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提到我国早期的乐器,大家会想到什么呢?相信大部分读者会想到“石磬”和“玉磬”,但猪形卷云纹铜磬的出土,却意外改写我国的音乐史,这件乐器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我国古代,“磬”是一种常见的打击乐器和礼器,工匠们会取用片状石材,然后将其制作成曲尺形,在顶端钻出一孔,将其悬挂起来,演奏者会手持槌敲击。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磬”是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工具,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形状逐渐发生变化,而材料由原来的石制,演变成玉制、铜制等,变得更为高级。
在1922年,文物专家们来到长阳官家冲进行实地勘察,在勘察的过程中,专家们却意外发现两件珍贵文物,一件是宋代彩绘花瓶,另一件是商代青铜纹猪形磬。
这件文物刚被发现的时候,专家们的注意力都被宋代彩绘花瓶吸引,因为花瓶上的图案栩栩如生,画面呈龙凤吉祥,图像由多种纹饰构成,最关键的是,图案没有任何脱落,当时专家们直接表示这是首次出土完整的宋代彩绘花瓶。
看到商代青铜纹猪形磬的时候,专家们都认为它就是个装饰品或者是挂饰,但将这件文物带回研究所研究后,却发现这件看似不起眼的文物却给大家来带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们可以看到出土的商代青铜纹猪形磬外观呈“猪”形状,如同一只迷你版的小胖猪,它口部微张开,上唇外郑,足屈收,身体上有十个乳状枚,最初大家以为这四个乳状枚是装饰纹,想让这件器物变得更好看,但经过研究才发现,它并不是装饰品,而是一件乐器。
商代青铜纹猪形磬两侧的十个乳状枚,分别可以发出七个音,而它发出的音阶至少有D(E)、F(G)两个,10个枚的音高各不相同,破解这件文物的用途之谜后,专家们纷纷表示:这绝对是一件难得的文物,因为它改写了我国早期乐器只有石磬和玉磬的传统认识,直接为后人研究殷商时期的音乐和礼仪文化提供重要的事物依据。
殷商时期是我国音乐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因为它不仅继承夏代的音乐文化,对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进行音乐创新,主要体现在音乐形式和风格上。
《尚书•舜典》记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提到击石,指的就是敲打“磬”。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我们可以知道,殷商时期的人是非常注重生活内容的,他们认为通过音乐可以进行心灵沟通,从而减少痛苦和忧愁,正因如此,商代青铜纹猪形磬才会被创造出来,因为有较大的需求。
当商代青铜纹猪形磬被发现后,直接丰富殷商时期的乐器种类,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殷商时期文化与生活,如今这件文物被摆放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博物馆,它静静地被摆放在展示台上,如果各位读者对这件文物感兴趣,有机会去长阳的时候可以去看一看,近距离感受它独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