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博物馆不仅有镇馆之宝,还有非常独特的文物,比如: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收藏一个清代的编织提篮,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这个编织的提篮在现代竟绝迹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是一座大型港口专题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中收藏15000余件文物,而收藏的专业书籍资料已超过12000余册,在游览这座博物馆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珍贵的文物,比如:战国船纹青铜缶、宋罗盘陶俑、唐代的三彩带足罐等,这些文物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除了青铜器、陶器等文物外,这座博物馆还收藏一件材质特殊的文物,这件文物名为“象牙编织提篮”,我们可以看到,这件文物制作非常精美,静静地被摆放在展示台上。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象牙编织提篮”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它是用一条条极为细小的象牙片编织而成,细节处理的非常到位,绝对达到清朝手工制作的极线水平。
提到“象牙编织”,相信大部分读者还是比较陌生的,因为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所以这类型的文物并不常见,但在我国古代,“象牙”却是很多人钟爱的艺术品原材料,正因如此,后来形成“牙雕”,这门雕刻工艺。
烟台博物馆收藏一张象牙席,这张象牙席长长2.05米,宽1.25米,重2.2公斤,在制作象牙席前,工匠们需要将象牙切割成宽三毫米,厚0.5毫米的细条,然后用心进行编制,因为制作难得大,再加上非常珍贵,所以留存下来的象牙席只有三张,还有两张在故宫博物馆。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象牙编织提篮”的编织难度,明显要高于象牙席,“象牙编织提篮”的整体编制图案以几何“米”字形为主,整体不会显得笨重,会给人一种如蛋壳般的感觉,正因如此,媒体看到这件文物后,纷纷表示:“象牙劈丝编织”工艺已经失传,后人无法再制作出“象牙编织提篮”,但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真的有人复刻了这种工艺。
1984年,上海传出一个消息,上海常见刻字厂象牙雕刻组的陈组长,通过长期的研究与专研,不断尝试过后,他终于成功恢复了象牙劈丝编织工艺,该消息传出后,立即震惊整个文物界。
现在,因为政策的原因,已经全面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这无疑是给牙雕行业“当头一棒”,正因如此,牙雕事业出现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
当象牙不允许进行出售后,行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开始寻找象牙的替代品,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他们盯上一种灭绝万年的动物“猛犸”,他们认为“猛犸”的牙也可以进行雕刻,当尝试过后,确定该办法确实可行。
华夏的牙雕技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虽然象牙已经不允许出售,但这项技术确值得传承下去,希望它不要在我们这代消失不见。各位读者,如果你们对“象牙编织提篮”感兴趣,可以去到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看一看,近距离感受这件文物独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