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是可可之王!」坐拥世界顶级可可原产地、四百年手工制作工艺传承、屡获国际巧克力大赛认证的委内瑞拉,国民能够摄取的卡路里,反而连年减少。 该国人均体重相较去年,已骤降至少 10 公斤。
究其原因,当然是贫穷——据报导,委内瑞拉当地 3 间大学联合发表调查报告指出,近年来因为经济不断恶化,没有足够金钱维持温饱,委国民众大都在饥饿中醒来: 该国人均体重平均一人已较去年减少了 10 公斤。
不只顶级可可豆,根据调查,委内瑞拉还拥有高达 3,000 亿桶,全球最大的原油蕴藏量,甚至比美国多出 7 倍。委内瑞拉名列石油输出国家创始会员国之列,在过去,亦是知名石油出口大国。
但是,政局长年动荡、治安败坏,物价通膨更严重失控——单单于2022年,其物价涨幅即高达 800%。如今伴随国家债务危机,更面临产业崩毁、资金窜逃、外商撤资、基础建设纷纷无以为继的残酷现实。 90 年代,曾有许多美国大联盟球队进入委内瑞拉设立棒球学校,如今也全数裁撤。
全国已有九成人口逾贫穷线下的委国人民为求生存,连年向邻国迁徙或寻求庇护,等于包含美国、墨西哥、西班牙与整个中南美洲,都受到委内瑞拉的政经风暴冲击——但来自委内瑞拉的难民们并没有错,他们不过是为求安稳一宿、活过今天。
委内瑞拉到底哪个环节出问题?还是整个拉丁美洲都得背负「不得幸福」的原罪?
与「脱离现实」的产业决策
委内瑞拉的国名「Venezuela」源自意大利文「小威尼斯」,因意大利探险家阿美利哥(Amerigo Vespucci)见到当地美洲原住民(Amerindian)居住的水上高脚屋村落,联想到故乡的水都威尼斯而如此命名。
委内瑞拉历经西班牙殖民与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统治后,在 1830 年独立建国。委内瑞拉经济也曾经强劲成长,并全额补助国内教育与医疗系统,致力扫盲,提升国民的知识与卫生水平,但全面以石油收益维持社会运作的政体,却种下委内瑞拉危机扩散的远因。
更重要的是,「委内瑞拉经济」与「石油价格」画上等号的刻板印象,其实高度「脱离现实」与「去脉络」:
首先,委内瑞拉尽管石油蕴藏量冠居全球,但其矿藏多属深埋于地底的「油砂」(重油),在开采上需要较高的技术和固定的投资——然而委内瑞拉本身并无相关技术,需仰赖国外厂商协助开采,却又动辄「强制国有化」各国石油公司投资与设备;结果不止让外资却步,在「强迫」取得了设备后,委国国营石油公司更无力维护与营运。再加上近年通膨快速窜升、国家财政无力维持基础建设(包括电力)⋯⋯种种原因,造成委内瑞拉石油产量快速下滑,与其高蕴藏量完全不成比例。
此外,委内瑞拉如今超过九成的出口贸易仰赖石油,不但是人为决策逐渐引导的结果,其产业结构趋向单一化,历史其实更不到一百年。
活在顶级可可堆上的饥民——高度失衡的产业结构
事实上,委内瑞拉的「可出口产品」,绝不仅止于石油。其中堪为代表者,正是全球顶级质量的可可豆。
可可自十六世纪于美洲发源,委内瑞拉一直受到近代上层阶级与新锐巧克力师的注目,因为全世界顶级且稀有的可可豆——Criollo,几乎只在委内瑞拉产出。
遗憾的是,可可豆开采利润的两端(原物料、加工制成),都落在地主(当地俗称「大可可」)与殖民主身上——剥削式的生产,不但无法扶植本地产业,苛刻农奴生计等状况,在委内瑞拉独立后也依旧未曾改善。
因此,待帝国主义国家的巧克力加工技术提升,并利用全球化的网络倾销全球后,即便委内瑞拉的本地巧克力名牌,至今仍屡获巧克力大赛的优质认证,与世界知名品牌并驾齐驱,但从委内瑞拉去年进出口的数据分析,「出口可可豆」却与「进口巧克力成品」的贸易量相同,并且远远高于「出口巧克力成品」的贸易额——
这显示了:一个全世界顶级的可可豆产地,却无法在本地大量制造巧克力成品,并建立供应链外销,委国人民于是只能消费「进口加工巧克力」,却无法享用自家顶级巧克力的怪异现象。而委内瑞拉可可的好,如今也鲜为全球消费者所知。

