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诊师”正在兴起:联系我们的70%是老人,大多数已穷途末路!

来科点谱 2024-09-18 10:34:46

“陪诊师”正在兴起

医院里,人来人往,充斥着消毒水的味道和各种医疗器械的声响。

一位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在走廊里,眼神迷茫,似乎找不到方向。

他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挂号单,有点不知所措......

这一幕每天都在全国各地的医院上演,现代医疗体系的复杂性,让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感到无所适从。

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但也让医院变得像一座座迷宫,充斥着各种高精尖的设备和繁琐复杂的流程。

挂号、缴费、排队、检查,每一个环节都像一道道关卡,考验着患者的耐心和体力。

对于那些不熟悉互联网操作的老年人来说,自助挂号机就像一台台“密码箱”,让他们望而却步。

于是,一种新兴职业应运而生——陪诊师。

他们就像患者在医院里的“私人向导”,帮助患者走一些复杂的医疗流程,提供从挂号到取药的全方位服务。

他们熟悉医院的环境和流程,能快速找到对应的科室和检查地点,省去患者在医院里来回奔波的辛苦。

但陪诊师的作用远不止于此,他们更像是医患之间的一座桥梁,用专业的知识和真诚的服务,弥合着医患之间日益疏远的距离。

很多时候,患者因为紧张和焦虑,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疑问。

这时,陪诊师就充当了“翻译官”的角色,他们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同时也将患者的需求和疑问反馈给医生,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除了提供专业的陪诊服务,陪诊师也为患者带来了宝贵的人文关怀。

他们会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倾诉,了解他们的病情和家庭情况,并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患者,他们会全程陪护,帮助他们挂号、缴费、取药,甚至推轮椅、喂饭;对于那些情绪低落的患者,他们会给予鼓励和安慰,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6岁的陪诊师小宇,已经在医院陪诊2年了。

她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一位年过七旬的独居老人。

老人患有糖尿病多年,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但由于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人每次去医院都只能独自一人。

而小宇就成了老人的“专属陪诊师”,她不仅会定期陪老人去医院复诊,还会在生活中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

老年人就诊常常“话在嘴边说不出”

2021年的数据显示,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2.67亿了,差不多占了总人口的20%,其中“空巢老人”,也就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超过了一半,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70%。

这些人,孩子不在身边,老伴也可能已经不在,独自面对着生活的各种挑战,其中就包括看病就医。

去过医院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医院,早就不是过去那个挂号排队、医生问诊的简单场景了。

从踏进医院大门那一刻起,你就进入了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流程:自助挂号机、缴费机、各种检查预约、电子报告单……

这些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许只是动动手指的事,但对于那些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每一步都像是一道道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老年医学科专家徐仲就说过,很多老年人看病的时候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不是忘了带材料就是忘了说病情,医生说的话也记不住,之前叮嘱过的吃药事项更是忘得一干二净。

更别说,还有些老年人本身就有些慢性病,腿脚不便,记性也不好,要是再碰上排队时间太长,那真叫一个“难”字了得。

所以你看,陪诊师这个职业,其实就是为了解决老年人看病难这个问题而出现的。

他们就相当于老年人在医院的“拐杖”,帮着挂号、排队、取药,甚至还能帮忙跟医生沟通病情、记录医嘱。

有些陪诊师还会在服务过程中跟老人聊天,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你想象一下,一位老人独自来到医院,面对着冰冷的机器,找不到人工窗口,也看不懂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字,那种无助和焦虑可想而知。

于是,陪诊师应运而生。

数据显示,目前陪诊服务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其中大部分的用户都是老年人。

这说明,陪诊师这个职业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但是,陪诊师这个新兴行业目前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陪诊”争议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陪诊服务市场规模达到80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400亿元。

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吸引了不少玩家入场,既有专业的陪诊公司,也有兼职的个人陪诊师,服务模式和收费标准也五花八门。

但是,新兴行业,问题也不少。

首先是责任界定模糊,医院、陪诊公司、陪诊师,这三方之间,一旦服务过程中出现问题,责任划分就像一团乱麻,容易引发纠纷。

还有就是陪诊师素质参差不齐,这个行业进入门槛低,缺乏统一的职业标准和培训体系,有些陪诊师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和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堪忧。

更让人担心的是患者信息安全问题,陪诊过程中,患者的病情、隐私信息不可避免地会被陪诊师接触到,一旦泄露,也会对患者造成影响。

那么,如何才能让陪诊服务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呢?

要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明确服务流程、收费标准、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准入门槛,对陪诊师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

还有就是要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陪诊服务机构和个人的资质审核、服务质量评估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加强对患者信息安全的保护,制定相关隐私保护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追责机制,防止患者信息泄露。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陪诊服务也将迎来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发展趋势。

想象一下,未来,你打开手机APP,输入需求,就能匹配到一位专业的陪诊师。

他不仅可以陪你看病就医,还能根据你的病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甚至还能陪你聊天解闷。

陪诊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模式,在满足患者需求、提升医疗效率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参考信源

环球网

中工网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