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九年,为了表扬历代有功的将帅,唐玄宗李隆基准备了一场祭祀,这场祭祀祭的是谁呢?
主祀是帮着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姜尚姜子牙,副祀是帮着刘邦建立汉朝的张良。后来唐肃宗将姜子牙追封为武成王,将之前供奉着姜子牙的太公尚父庙改为武成王庙。
“武庙”就是武成王庙的简称,在武成王庙里,主位上坐着姜子牙。在两边的侧位上,坐着从周到唐的诸位有功之臣,一共十位,这十位大功之人又被称为“武庙十贤”。
时至今日,武庙里供奉的这十个人居然出现了争议,有些人真的配坐在这里吗?他们都有什么功绩?
为何建立武庙?这武庙的建立其实也不容易,虽然说是皇帝建的,但是其中也有些曲折。这要从唐玄宗早期说起。
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还算是位明君,除掉了自己的姑姑,开创了大唐的又一个盛世。但是到了中年之后,他开始效仿自己的祖宗李渊,整日沉浸在后宫里。
自从他从儿子手里抢来杨玉环之后,这种症状越来越严重。此时的他不理朝政,整日无所事事,每天都在后宫里寻欢作乐。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之前为了让文官们忠于朝廷,设立了一个文庙,效果出奇的好。文官们为了能进文庙,一个个干劲儿十足,还忠心耿耿。
于是唐玄宗决定,给武将们也盖一座庙,这样就能让他们继续忠诚下去。文庙里边供的是孔子,武庙里该供谁呢?
思来想去,唐玄宗决定供上当初帮助周武王打天下的姜尚姜子牙,而在旁边侍奉姜子牙的,则是帮着刘邦打天下的张良。
张良凭什么能在姜子牙身边侍奉?因为他也算是姜子牙最有能耐的一个徒弟了。
当初张良通过了黄石公的考验,黄石公传给张良一本《太公兵法》。张良就靠着这本兵法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
有人说,张良是得到了姜子牙的亲传,因此才能将《太公兵法》融会贯通。
于是唐玄宗就在长安边上建起了一座宏伟的太公尚父庙,里面供奉着姜子牙和张良。
而且唐玄宗还下令让全国各地都要建一座太公尚父庙,每次军队里有什么大动作,都要来太公尚父庙里拜一拜。
然而此时的唐玄宗还没有感受到朝廷的混乱,还在想着加强军队。
唐玄宗当初选择供奉姜子牙时,搞错了自己的定位,他以为自己是被姜子牙辅助的“周王”,殊不知此时荒淫无道的他已然成了“纣王”。
于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叛乱,当起了“周王”。唐玄宗只好逃离长安城。
但是还好这次反叛并不是很难解决,唐玄宗手下的郭子仪等大将很快便击败了安禄山的军队。但是唐玄宗再次返回长安之后,他又有何颜面再次登上皇位?
于是他退居幕后,当了太上皇,让自己的儿子李亨当了皇上,也就是唐肃宗。
唐肃宗当上皇帝后,安史之乱已经快结束了,各地区的将领都在汇报战功。唐肃宗对这些有功之人进行封赏之后,依然心有余悸。
他担心自己做得不好,给哪位将军赏赐不到位,再一次引发“安史之乱”。为了安定军心,唐肃宗再一次大张旗鼓地供奉了太公尚父庙。
这一次,唐肃宗比唐玄宗办得还要盛大,而且仿照孔子的“文宣王庙”,将姜子牙封为武成王,太公尚父庙也改为了“武成王庙”,也就是“武庙”。
而且这次在武庙里的人也多了,除了姜子牙和去而复返的张良,还加上了九位有大功之人,与张良一同组成了“武庙十哲”。
“武庙十哲”分坐在姜子牙两边,左边五个人分别是: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右边五个人分别是: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这十位英豪都是由当时的大臣们选举出来,商量好了之后才送入武庙的,可见在当时,这些人的功绩都是被人认可的。
高祖身边文武将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成就大业,正是因为他身边有着萧何、张良、韩信的支持。张良擅长在千里外运筹帷幄,韩信则擅长在战场上领兵作战。
有了他们俩的帮助,才能让项羽兵败自刎。
彭城之战后,刘邦险些丧命,正是张良的下邑奇谋,让本来已经陷入绝境的刘邦有了希望。
也正是有了下邑奇谋,方才让刘邦集团起死回生,甚至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依然有着这次奇谋的影响。围困项羽的三支军队,也是在这次奇谋时请来“救兵”。
韩信在刘邦手下更是屡次立功,对刘邦忠心不二。
韩信胸怀大志,但是在项羽手下却不得用。来到刘邦这边后,韩信虽然一开始也不被重用,但是至少有一个赏识他的萧何。
萧何将他推荐给了刘邦,刘邦二话没说就让他当了大将军。
为了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韩信帮着刘邦攻城略地,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项羽发觉自己已经不是刘邦的对手了,他赶紧派人去找韩信请和,而且还想策反韩信。韩信断然拒绝,还嘲讽项羽:“当初我在你手下只能当个小兵,刘邦却让我当大将军,我为什么要反叛?”
