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逝世,薄一波写下八个大字!究竟有着怎样的深意?

迷之行为 2022-11-12 23:08:40

北京解放军医院通往八宝山公墓的路上,白花堆雪,人头攒动。短短两公里半的路途,挤满了北京各界人士和从各地赶来的10多万送行群众,他们的胸前都佩戴着白花,静静伫立在寒冬料峭的晨风中。

昔日喧闹的街道沉浸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里,铺天盖地的悲伤弥漫在首都上空,啜泣之声不绝于耳。

这一天,是邓小平出殡的日子。

一代伟人 与世长辞

1994年春节后,邓小平就甚少公开露面了。他住在北京四方形的院落中,享受着舒适又洒脱的晚年生活。

据医生说,晚年的邓小平心脏健康,肝脾功能也正常,没有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或者前列腺炎,但是偏偏患上了无法治愈的“帕金森综合症”。

由于帕金森病的影响,他时常咳嗽,吞咽困难。

1996年12月12日的早晨,邓小平一觉醒来,觉得呼吸不畅。

按照往日的习惯,他会在每天起床后先洗漱完毕,然后在一张小桌子前吃早饭。秘书通常会在这时进来,把眼镜、手表、放大镜、文件、报纸等物品放在办公桌上。邓小平喜欢看地图、翻字典,有时候看看《史记》或者《资治通鉴》,最经常的运动则是散步。

可是那个早晨,他觉得自己浑身无力,什么也做不了,医生赶紧把他送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没有想到,他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夫人卓琳后来这样回忆那一天。

元旦来临之际,整个城市到处张灯结彩喜迎新年。可是解放军医院南端的小楼里,没有一点喜庆气氛,所有人都在担心邓小平的身体状况。

医疗组医生傅春恩的一直记得陪首长走过的最后岁月:“对疾病本身,他总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抢救过程是很痛苦的,可是他从来不喊痛。”

另外,他还提到邓小平的家人对待医护人员,总是充满信任、理解和配合。

除夕夜当天,邓小平的病情较为平稳。为了庆祝新年,营养室主任和炊事员烧了几个菜,包了饺子,全体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坐在一起吃了一顿年夜饭。

饭桌上,大家发自内心地祈祷:“祝小平同志早日康复!”

令人遗憾的事,这么多人的深切祝祷,也没有留住这个迟暮老人。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的呼吸功能严重衰竭,只能依靠机器维持生命体征。医疗组将这一情况紧急汇报给了中央政治局。

傅春恩在现场参加抢救,亲眼见证了邓小平走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在后来接受采访时,他回忆起了那一刻的紧张与悲痛:“我们早就预料到这一天会到来,这之前,发生过几次病情变化,都抢救过来了。这一次,我们同样一直进行全力抢救。”

抢救持续到晚上9点零8分,医疗组不得不接受已经回天乏术的事实,组长陶寿淇与医院副院长牟善初正式宣布“停止抢救”。

那一刻,在场所有人都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一代伟人邓小平,就此与世长辞。他披着世纪的风云,携着历史的烟尘,走完了传奇而又光荣的一生。

举国同悲 万众一哭

在邓小平逝世前几天,夫人卓琳写了一封信给总书记江泽民,在信中告知了邓小平的嘱托:“拒绝遗体告别仪式,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给医学研究,骨灰撒入祖国大海。”

1997年2月19日夜晚,新华社夜班值班室中断了正常的新闻播送,把邓小平去世的讣告播送了出去。

第二天清晨,中央电视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公开发布了《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

当噩耗传遍神州大地的时候,所有城市、农村、牧区、机关、工矿、学校都沉浸在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邓小平的故乡四川广安,街上人烟稀少,众多商店歇业,所有的汽车上都放着白花,玻璃上贴着“小平,家乡人民想您”的字条。

家乡人民纷纷涌向位于协兴镇牌坊村邓小平故居,寄托满腔哀思。此后好长一段时间,故居附近哀乐低回,群众络绎不绝。

广安地委办公大楼上,悬挂着故乡人民送给邓小平的几百米长的青纱挽联:“日星隐曜青山垂首九州儿女恸悼世纪巨擘,风月潜形碧水无言十亿尧舜矢志千秋勋业。”

革命圣地延安所有的革命旧址、纪念馆以及机关、学校、商店纷纷降下半旗。延安人民坐在窑洞里,围着电视机收看有关报道,许多老红军、老八路边看电视边失声痛哭。

一位名叫杨在林的当地农民,曾经参加过当年邓小平与卓琳在延安杨家岭举行的婚礼。他在获悉噩耗后泣不成声,激动地说:“小平同志为革命为人民操劳一生,给我们带来了好光景,我们永世不忘。”

