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十大生态环境新闻新鲜出炉!

长城网 2025-02-18 14:50:22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苗苗)日前,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驻冀中央媒体和省级主流媒体共同评选出了“2024年河北省十大生态环境新闻”。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设区市空气质量“退后十”成果得到巩固

蓝天保卫战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河北把空气质量改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全力推动空气质量巩固改善。全省克服不利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等影响,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设区市空气质量“退后十”成果得到巩固。

河北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结构调整和管理挖潜,加强源头防控和面源治理,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2024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优良天数为267天,同比增加22天,优良天数比例72.9%;重污染天数为5天,同比减少7天。

全面绿色转型实现新突破,我省在产钢铁企业全部达到环保绩效A级

钢铁大省绿色转型呈现新气象。截至2024年底,全省在产的55家钢铁企业全部达到环保绩效A级,数量保持全国第一,实现在产钢铁企业全面创A。经初步测算,钢铁行业全面创A后,可减少污染物排放30%以上,为河北工业减排贡献12%以上。

开展钢铁等7个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是省委、省政府着眼我省发展实际、推进大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治本之策,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2024年,我省持续抓好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厚植河北发展的绿色底色。截至目前,全省环保绩效A级企业总数达到138家。创A已成为河北全面绿色转型、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构建为企服务新生态,河北上线环评预约挂号服务平台和数智环保执法服务系统

你的事,我帮办。2024年,河北立足优化生态领域营商环境,不断深化科技赋能,开发建设了河北省环评预约挂号服务平台和数智环保执法服务系统,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走深走实,实现主动靠前精准服务,构建起为企服务新生态。

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成河北省环评预约挂号服务平台,为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一次性预约挂号、全过程跟踪服务、全方位指导帮扶,提升环评审批服务质效,全面助推项目高效落地。2024年,全省共审批环评文件8536件,涉及投资11286.11亿元,为保障全省项目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河北省数智环保执法服务系统实现了从“人防为主”向“技防优先”转型,有效减少了现场执法对企业正常生产的打扰,并且平台上有不同行业不同违法行为的典型案例、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等供企业学习,并有专人接受企业咨询,为企业解疑释惑。

联建联防联治成果丰硕,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十年成绩单“绿意盎然”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三地成功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协同十年成果论坛、京津冀生态环境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大会暨首届京津冀环保科技展与对接洽谈会等。十年来,三地联建联防联治持续走深走实,生态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交出了一份“绿意盎然”的成绩单。

十年来,三地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同推进结构优化调整、工业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污染天气应对、法规政策标准创新,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强化跨省重点流域联保共治,健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京冀、津冀分别签订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完善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2024年,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跨界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

持续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河北排污权可省内跨行政区域流转

作为全国首批排污权交易试点,河北持续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2024年8月16日,首批排污权跨区流转签约活动在张家口举行,这是河北持续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的又一创新成果。此举既盘活了企业存量排污权资源,将“沉睡资源”转化为“流动资本”,又打破了各地间的行政壁垒,实现了“要素跟着项目走”,是丰富排污权市场交易方式、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2024年,河北印发《关于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的若干措施》,提出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支持排污权跨行政区域流转交易、探索区域排污权租赁等措施,加快构建科学规范、高效流转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交易2976笔,同比增长106%;累计交易金额3.02亿元,同比增长31.64%,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增强。

实行差别化生态环境管控,河北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2024年10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提出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3方面重点任务。河北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监督管理开发建设行为、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

河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自2018年起,经过6年多的探索实践,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全省共划定环境管控单元2111个,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初步形成一张全覆盖、多要素、能共享的生态环境管理底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加快柴油货车新能源替代,河北新能源重型货车保有量居全国第一

2024年,河北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场景、重点领域,深入推进重型柴油货车新能源替代,截至11月初,全省新能源重型货车保有量超2.8万辆,位居全国第一,对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起到了促进作用。

河北以钢铁、焦化、水泥等7个重点行业清洁运输改造为重点,引导企业大宗物料和产品运输采取“铁路+新能源重型货车接驳”联运、物流园区新能源重型货车中转等模式;积极拓展港口、矿场、城建工程、城市物流配送等应用场景,深入开展重型柴油货车新能源替代;以城建工程、政府或国有企业投资建设工程等项目和环卫领域为重点,加大新能源车推广力度。

水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全省新增1条(个)美丽河湖3个美丽海湾

2024年末,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滹沱河(石家庄市段)入选;公布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和美丽海湾名单,秦皇岛北部湾区获评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秦皇岛港湾区、沧州南部湾区—黄骅港段获评美丽海湾。

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在水环境领域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河北省有沁河(复兴区段)、滹沱河(石家庄市段)2条(个)河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秦皇岛湾北戴河段、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及龙岛区域、秦皇岛北部湾区等3个湾区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秦皇岛港湾区、沧州南部湾区—黄骅港段2个湾区获评全国美丽海湾。2024年,河北以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为抓手,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80%以上。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农村较大面积坑塘沟渠全巡检

河北省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完成重点县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和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持续深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2024年为全省提供5550余万平方米可安全利用的“净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持续强化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积极推进沧州临港化工园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复试点,高质量完成唐山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

制定全省农村黑臭水体全覆盖巡查监管工作方案,完善遥感识别、现场核查、问题交办、整改要账的闭环工作体系,2024年全省共治理完成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71个,邢台、邯郸2市成功申报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脏水坑建成了养鱼塘、荷花池,“龙须沟”变成了清水。坚持资源化利用优先,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5.9%。

数智赋能美丽河北建设,生态环境初步实现“一网统管”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以“一键在手,尽在掌控”为目标,按照“结果导向、流程再造、数字孪生”工作路径,构建“1+1+N”生态环境数智平台,即一个大数据中心、一个数智综合管理平台、N个应用系统(一个处室一个系统),通过数据共享、系统贯通,推进“一网通管”,实现各项工作的到底、到边、到头全覆盖,全省数智综合管理平台体系基本形成。

2024年,河北省生态环境系统共优化整合信息化系统32个,涉及处室单位19个,包括海洋监管、白洋淀、数智执法、环评预约挂号、督察问题整改等系统,全面应用并取得良好成效;优化整合的大气综合平台、工地扬尘监管、污染源自动监控等系统,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和排污企业等多层级用户近10万个,数据量高达419亿条,系统开发应用规模以及数据使用量,均为历年之最,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取得扎实成效,有力保障了美丽河北建设。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