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这些截图,记录了我们最近的对话,前一天还温馨地规划着见面的细节,转瞬间,第二天却陷入了犹豫的漩涡。
我们的故事始于去年春日的三月,那时的他,被工作的重担紧紧束缚,从初次交流的火花四溅到终得相见的那一刻,跨越了漫长的两个多月,而这一切的推动者,是我。
初见之后,他似乎被某种力量所触动,开始主动邀约,尽管多数是在灯火阑珊的夜晚,因为繁忙的工作剥夺了他的周末时光,仅剩的一两次相聚也显得格外珍贵。
我欣赏他的那份不屈不挠,即便是在北京这座繁忙都市,单程通勤便需一个半小时,他仍不顾疲惫,下班后匆匆赶来,只为与我相见。甚至有一次,他利用出差河南间隙中那短暂的一天,不顾路途遥远,往返奔波只为见我一面,那份深情,我至今难以忘怀。
然而,好景不长,自去年八月起,他的工作愈发繁忙,出差成了常态。起初,我们还能在短暂的相聚中寻得慰藉,但随着时间推移,矛盾悄然滋生。他不喜分享,更不善沟通,每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伴随着我的不安与猜测。
尤其是去年末至今年初,他频繁的长差让我们之间的裂痕逐渐扩大,争吵与冷战成了家常便饭。他选择逃避问题,用沉默代替解释,直至二月初,因情人节与春节的安排未果,我们选择了分手。
分手后的日子,我深陷自我消耗之中,既无法割舍对他的情感,又对他的冷漠感到绝望。然而,三个月后的一个决定,让我再次踏入了这段感情的漩涡——我主动联系了他,试图修复这段裂痕。我们再次相见,仿佛回到了从前,但异地的现实再次将我们推向了重复的困境。
我深知,他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工作对他而言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情感的需求。我渴望被理解,被关心,而他似乎总是游离于我的情感世界之外。
有时,我能感受到他的温柔与关怀,但更多时候,他的冷漠与疏离让我心寒。我开始怀疑,他是否真的属于那种回避型依恋的人,让我在爱与不爱之间徘徊,心力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