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稀银
○婚宴现场,新娘总戴"最美"桂冠,既有春风沐雨的滋润,又有宾客们发自内心的祝福。看了一场婚宴主持,却彻底颠覆了我对"新娘"一词的认知,也让在场的宾客叹为耳止。主持人问新娘:"女人这辈子何时叫新娘?"新娘不假思索地答道:"结婚的时候。"主持人又问拉着新郎手的"他妈":"请问从小到大他有没有跟你顶过嘴?""有过。""你有没有包容他呢?""那是当然。""他生病了你有没有很着急,恨不得自己替他生病呢?""有这种感觉。""那他在各个人生十字路口,你是否不厌其烦地给他纠正,生怕他走偏呢?""是的。"主持人指着新郎,"最了解他的就是他娘,这个人长大了,总不能跟他过一辈子吧,你把他交给谁都不放心,只把他交给一种人,你才能放心﹣﹣这种人像你一样包容他,不厌其烦地给他纠正,你才放心,于是你帮儿子又重新找了一个妈"。主持人手指新娘:"这就叫新娘,你今天晚上一结婚,一送入洞房,你便做妈了,不是你生孩子才做妈,而是你一结婚就做妈,你有一个儿子,就是你的丈夫!"这时场下掌声雷动。
夫妻之间,若妻子把丈夫当成儿子包容,丈夫把妻子当成女儿来对待,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呢?那些结婚前总担心对方辜负自己者,果真听懂"新娘""新郎"颠覆性的常识,懂得身份置换,那必然会少了任性,多了安宁。而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其他角色,不都需要这样的转换吗?
○评价他人无非是其性格为人,或其现实表现。若评价简单粗暴,一差百差,一好百好,缺失了辩证关系,又不讲究艺术,那别说获得好的效果,有可能还适得其反。
一位知名女性当着丈夫的面,问一位文化名人:"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这位文化名人借《红楼梦》中的19位女性作了如斯评价:"你不像红楼梦中的贾迎春那样谨小慎微和懦弱,但却有王熙凤那样八面玲珑和霸气;你表面上像史湘云那样心直口快、洒脱豪爽,而内在却又像贾探春一样聪慧精明和富有心机;不得不说,你有平儿的善良,做事方面也不像薛宝钗那样无情无义,甚至做人很少像贾惜春那样冷淡如冰,你又如妙玉般清高孤傲;你时而又像小红思想坚定,时而似秦可卿那样行事温柔,时而如袭人忍辱负重,又像多愁善感的巧姐;你智慧又泼辣,有时像晴雯,虽然没有贾母因年迈经事、心胸宽广,但有鸳鸯的青春朝八些接物方面,细心而真实,有林黛玉的敏感和悟性,礼节上也很周全,热情善亏,有紫娟的善解人情……"
据说,那天听完评价,这对夫妻一反往常,对评价人好酒好菜伺候,尤其那位丈夫拉着他的手说:"你对她这个评价太全面太准确了"。这或许我们可以当成一段笑话看,甚至还会认为评价人"满嘴油滑",但评价他人确是一门艺术,若是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不分男女不分轻重就妄加"输出",其作用除了你感到舒服外,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善恶本是一体两面,凡事因人不同,评价因有艺术而不同凡响,即便是尖锐的意见,中肯的批评,不妨多一点曲径通幽,或迂回战术,亦可为
批评留点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