本已经成为一个定律了。而二公侯佩岑团的《思念是一种病》恰恰是一首纯唱的曲目。

侯佩岑、邓萃雯、管乐、蒋一侨四人身穿白衣在花丛中放歌的场景很美好,三个声部的和声设计也很用心。但对比《舞娘》的热辣舞蹈,《思念是一种病》的站桩输出和简单走位还是显得太单薄了。

要么唱得特别好也行,只是四人中只有蒋一侨一个专业歌手,撑不起整个团队。

论唱功,宋妍霏团也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声乐担当马吟吟的唱功在行业中其实并不突出。练习生出身的宋妍霏优势主要在舞蹈,唱歌方面跟团内业余选手罗予彤、张小婉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大白嗓。

但是,《舞娘》的舞蹈足够吸睛。
开篇宋妍霏领衔的一段“千手观音”造型就把观众牢牢吸引住了。

四位姐姐的身段都不错,舞蹈该妖娆的时候妖娆,该整齐的时候整齐。北京舞蹈学院出身的张小婉是不是还能放个“大招”。

两相对比之下,《舞娘》的视觉冲击力比《思念是一种病》大得太多。
话说回来,侯佩岑团在一公也是靠唱跳舞台《爱的就是你》获胜的,她们也是享受过唱跳舞台优势的。

侯佩岑团的演出时间是白天,舞美也是照着白天的标准打造的。虽然节目画面看上去像是黄昏,但那其实是阴雨天气造成的,从台下观众普遍穿上了雨衣就能看出来。
她们的舞美很简单,就是舞台上的两堆花,中间留空用来呈现山景。


在歌曲行进至尾声处,撒出了大片花瓣雨,这也是舞美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没了。
说简陋吧,比“舞美为零”的叶童团强多了。说精美吧,与《舞娘》的舞美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不提流转变化的灯光效果,光是LED大屏幕的运用,就为《舞娘》带来了盛大的视觉效果。
大屏上呈现的是一个女子身影,应该就是歌名里“舞娘”的具象化。

而且,这个身影还有变化。一开始隐藏在轻纱薄幔后面,有朦胧的美感;后期撤掉了帷幔,把女子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身周的飘带灵动飘逸。

想象一下,露天、野外,乍见这种巨大且充满神秘气息的影像,其观感定是震撼级别的。

一个白天,一个夜晚,一个是花树营造的自然感,一个是声光电自带的科技感,后者显然更容易激起人的投票欲。
三、曲目传唱度大不同虽然对第一句“当你在穿山越岭的另一边,我在孤独的路上没有尽头”的旋律感到很熟悉,但笔者确信自己没听过《思念是一种病》这个歌名。

虽然《思念是一种病》是业内大佬张震岳的作品,但传唱度只能算是一般。
而《舞娘》却是蔡依林的代表作之一,是蔡依林转型为唱跳歌手的里程碑之作。
对比咖位,蔡依林或许不如张震岳,但《舞娘》的知名度、传唱度完胜《思念是一种病》,在《浪姐6》舞台上具有天然优势。

传唱度是否代表了歌曲的一切呢?当然不是。
如果歌曲足够优秀,首次接触也能惊艳听众。可惜《思念是一种病》还没有那么优秀,无法逆转劣势。
结语以上仅从舞台硬指标上做了分析,其实“人”的因素也很重要。
侯佩岑团和宋妍霏团都是一公获胜团,二公各增加了一名新成员。侯佩岑团新增的是蒋一侨,宋妍霏团新增的是张小婉。

一公个人喜爱度排名里,张小婉是第14名,蒋一侨是第26名。她们的人气也可能影响到舞台票数,这种可能性无法排除。
如果笔者在现场,大概也会愿意把票投给《舞娘》。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