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15晚会的大幕落下,但其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却如巨石投入心湖,激起千层浪。保水虾仁行业乱象丛生,超量添加保水剂、包冰增重、虚假宣传等问题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这场关乎民生的食品安全保卫战中,食品生产企业作为关键一环,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食品生产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法律的明确要求,更是道德的底线约束。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加工、包装、储存和运输,每一个环节都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企业必须严格把控,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以此次被曝光的保水虾仁为例,部分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磷酸盐。磷酸盐虽能保持虾仁水分、提升口感,但过量摄入会危害人体健康,导致钙磷失衡、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等。企业罔顾消费者健康,肆意践踏食品安全红线,不仅违背了商业道德,更触犯了法律。
在生产过程中,规范操作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在生产环境、设备设施、人员管理等方面偷工减料。生产车间卫生条件 差,原材料随意堆放,与垃圾杂物混放;生产设备陈旧老化,不及时维护和更新,导致产品受到污染;员工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操作不规范,甚至徒手制作食品,这些行为都为食品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一次性内裤生产企业,工人徒手制作产品,不进行杀菌消毒,产品材质“货不对板”,这样的产品流入市场,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除了生产环节,食品生产企业还应在产品包装和标识上做到真实、准确、清晰。不得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保水虾仁企业在产品外包装上不标注保水剂成分,宣称“零添加”,这种欺骗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企业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面对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生产企业应深刻反思,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首先,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生产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制定严格的原材料采购标准和检验制度,确保原材料安全可靠;规范生产流程,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迅速追溯到源头,及时采取措施召回问题产品,减少危害。
其次,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定期组织员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让员工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掌握正确的生产操作方法。通过培训,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再者,食品生产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食品行业是民生行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因此企业应积极回馈社会,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利益。行业协会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共同维护行业的良好秩序。企业之间要相互监督,对于违规行为要及时曝光和举报,形成良好的行业风气。

图片来自百度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食品生产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核心主体,必须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以2025年3·15晚会曝光的问题为警示,举一反三,加强管理,规范生产,诚信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食品行业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才能真正享受到“舌尖上的安全” 。
原创:胖瘦食安圈
2025年:第1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