1997年的新年,真正是“中华儿女一片哀恸,神州泪雨洒江天”。

除了中国人民,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都在自发悼念邓小平。

全球所有重要新闻传媒均以最快速度报道了邓小平逝世的消息,许多报纸为此连夜撤换头版头条。

联合国总部大楼降半旗致哀。同时,联合国发言人办公室宣布近期召开的安理会会议上,与会者将以默哀一分钟的形式悼念邓小平。

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声明,称邓小平是“世界舞台上一位非凡的人物”;时任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在第一时间致电江泽民,对邓小平逝世表示衷心的哀悼;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在发表的悼文中盛赞邓小平“从灾难和混乱中拯救了12亿人口”。

八字挽联 送别领袖

1997年2月24日上午,邓小平的遗体在北京火化,江泽民、李鹏、乔石、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护送遗体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

曾经和邓小平共同走过硝烟弥漫的革命岁月的薄一波悲痛万分,挥笔写下“一人千古,千古一人”八个大字,送给卓琳夫人,以此缅怀这位战友兼知己。

薄一波和邓小平相识于抗日战争期间,那时刘邓大军正在晋东南开辟抗日根据地。

在1942年的浮翼战役中,薄一波深切感受到了邓小平的指挥与决策能力。

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拉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胜利地打开了南下的通道,开始了千里跃进、逐鹿中原的壮举。

在此期间,薄一波殚精竭虑,为前线部队完成了新兵补充、干部配备、军需供应等后勤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同为中央局书记的邓小平、薄一波先后调中央工作,在工作中多有联系。1953年财政经会议后,邓小平担任财政部长一职,薄一波担任财委副主任,两人配合默契,一起主持铁道部门和交通部门的工作。

1978年,经历十年动乱的薄一波重新恢复了工作。

邓小平首先找到他谈话,征求其对工作安排的意见。随后,他被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机械工业委员会主任,邓小平要求他在改革上作出成绩来。

为了不辜负老首长的期望,年逾古稀的薄一波到亲自跑到山西、内蒙、湖北、苏杭等地考察。深入基层,听取各种反映和意见。回来后,他写出了《三十年经济建设的回顾》一文,对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和调整工作顺利进行起了重要作用。

中共十二大召开,中央顾问委员会成立,薄一波主持中顾委日常工作长达十年,还担负一些陈云与邓小平思想联络的工作。

在回顾这段往事时,他曾激动地说道:“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是邓小平的一个创举。十年中顾委,我是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而他则是中顾委的灵魂。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长期奋斗中,我们相交甚笃,相知甚深。他曾给予我的教诲,令我终生难忘。”

有一次接受记者访问时,薄一波这样形容邓小平的历史功绩:“历史上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需要巨人而且必然会产生巨人的时候。比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产生了毛泽东同志,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产生了邓小平同志。”

而对于邓小平逝世时自己所赠的那幅挽联,薄一波这样解释:“一人千古,寄托了我个人对邓小平的哀思;而千古一人,则是我对他的历史评价。”

社会主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然而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且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难题,这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千古一人 功在千秋

纵观邓小平的一生,真正担得起“千古一人”四个字。

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治理道路是一项“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的新事业。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高瞻远瞩,不仅郑重宣布和强调“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从如何指导认识、推动实践、促进发展等方面确立了探索中国特色国家治理道路的方法论原则。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新观念、新事物层出不穷。

百业待举的中国想要赶超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必须重新确立思想路线。

在这个历史转折的重要时刻,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强调打破旧观念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尖锐地指出“党和国家和民族,绝对不能信奉本本主义,一旦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的生机就停止了”。

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是邓小平思考最多的问题。

改革开放,首先就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

1978年开始,四川、安徽一些地方的农民,大胆探索并试行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成效显著,这一模式逐渐向全国农村推广。

农村的成功改革刺激了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要推进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一伟大战略。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的优越性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的长处相结合,是党的一个重大制度创新。

在政治体制改革上,邓小平明确指出,要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形成“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

在国家主权问题上,邓小平探索出了“一国两制”这条前无古人的道路,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奠定了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完整。

在科教文化事业上,邓小平首次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内涵,恢复高考,改变了当时年轻人沉闷压抑的精神状态,调动了无数有志青年投身学业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近半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中国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奇迹和社会稳定奇迹,这背后离不开邓小平这个总设计师呕心沥血的付出。

结语

在那些无法预知前途的艰难岁月中,邓小平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完美而勤恳地履行了党和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时刻所交付的使命,以他独特的品格和极强的政治生命力,担当起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职,带领中华民族开启了全新的历史篇章。

他终其一生,将所有精力和心血都放在了让中国人民富起来这一伟大目标上,不愧为中国人民的“儿子”!

参考资料

[1]薄一波谈邓小平:“一人千古,千古一人”.人民网.2008.1.15

[2]余玮.在邓小平逝世的日子里(上).党史纵览.2014(06)

[3]齐卫平.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贡献.社会主义研究.2022(02)

0 阅读:37

迷之行为

简介:每天更新优质文章,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