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哪吒2》在北美市场的表现着实让国内影迷大跌眼镜。

这部国内票房破121亿、观影人次超2.5亿的现象级动画电影,却在北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数据显示,上映三天票房仅720万美元,且呈断崖式下跌趋势:首日310万、次日230万、第三日降至180万。

"为啥《哪吒2》只能在AMC上映?"这成了众多网友热议的话题。实际上,北美5700多家影院中,只有660家影院排片,占比仅11.6%。

而同期上映的《美队4》却拿到了4000多家影院的排片,尽管烂番茄新鲜度仅48%,但北美票房已达8850万美元。这种悬殊的待遇差异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电影走向海外市场时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

回溯历史,类似的遭遇并非个例。2023年,《流浪地球2》同样在北美遇冷,虽然国内票房超40亿,但北美票房仅收获500万美元。更早的《长津湖》《战狼2》等票房黑马,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都不尽如人意。

有趣的是,国内市场对《美队4》的反应也颇具戏剧性。从三万多块银幕的超高排片,到观众评分仅5.3分的口碑滑铁卢,再到各大影院的"奇葩"应对措施:有的选择凌晨排片,有的把票价抬到二三百元,甚至还有影院干脆不开暖气。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让人不禁莞尔。

片中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同时也试图用现代手法重新诠释经典。制片方在海外发行策略上也做了充分准备,但显然市场反应与预期存在巨大落差。

业内人士分析,除了文化差异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外,市场准入机制的不对等才是关键。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基本能获得3000-4000块银幕的保底排片,而中国电影在北美往往连1000家影院都难以突破。IMAX与迪士尼的排他性协议更是直接限制了中国电影的放映机会。
相比之下,日本动画在北美市场的表现就颇具参考意义。《铃芽之旅》《你的名字》等作品都在北美取得了不错的票房,说明亚洲动画电影完全有可能打动欧美观众。关键在于如何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时,找到与国际观众的情感共鸣点。
有意思的是,近期国内观众对好莱坞大片的审美疲劳似乎越来越明显。《美队4》的口碑创下系列新低,票房预估也就二三个亿,与前作《美队3》的十多亿形成鲜明对比。这或许预示着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随着中国电影工业的不断进步,类似《流浪地球》《哪吒》这样的优质国产大片越来越多。它们在视觉效果、故事创意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准。但要真正打开国际市场,仅靠精良制作还远远不够。如何突破发行渠道的瓶颈,如何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哪吒2》在北美的遭遇,折射出的是中国电影"走出去"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困境。而国内影院对《美队4》的种种"奇招",则反映出市场对等开放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优秀的电影作品理应不分国界。但现实往往比艺术更复杂,市场较量背后牵涉的利益纷争和文化博弈,远比银幕上的故事更扣人心弦。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成熟,观众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市场话语权正在逐步改变。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电影要想真正"走出去",除了提升作品质量,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在全球电影市场这个大舞台上,是否存在一条能让中外电影平等竞争的途径?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需要整个行业共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