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岳父母当年不嫌我穷小子,如今功成名就把他们当亲生父母

霞光娱乐 2024-12-23 10:24:47

廖昌永的故事,听起来就像一首被岁月精心打磨的歌谣,那旋律从他出生时便带着些许低沉与艰涩,却在无数次跌宕后逐渐变得明亮、悠扬,说起他的成长轨迹,还真是充满了那些“怎么可能”的瞬间,他1968年出生在四川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这本来是再平凡不过的一件事,但命运似乎早已准备好了一连串不平凡的考验等着这个孩子去面对。

小时候的廖昌永,其实没什么特别之处,也没有人会觉得将来的他能走上世界舞台,更别说成为全球华人第一男中音了,因为他那时候只不过是个爱躲在人群后面的寡言少年,而这一切或许和父亲早逝脱不了关系,他还小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倒下,全家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要不是姐姐后来出嫁并把他带到了外地生活,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是什么模样,可这种突如其来的环境变化,并没有让日子轻松多少,相反,在陌生的小城镇里,他显得更加孤独,有点闷葫芦一样,不爱多说话,一脸的沉默。

有时候你不得不感慨,人总要找到一种方式释放内心积压太久的情绪吧,就像堆满水泥的大坝终究承受不起暴雨冲刷,总会裂开一道缝隙,对于年轻的廖昌永来说,那道缝隙就是森林中的呐喊,当别人忙着田间干活或者嘻嘻哈哈玩耍的时候,他却喜欢跑到树林深处,对着空旷天地放声大叫,把憋在胸口的话全甩出来,你说这是不是挺奇怪?可谁又能想到,这种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习惯,其实已经为未来埋下了伏笔呢?

转机往往藏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里,比如学校广播站播放的一首老歌,又比如邻居家录音机偶尔传出的几句旋律,那声音啊,就像黑暗中突然亮起的一盏灯,让那个内向少语、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少年一下子找到了某种共鸣,从此之后,每当耳边响起音乐,总能让他的眼神变得明亮一点,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不过,说到底,这份兴趣也只是藏在心底罢了,毕竟贫穷而现实的生活摆在那里,“唱歌”对一家人来说简直可以算天方夜谭。

直到一次意外机会彻底改变了一切,那天学校组织晚会,需要几个学生上台表演节目,本来没人注意到角落里的廖昌永,可偏偏有人开玩笑提议:“让那个不爱讲话的小伙试试?”结果没成想,小小年纪、毫无训练过嗓子的他,一张嘴就惊艳四座,用现在流行的话讲,就是“一开嗓全场静止”,同学们鼓掌欢呼,还有老师夸他说,“你这条件如果好好练,将来准行!”虽然彼时懵懂,但这句话仿佛一颗埋进土壤深处的小种子,从此开始悄悄发芽。

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可以用“屋漏偏逢连夜雨”形容,高三最后一年才正式决定参加专业考试,而距离高考仅剩不到半年时间,对于其他备考艺术院校多年的学生而言,这简直不可思议,不过还是有贵人相助——班上的音乐老师愿意帮忙辅导,并且建议报考四川音乐学院,只是临近报名截止日期,各项材料和曲目都还未完全准备妥当,再加上缺乏系统指导,即使竭尽全力付出了很多努力,也依然因为基础薄弱而遗憾落榜。换做一般人,大概都会选择放弃吧?但他说服自己一定要再试一次,因为梦想一旦扎根,就很难轻易拔掉。

于是第二年,他硬是在经济拮据、资源匮乏情况下,自学备战中央音乐学院招生考试,为节约路费,只身辗转千里来到北京报名,可惜的是,由于竞争激烈以及评委要求极高,再度铩羽而归。然而就在所有旁观者以为结局已定之际,上海音乐学院伸来了橄榄枝,通过朋友介绍联系上一位资历颇深教授,据说为了表示诚意,还特地买了一只“大公鸡”登门拜访,请求收为徒弟,你看,是不是听起来又土又搞笑?但正因为这种质朴坦率,让教授破例答应教导,同时推荐其参加第三轮选拔赛。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捷报送达那刻,全村都沸腾啦!大家围过来看热闹,有老人拍着大腿感叹:“啧啧,还真读成书咯!”也有人半信半疑问:“真的假的哟?”只有母亲始终保持微笑,她知道,这是儿子拿汗水拼出来的新人生。这背后的辛酸苦楚,又岂是一两句话能够描述清楚呢?

进入大学后,光凭勤奋是不够支撑整个追梦过程所需消耗,更何况初期课程繁重,与其他同龄新生相比差距明显,为弥补短板,每天天刚蒙蒙亮便爬起来练声;晚上宿舍熄灯仍抱教材研究乐理知识,经常弄到喉咙沙哑讲不出话。记忆最深刻片段之一,是冬日凌晨零度气温室外吊嗓,被冻得手脚冰凉发抖仍坚持完成整套训练计划。他曾自嘲称“捱过去比登山累”,旁边伙伴附和调侃:“嘿呀兄弟,你这是疯魔状态!”

当然啦,好钢用火炼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