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在位期间,最让他头疼的应该就是匈奴了吧。匈奴之祸侵扰大汉朝几十年,汉武帝一心想除之而后快。为了更好的抵御匈奴,汉武帝把主意打到了匈奴附近乌孙国的身上。皇帝想拉拢乌孙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亲,把汉朝的女子嫁到乌孙国去以结成秦晋之好。可是匈奴离着汉朝太远了,没有哪个公主愿意嫁到汉朝去。刚好这个时候,昏庸暴虐的江都王刘建犯了事,全家人都被问罪,留下了个小公主刘细君。和亲这种事其他公主不愿意去,汉武帝把主意打到了罪臣之女身上。
汉武帝封刘细君为和亲公主,遣她远嫁乌孙。来到乌孙后,刘细君成为了乌孙王的右夫人。乌孙王还有个左夫人,相当不凑巧的是,这位左夫人偏偏还是汉朝死对头嫁过来的公主——匈奴公主。由此可以看出,刘细君和匈奴公主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两个女人关于宠爱的较量,更多的是大汉朝与匈奴的竞争。如果乌孙国国王猎骄靡年轻力壮并且英明神断倒还好说,但是猎骄靡已经上了年纪,而刘细君还是个年轻的小姑娘,这对于刘细君来说,就是一桩悲剧。
和后来的解忧公主不同,解忧公主有冯嫽这样能言善辩的“翻译家”,可是刘细君却没有。刘细君在乌孙和身边的异邦人语言不通,又无法回到故乡,尝尽了孤独和落寞。后来她作了一首诗歌,聊表自己的思乡之情。这首歌传到了汉朝,汉武帝有些怜悯这个被遣去和亲的罪臣之女,便每年都让使者送去一些可以慰藉刘细君思乡之情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刘细君是边塞诗歌的创始人,还研究出了一种名叫阮的乐器。和刘解忧不同的是,刘解忧做出的贡献是关于汉朝西域的外交的,而刘细君的贡献更多的是文化方面。后来猎骄靡去世了,刘细君委屈巴巴的嫁给了猎骄靡的孙子军须靡。后来还给军须靡生了个女儿取名叫少夫。在匈奴的这些日子,刘细君无时不刻的想着回到家乡,似乎是上苍慰藉般的,刘细君在乌孙五年便因病去世了。
刘细君去世后,汉武帝马上让后来的解忧公主顶替了刘细君的位置。虽然刘细君留在乌孙的日子很短暂,但是刘细君的贡献却不容忽视。要是刘细君的身边也有像冯嫽这样的侍女,或许她在乌孙的日子会长久一点,或许她在乌孙也不至于如此煎熬。可惜的是,刘细君身边没有冯嫽。
作为一个公主,刘细君的命运和出身是没法选择的。但是刘细君前去和亲,阻止了匈奴和乌孙的结合。从侧面想想,一旦匈奴联合乌孙攻打汉朝,那么汉朝必定会元气大伤。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刘细君虽然牺牲了自己个人的幸福,却换来了大汉江山的安宁。而刘细君本人也是大汉朝自从建朝以来的头一个和亲公主,边塞诗歌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