产业无法升级,便永远被经济殖民——拉美各国的共同困境
委内瑞拉可可产业「如黄金堆上乞丐」的荒诞现象,只是其长年来产业无法升级,因此受控于人的案例之一。在咖啡、铁矿砂与前述的石油产业上,它的命运同样多舛:
19 世纪末,委内瑞拉开始了「咖啡时代」,但随着帝国主义国家在非洲与亚洲,大幅种植可可豆与咖啡豆,以次等原物料量产、搭配先进加工技术,同时主宰次级市场(如原物料期货)交易的公式,让(新)经济帝国主义,再一次撼动了咖啡(与可可)市场。
因此饱受价格周期性下跌、同时难以取得合理市场价格困扰的委内瑞拉,更不是拉丁美洲的特例。例如经济主要依靠香蕉、咖啡、可可出口的厄瓜多,却直到 1960 年前后,每 10 个厄瓜多人中,仍有 7 个人缺乏基础卡路里,更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直到 1922 年某夜,委内瑞拉一夕间变成了富油国:拜二次大战对原物料需求孔急所赐,委内瑞拉强化了其国际地位,并与外资合作炼油的同时,却罹患了「荷兰病」,让产业结构开始高度依赖单一产品。
在石油开挖前,原本农业产值占全国经济总量三分之一的委内瑞拉,至 1950 年,农业产值只剩不到一成。
另一方面,铁砂开采再次敲响产业需要升级的警钟:由于委内瑞拉铁砂的质地,并不如可可与石油强势,尽管国际钢价在 1960 年前后上扬,但铁砂的价格却连年下滑,委内瑞拉的铁砂再次步上可可的后尘——出口铁砂至美国炼钢并回销委内瑞拉,利润再次与委内瑞拉失之交臂。
而随着经济结构逐步依赖石油,但同样未能提升本国炼油技术的情形下,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中,「原油价格」因此便与委内瑞拉,成为祸福相依的「命运共同体」。

应为不为,也是危机的成因
从上图的石油收益与物价通膨的历年图示来看:在 1980 年前的「石油危机」时,由于中东与伊朗相继减产石油,造成国际原油价格走高,「造福」了委内瑞拉——当时,委内瑞拉甚至勉强还有余力,收容哥伦比亚内战下的难民。
简单的说,近年在新闻上看到委内瑞拉麻疹爆发、医疗资源短缺、孩童捡食垃圾桶厨余、毒枭横行等危机扩散,在 2000 年前就曾发生过至少两次。就研究数据提到, 1984 年有 34% 人口生活在贫穷线下, 1995 年亦有 66% 贫穷人口——卡路里的摄取匮乏,其实可说是委内瑞拉每个世代的梦靥。
活不下去的穷人,出逃到另一个穷国——近 400 万委内瑞拉经济难民的悲剧
下图呈现委内瑞拉危机,去年扩散至拉美各国的分布——此外美国、墨西哥、西班牙也承接了部分委内瑞拉难民。过去二十年来,约有高达 400 万民众,为了基本的生存、生计逃离委内瑞拉,相当于委内瑞拉总人口的 13% 。

更令人无奈的是,委内瑞拉的两个邻国:巴西近年同样经济成长下滑、社会不稳,而哥伦比亚内战刚歇,仍在复原——
换言之,如今两国都没有多余的能力提供人道救援,委内瑞拉人民多在两国城市中心的广场上搭起帐篷,取用河水洗澡、洗衣,过着一样穷困的生活。
拉丁美洲英雄玻利瓦尔曾要求拉美人民:「坚定坚定再坚定;耐心耐心再耐心」,终会脱离殖民枷锁。
然而,如今遥望委内瑞拉困顿的欧洲人们,仍在晚宴中大快朵颐来自委内瑞拉的螃蟹等海产、与其顶级可可豆所制成的甜点⋯⋯。两百年过去,此情此景依然没变——
不禁让人想问,幸运的女神,是否真曾垂怜过整个拉美?
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写的什么?
国民福利太好了,然后不知道顺着美国,又没有强大的实力,必然奔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