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盟员卢文利:“铁”笔生花“烙”匠心

团结报党派e家
《团结报》官方账号
2024-12-2415:12北京
“我在西藏、川西等地学习考察的时候,看到有牛皮烙画、木板烙画,这对我的启发很大。烙画这种艺术具有很吸引人的魅力,给人一种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感觉,这也是促使我钻研烙画的缘由之一。”民盟盟员、四川广安市级非遗项目川东烙画代表性传承人卢文利与烙画的结缘,源于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仰。她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就职于邻水县职业中学,从事美术教育近30年,2021年被聘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2001年,卢文利在一次外出写生中,看到山间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梯田,便思考着将眼前的景色在画中表现出来。用何种形式?用什么技法?之前曾接触过的“烙画”给了她灵感。当第一幅烙画作品诞生后,她开始对这种铁笔“生花”的技法展开进一步研究和创作。卢文利先后走访了多位烙画艺人并拜师学艺,虚心向他们请教,并通过不同渠道学习,深入研究烙画的技法与材料,用20余年的坚守,不断尝试与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烙画,又称火笔画、烫画,指的是以“铁”为笔,以“火”为墨,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它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烙印”文化,用于马匹的标记,至汉代发展为“烙花”,用于木质器皿的装饰,之后由“烙花”发展为“烙画”。与传统烙画相比,川东烙画在创作材质、手法、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且更兼顾观赏性和实用性。“除木板、葫芦等常见材质外,我经过不断探索,还在绢帛、木粉、玉竹等材质上作画,像是我创作的簸箕烙画,还申请了外观专利。”卢文利介绍,川东烙画不局限于传统的“烙”这一手法,还根据材质和创作需求,发展镂刻、晕染等多种手法,也让烙画变得更加立体。
在创作过程中,卢文利对设计、构图、选料、拓稿、熨烙、设色、修整、平磨、抛光等各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凭借自己创作的《百年古屋》《热土》等烙画作品,卢文利曾荣获“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广安市乡土文化能人”称号和“百年辉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四川省第三届七市美术作品联展”优秀奖、“四川省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大赛”铜奖等荣誉。
“川东烙画是民族的、中国的。作为传承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弘扬下去。”卢文利深知,仅仅自己掌握技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为此,她创立了“妙笔生花”烙画传承基地,作为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环铜锣山旅游示范带的非遗展示点和现场教学点,吸引了众多烙画爱好者前来学习交流;她在邻水县职业中学、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安开放大学设立了“卢文利大师工作室”和“川东烙画成人班”,将川东烙画引入校园;她积极参与各类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展示和讲解,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川东烙画。
“我将继续以‘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同时加大川东烙画的传播力度,让更多人加入传承和保护的行列中来。”卢文利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川东烙画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陈涛 雍剑波)
搜索
铁笔生花图片
最新铁笔生花视频
民盟
铁笔生花烫出别样美
铁笔生花烙出精彩
民盟如何考察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