韩信为刘邦立下了大功,却并没有换来应有的结局。
韩信作为当时一流的军事家,被称为“兵仙”,与“兵圣”孙武等人齐名,还留下了军事著作《韩信》。张良与韩信作为辅佐高祖的功臣,他们俩进武庙很合理。
春秋战国五名人在武庙十哲中,有五位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分别是春秋中期的孙武、春秋末期的田穰苴、战国初期的吴起、战国后期的乐毅、战国末期的白起。
他们五人都是“古代先贤”,都有着杰出的贡献。
孙武帮助吴王战胜了越国,成为春秋霸主,他留下的《孙子兵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视为天书,孙武本人也被称为“兵圣”。
田穰苴帮助齐国击退了晋国和燕国的联合攻伐,并还留下了《司马穰苴兵法》流传世间。
战国时期的吴起最早在鲁国任职,帮助鲁国打败了齐国。但是吴起在鲁国并未得到重用,于是他又来到了魏国,得到了魏武侯的重用。
吴起帮助魏国多次击败秦国,是当时秦国的第一大敌。但是后来魏武侯猜忌吴起,将吴起逼到了楚国。
吴起在楚国再次发光发热,帮助楚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让楚国一跃成为了当时最强的国家,将自己的老东家魏国打得不敢出门。
由于吴起的改革得罪了楚国权贵,吴起惨遭杀害。吴起留下的一本《吴子》让他能与“兵圣”孙武齐名。
乐毅原来是魏国上将的后人,但是魏国日渐衰弱,乐毅的家乡也被赵国攻占了。
乐毅不愿成为赵国人,于是他开始四处流浪,最终被燕王请到了燕国。
之前齐国强大的时候,燕国被齐国欺负得很惨,于是燕国设千金台,寻访天下豪杰,乐毅也是其中一位。
乐毅帮着燕国出谋划策,以合纵连横之法找来了许多帮手,组成了一支足以与齐军抗衡的联军。
乐毅带着联军大破齐军,一下子为燕国报了仇,还占领了齐国大量的土地,几乎要把齐国灭亡了。
后来燕国内部出了问题,导致燕国之前占领的土地丧失。
还剩下最后一个白起,更不用说了,他在秦国当了几十年的将军,给秦国拿下了无数城池,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白起不仅能打仗,还留下了《阵图》《神妙行军法》等著名兵书,后世的道教甚至将白起视为神仙。
诸葛武侯与两个挂件接下来三个人就是比较有争议的了。诸葛亮能进武庙没什么问题,但是一定有人会说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美化了,才会看起来那么厉害。
那么请问唐朝的唐肃宗是怎么看到明朝《三国演义》的?他穿越了?
还有李靖与李勣,他们两个人的战绩其实比不上之前的古代先贤,他们两个人相当于拉低了进武庙的门槛。
要是他们俩能进武庙的话,那霍去病和关羽这样的将军也能进,还有很多有功的武将也能进。
当初唐肃宗选择将李靖和李勣也放进武庙,肯定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毕竟当初设立武庙的目的,就是让那些武将们安心为大唐征战。只要朝着本朝的李靖将军和李勣将军努力,就有资格进入武庙,供世人敬仰。唐肃宗应该是这么想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唐肃宗的目的很快就被人看了出来,被后人指责。
为了让武将们安心,颜真卿向当时的皇帝唐德宗建议,将武庙的武将增加到六十四人。
这一次关羽和霍去病就都被加上了,还增加了一些其他的武将,武庙这才真正有了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