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消息!事发于12月20日中午12点前,中国一箭四星发射成功

记忆合奏 2024-12-20 12:03:59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中

今天是2024年12月20日,今日要闻有:

一、中国成功发射一箭四星

12月19日,在山东附近海域,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将4颗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近地轨道,预示着此次发射任务圆满完成。

这一次发射的4颗卫星是“天启星座”04组卫星(33星至36星)。

据了解,“天启星座”是我国首个低轨物联网通信星座,由38颗低轨小卫星组成,目前已经发射了33颗,有25颗正在轨运营。

天启星座具有全球覆盖、小型化、低功耗和低成本等特点,目的就是提供低延时、低成本的物联网数据通信服务,解决地面网络覆盖盲区的问题。

同时它在林业、农业、旅游、水利等行业均有广泛的应用。

天启星座自2017年建设以来,通过多次发射和组网,已经初步形成天地一体综合信息服务能力,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全面解决70%以上陆地、海洋以及空中的物联网数据通信覆盖盲区问题。

(信源:新京报2024年12月19日—一箭四星发射成功,“天启星座”目前已发射33颗卫星)

二、世界跨度最大公铁大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上跨度最大公铁大桥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主跨1488米,桥面宽68米,为公铁平层设计,中间通铁路,两侧通公路。

铁路为双线客运专线,设计时速250公里,公路为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为100公里。

如此规模的大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相当的谨慎,否则后期造成的后果简直难以想象。

而此次大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该桥首个主塔的下横梁经过40个小时的奋战,全部浇筑完成。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该桥的下横梁,相当于人的肩膀,后期将与拉索一起承担桥梁以及两条铁路和六条公路的全部重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浇筑创下了跨海大桥墩身施工中一次性浇筑最大方量记录,可以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也在证明我国桥梁技术已经成功走在了世界前列。

中国必将不会辜负“基建狂魔”这个称号。

(信源:新京报2024年12月19日—世界跨度最大公铁大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人工耳蜗成功开标,单套均价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

人工耳蜗是解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有效的医用耗材,与以放大声音信号为主要功能的助听器相比,能够重建感音器官,让患者重获新“声”。

尤其是对先天神经性耳聋的患者,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功能意义如此大的人工耳蜗在价格上,却让许多患者都望而却步。

很多患者穷极一生都在为能听到“声”而努力,好不容易知道了人工耳蜗,它十几二十几万的价格也让普通家庭难以承受得起。

不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能让更多的耳聋患者听见声音,国家一直都在努力中。

12月19日,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并产生中标结果,正式纳入人工耳蜗产品。

本次集中带量采购人工耳蜗类耗材共有5家企业中选,需求量共1.1万套,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

相信通过国家的种种举措,未来一定能使更多的患者使用起人工耳蜗,听到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去享受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信源:光明网2024年12月19日—人工耳蜗、外周血管支架集采成功开标,人工耳蜗单套均价降至5万元左右)

四、国产大飞机C919累计承运旅客突破100万人次

中国商飞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

它长38.9米、翼展35.8米、机高11.95米、空机重量45.7吨,最大商载18.9吨,最大载客量190人,为C类飞机。

该飞机于2007年正式立项,2017年完成首飞,2022年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2023年,完成首次商业飞行,中国人终于坐上了自己的大飞机。

截止到2024年12月19日,中国商飞已经向三大航交付了14架C919飞机。

其中东航运营的9架开通了8条精品航线,承载旅客超85万次,国航和南航分别开通了4条热门航线,三大航累计开通了15条航线,通航10座旅游热门城市。

就在12月19日,从上海飞往西安的航班上,林女士有幸成为了国产大飞机C919的第100万名旅客,说明C919累计承载的旅客已经突破了100万人次,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对国产大飞机有着重要意义。

(信源:中国经济网2024年12月20日—国产大飞机C919累计承运旅客突破100万人次)

五、吃干榨净“一粒豆”,2024年大豆播种面积1.55亿亩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脂兼用作物,因此对它的需求非常的高,2023年,我国大豆消费总量为11694万吨。

不过,我国虽然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国,但近年来我国大豆的生产量仍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大量依赖于进口。

因此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提出,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以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为例,已经连续三年推广复合种植,将玉米和大豆种植在一起,种植面积共13万亩左右。

今年秋收,玉米亩产1200多斤,大豆亩产200多斤,实现了一田双收。

收获颇丰的原因就在于农业机械给力、政策给力、技术培训到位。

而且,有数据显示,今年大豆播种面积1.55以亩,已经连续三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18个省份推广复合种植2000万亩,大部分地块实现“玉米基本不减、增收一季豆”的目标。

如果按照这样的势头下去,中国实现大豆的自产自用指日可待。

(信源:光明网2024年12月20日—今年大豆播种面积1.55亿亩,产业链不断延伸)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