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李渡酒业为考得比较好的学子干杯,送去爱心,传递温暖

征途所见所感 2021-07-21 16:49:04

7月20日上午,烈日炎炎,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亲赴南昌市新建区(原新建县)及各县区高中,邀请该区县的高考状元来李渡镇,为他们送上美好的祝福和一份厚礼,引起当地村民和众多外地游客驻足观看和超高点赞及广泛热议。

进贤县位于江西鄱阳湖南岸,抚河和信江下游,属南昌市管辖,全境山地、水面和耕地面积约各占总面积的30%,故有“三山三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长年温润的气候,自然使这里成为富足的鱼米之乡。

历史的血脉靠文人来承载,武者刀枪、文者笔墨。江南自古人杰地灵,对文化的重视程度很高。这个文化,不仅仅是琴棋书画、诗歌词赋,更重要的是儒家文化的显现。作为一种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总离不开读书人莘莘学子为国尽忠报答的方式,也就是现在人所说的高考。

据悉:“进贤”之名,源于孔子学生澹台灭明曾游讲学至此,意为“进仕纳贤”之地。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东周时期鲁国武城(今属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澹台灭明死后,南昌的百姓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得名。

中国古代的文化,也有一种圣贤君子文化内容。“进贤”二字很有意思,进贤的“贤”字非同小可,贤人在儒家祭奠中比圣人要低一级,但比君子要高一级。进贤这个“进”字,它有纳贤、推荐的意思、广纳名流的意思、唯才是举的意思。

事实上,进贤人却是不曾辱没了这一称谓,特别是晏殊以文从政,成为一代文学、政治大家之后,此处的好学之风越来越浓,以至宋、明以来,人才辈出,仅明朝一代就出了147名文武进士,使这里真正成为致仕进贤之乡、文化兴盛之地。

晏殊生于李渡附近的沙河村,他一生酷爱诗词,也酷爱李渡酒,在其所著《珠玉词》的142首词作中,就有54首与酒有关。《宋史》称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如《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句,清新流利、对仗工整、情致绵绵、音调谐婉,深受后人称赏。他与王安石、欧阳修等文豪留下了“一曲新词酒一杯”“琼酥玉液漫夸奇”“醉歌惊白鹭”“品尝一日不宴酒”等千古佳句。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赴任途中,闻着那随风飘来的酒香,竟然难以自控,即刻下马,摆杯落筷,畅饮起来,后与好友吴居厚聊天谈及此事时,吴问:“荆公从不饮酒?”王安石答:“只怪李渡酒太香。”既是自我解嘲,更是对李渡佳酿的褒赞……

作为进贤县的重镇李渡(也称李家渡),历史上就是一个商贾名镇。这里是古代江南莘莘学子赴京赶考的必经之地,其酒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自古以来就有“酒乡”之称。当日,李渡酒业在此举办高考考得比较好的学子的助学资助活动,既是对1500多年传统的科举的一种传承,也体现了我国古代的科举“金榜题名”时的一种氛围。也是对莘莘学子报效祖国的一种激励,更是一种进取的精神。但更重要的是,李渡酒业情系教育,助学资助,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为当地的教育事业献爱心,做事实。用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为赞助优秀高考学子这份社会责任传递下去树立了榜样。

在当日的仪式上,李渡酒业真诚地希望这些考得比较好的莘莘学子能够在将来的大学里,有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继续刻苦学习、不负师恩,砥砺前行,将来成为一名国家的栋梁之才”,更好的为家乡做贡献。

善举创造和谐,爱心传承美德。爱心助学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中华传统美德在新形势下的发扬光大,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国宝李渡名酒致力于做优秀的社会企业,坚持把好质量关,不断推陈出新,着力突出李渡酒的品牌品位。他们深信这一份爱心,这一个善举,将会给社会带来一缕光明,一份温暖。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