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拉锯多轮后,最终定格在125比145的比例。高关税壁垒导致双边贸易在对方市场失去竞争力,尽管贸易未完全中断。
美国近期在中美贸易问题上态度转缓,白宫发言人盼新协议,特朗普豁免中国电子产品关税,财长亦称中美或达重要协议,强调两国无需分离。
4月15日,美财长贝森特受访时称,中美经济无分离理由,或能达成重大协议。此言论被解读为特朗普政府欲与中国就双边贸易展开谈判。
客观而言,美国发动的关税或贸易战,作为“战争”必然导致双方受损,这一点确定无疑。
这将引发新问题:谁损失更大。目前来看,美国损失大于中国。特朗普对等关税实施后,美金融系统遭股债双跌,股市暴跌,美债滞销,收益率飙升。
中方损失显著,2024年对美出口达5426亿美元。加征145%关税后,部分商品在美失去竞争力,中美外贸萎缩几成定局。
但对美国而言,后果难料且难以接受。作为依赖金融系统的经济体,美元霸权或受重创,国家存续成疑。特朗普遂紧急叫停“对等关税”,暂停90天,后豁免中国电子产品关税,稍稳美股债市。
中国每年损失数千亿美元对外出口,影响显著,但可接受。2024年出口总额达3.6万亿美元,对美贸易占14%,美出口停滞短期影响经济,但未至不可承受。
从进口侧看,美国受中美贸易停滞影响远超中国。对美国而言,关键是找中国供应链的替代品,但全球范围内,几乎无国能完全替代。
成本方面,中国凭借产业集聚与规模效应,加之完善的基础设施,已极大降低成本。这致使多国产品出厂价高于中国成本价,美国难以找到替代供应链,因进口价或超关税后中国商品价格。
另一方面,美国能否找到替代供应链,都将导致短期通货膨胀。此通胀非货币政策所致,故加息降息对关税引起的通胀无助,意味着美国民众短期内需承担关税成本。
特朗普加征关税旨在促制造业回流,为美国底层民众增就业。然民众未获工作先承关税负担。此局若定,共和党中期选举堪忧,特朗普总统之位亦难保。
过去7年,美国禁止了对华多领域高精尖产品出口,如AI芯片、人工智能等。现今,美国对华出口以农产品、石油及液化天然气为主,成为中国供应链上的重要供应国。
大宗商品市场为买家主导,替代国众多。中国反制美国后,即进口巴西40船大豆。南非亦欲借美国关税战之机,取代加州成为中国红酒主要供应国。
故而,无论从何种视角审视,关税战中美国所付代价均远超中国。这也解释了贝森特所言,中美经济无脱钩之理,双方或已接近达成重大协议。
喊脱钩的不是你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