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承受不住债务的压力,开始疯狂的甩卖资产了,其中黑石集团出售国内11个物流园项目的消息,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因为这些项目在黑石集团买过来还没多久,更重要的是这些房产项目买的时候也是抄底,按道理说不应该那么着急甩卖的。
当然了,黑石集团的这波甩卖也没有赔钱,这在当下的楼市中也算是一个优秀的处理资产案例了。
据悉,这11个物流园项目,总交易对价100亿元,总建筑面积220万平米,主要是龙地在南京、常熟、太仓、广州、佛山、成都、西安、青岛、武汉等地的物流园。
这些资产都是黑石集团在2020-2021年,分两次从富力集团的手中买到,当时的交易总价格在82亿元左右。
有传言说接盘的是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保险海外公司,并且双方还签订了意向书。其实对于物流园这种资产,笔者一直都是不看好的,毕竟小产权,并且交易税费高,投资回报率很不稳定。
基本都是靠出租收取租金的方式回本,再加上当下的经济环境,不少企业都面临裁员或者倒闭的风险,愿意租或者购买园区的相比也不会太多。
对于黑石集团的这波操作,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很有可能是自身经营不善导致资金紧张,所以要靠打折出售资产来度过眼下的危机。
其实这和房地产的大环境也分不开,最近不仅楼市销售端不断下滑,不管是成交面积还是成交金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并且土地市场也是持续降温,根据克尔瑞统计数据显示,双集中供地出台后,溢价>10%地块占比两年内降至14%,较2020年下降11个百分点,企业“抢地”现象几无。2023年情况则略有好转,溢价拿地占比恢复到2021年水平,为19%。
很明显,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不敢继续拿地了,或者说没有钱拿地更准确一些。主要原因还是资金问题,一方面新房卖不动,另一方面又融不到新的资金,所以只能收缩公司规模。
当下的房企日子不好过是有目共睹的,开发商们融资困难,必然会引起新的违约风波,到时候必然会导致整个市场的进一步下滑。
所以,国家也是频频出手“救楼市”。比如,上周五的金融监管机构会议上面也提到了,金融机构要满足房地产公司的所有“合理”融资需求。金融公司还被要求在贷款方面“对私营和国有开发商一视同仁”。
还提出了三个“不低于”来支持房地产行业:各行自身房地产增速不低于银行行业平均房地产增速;
对非国有房企对公贷款增速不低于本行房地产增速;
对非国有房企个人按揭增速不低于本行按揭增速。
国家再次出手拯救楼市,难道说房价要上涨了吗?其实不然,有专家表示3大现象已给出答案。
现象1、我国的房地产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成过去的供不应求,变成了供需基本平衡。甚至是现在供应过剩,导致大量房屋空置,市场已经不缺房子了。
现象2、房子的金融属性不断减弱,大家对投资买房也开始回归理性,居民杠杆率不断降低,未来买房的需求会逐渐得到妥善解决。
现象3:、出生率断崖式下跌,全国人口由正增长转到负增长,尤其是三四五线城市,叠加城镇化人口流失,人口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人口对房地产产生长期影响,人口负增长,房地产支撑力持续下跌;
所以,未来的楼市会进入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新阶段,房价野蛮上涨的日子很难再出现了,如今,买房贷款利率不断降低,对于刚需来说很友好,再加上保障房的大量建设,相信人人有房住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