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故乡!古代送别那些事儿

铁马冰河儿 2025-02-22 14:32:53

你想知道古人出门旅行前都做了啥吗?可不只是简单地收拾行李那么容易!那可是要搞一番大阵仗的!

咱们先说说为啥古人出门这么麻烦。古代交通不便,出门一趟,跟现在出国似的,风险系数那是相当高。再加上古代重农轻商,大家基本都是“宅男宅女”,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所以,只要真要出门,那得万事俱备,才能安心上路。 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可是头等大事,翻翻黄历,看看有没有什么“宜出行”的日子,这可是关系到旅途是否顺利的关键! 古人还总结了不少经验,比如“逢三六九,不问出门走”,这可是经过几千年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理”啊! 当然,选好了日子,还得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吉利的预兆,要是当天家里孩子哭闹不止,或者不小心打碎了碗,那可得赶紧延后出发时间,这可不是迷信,而是古人的一种心理安慰。

除了选日子,祭祀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可不是简单的拜拜,而是要祭拜“行神”,祈求保佑一路平安。据说这行神啊,是黄帝的儿子,因为外出游玩不幸遇难,所以后来就成了保佑出门人的神灵。祭祀仪式那可是相当讲究,要先在路上设置障碍,再在前面堆个土包,然后摆上祭品,祈祷一番,最后还要用车轮把障碍物碾压过去,象征着克服一切困难。怎么样,够隆重吧?

出行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饯行”。这可不是简单的送别,而是要好好喝上一杯,表达对远行者的祝福和不舍。这酒可不是随便喝的,里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正如那句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样,这杯酒,承载着多少离别的愁绪啊! 除了喝酒,人们还会送一些礼物,叫做“赆仪”,这可不是普通的礼物,而是包含了美好的祝愿和对远行者的关怀。 古人还喜欢送些赠言,或作诵,或踏歌,那场面,想想都觉得感人肺腑。

正式出发之前,游子还要向长辈和乡邻辞行,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和不舍。这可不是走个过场,而是要真心实意地表达对家人的爱与思念。 有些地方还有“遥装”的习俗,就是先走一段路,再返回家,选个更吉利的日子再出发,这可真是“虚晃一枪”啊!

临行告别,人们往往选择在特定的地点,比如城外的亭下或者河边,送行的人还会摘下柳枝赠予远行者。柳枝象征着生命力顽强,易于成活,也寓意着远行的人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并且不忘故乡。 这柳枝,在古代诗歌中,可是重要的意象,比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其中的愁绪,令人唏嘘。

不过,你得知道,古代的“游子”可不是指所有出门的人,那些穷苦的“流民”,可不算在内。古代真正的“游子”,多是富贵人家,出门有仆人随行,条件好得很呢!

从前,送别仪式更注重祭祀和祈求平安,而现在,则更注重表达思念和不舍。虽然现代交通发达,人们之间的距离已经大大缩短,但送别时那种浓浓的人情味,却依然传承至今,依然能让我们心头一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