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的世界里,《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拉朱因姐姐的天价彩礼而跳楼自杀的情节令人唏嘘不已。这一桥段不仅展现了电影的戏剧性,更深刻地讽刺了印度独特的彩礼风俗。 印度,一个文明悠久且充满多元色彩的国度,其婚恋观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
南亚次大陆上,多种婚姻制度并存,一夫一妻制最为普通,而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虽在部分地区和宗教群体中有特定存在,但也引发诸多争议。宗教因素在印度婚姻中首当其冲,印度教、锡克教等诸多宗教虽禁止一夫多妻制,但印度的穆斯林教徒依据伊斯兰教保护法可实行一夫多妻制,且在东北部等穆斯林聚集地随处可见。
而一妻多夫制虽为印度教和穆斯林教等教义所禁忌,却在古吉拉特邦与屯荒制一起延续着。 种姓制度在印度第一大教印度教的教义中占据重要地位,等级森严的它对印度婚姻制度冲击巨大。低种姓女子渴望通过嫁入高种姓家庭改变命运,导致“哄抬物价”,女方需付出高额嫁妆以满足男方需求,且嫁妆金额随市场竞争不断攀升。而印度的法律因素也不可忽视,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利阿诺斯曾指出,印度与中国不同,是短暂的统一和长期的分裂,其文化强调忠于社会秩序而非国家。印度最具权威的法典《摩奴法典》对婚姻制度有着严格规定,虽印度政府在男女平等、提高女性地位等方面努力过,但法律执行不力,如同废纸。
历史因素中,英国殖民印度时期,利用印度社会结构进行统治,未对其进行彻底革新。印度独立后仿照英国体制建立国家体系,失去了进行彻底社会革命的勇气。殖民期间,受过更高等级教育的男子也成为婚恋市场的热门,使得印度婚恋市场发展到如今难以控制的局面。 这天价彩礼带来了一系列沉重的后果。面对巨额彩礼,掏得起的家庭要掏,掏不起的家庭想尽办法,甚至有人不堪重负选择自杀。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愈发严重,生儿子变成招财,生女儿则成破财。丈夫在发誓时直言娶妻子就是为了生儿子,这种朴实无华的想法背后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如果生了女儿,超生只是其中一种选择,更可怕的是有些家庭从一开始就剥夺女儿生存的权利。中产阶级家庭会通过 B 超判定孩子性别,底层家庭情况则更糟糕。 天价嫁妆还衍生出骗婚现象,如卡尔为凑嫁妆嫁给定居德国的印度人,却遭遇骗婚。
而印度离婚率全球最低,这看似是一种荣誉,实则是因为离婚意味着女方财富损失,且子女会在婚姻市场受歧视,相互制约下,人们只能无奈地选择将就。 印度的彩礼风俗,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无数家庭和女性的身上,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负担,更是对人性的考验和社会发展的阻碍。这个光怪陆离的国度,何时才能摆脱这一沉重的枷锁,走向更加平等、和谐的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