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市第二阶段,机构低配板块将迎来报复性估值修复

周仓与商业 2024-10-11 03:12:45

在投资中,每一个波浪都蕴藏着不同的故事,而银行股无疑是今年以来A股市场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主角之一。从冰冷的市场环境中走出,银行股以其稳健的步伐和亮丽的表现吸引了无数目光。然而,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一传统板块焕发出新生的光彩?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银行股在今年的独特表现,为各位揭开银行股报复性估值修复背后的神秘面纱。

在2024年的市场波动中,银行股却悄然走出一波上涨行情。然而,这一波上涨的背后,却并非机构资金的抱团推动。

据数据显示,截止二季度,机构对银行板块的持仓比例仅为2.87%,这一比例依然处在历史低位。这意味着,在银行股的上涨过程中,机构资金并未起到主导作用。

那么,推动银行股上涨的真正力量是什么呢?答案是沪深300ETF的被动配置。由于沪深300指数中银行股的权重高达13.1%,远超公募基金对银行的配置比例,因此,在沪深300ETF的配置需求下,银行股得以被动上涨。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推动了银行股的上涨。例如,国家队资金的入市稳定了市场,保险机构在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行和资产久期不足的背景下,大幅增持了银行股。同时,尽管外资在二季度大幅流出,但依然保持了对银行板块的净流入。

在牛市第二阶段,机构低配板块值得重点关注,前期暴涨的券商、地产、大基建也属于机构低配板块。下面重点讲下银行板块:

一、低估值:长期压抑后的必然反弹

回溯历史,我国银行股长期以来估值水平低于净资产,甚至有时候市净率只有0.4倍左右,市盈率也仅为4-5倍。即使是具有隐性国家信用的国有大行,也难以逃脱如此低迷的估值。然而,正是这种长期的低估,为如今的估值修复提供了坚实基础。截至8月末,申万银行指数涨幅达13.31%,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居首。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上涨,银行股的市净率(PB)仍仅为0.47倍,市盈率(PE)为5.09倍,显著低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中东等新兴市场的银行股估值水平。这种低估值,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未来超额回报的有力保障。

二、资产质量改善:银行业的坚实后盾

2022年银保监会的数据揭示,过去五年间,银行业处置了约12万亿元的不良资产。这一壮举不仅有效地优化了整体资产质量,还为当下银行股的估值修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银行业的不良率、关注率、新生不良率等指标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这表明资产质量正处于近年来少有的良好状态。稳定的资产质量是银行股得以持续修复的重要前提,也是投资者信心的来源之一。

三、系统性风险降低:拨开云雾见青天

近年来,社会对银行股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城投债违约风险和房地产风险上。然而,随着政府化债方案的逐步落地,城投债务问题得到了相对妥善的解决。与此同时,高层在房地产领域的政策放松,如降低首付比例、房贷利率等措施,有效地缓解了房地产市场的下滑趋势。这两大核心风险的逐步化解,大大降低了银行业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投资者对于银行股的信心也随之增强。

四、高股息率:低利率时代的投资灯塔

随着国债收益率的走低,银行股的高股息率显得尤为诱人。以5-6%的股息率为例,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这一数字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投资者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稳定性充满信心,使得高股息的可持续性得到进一步认可。资金流向高红利回报率的股票,成为推动银行股上涨的重要因素。

#五、低关注度孕育机会:机构低配的反转

过去,银行板块由于其较长的经营周期和相对较低的盈利性,不被高波动性偏好的主流投资者看好。这一局面造成了机构投资者在这一领域上的低配。然而,这也客观上造就了投资机会。当银行股持续上涨时,由于整体配置比例较低,相对获利卖出的压力并不大,从而支撑了股价的持续上升。

展望未来,银行股的估值修复之旅尚未结束。国际横向比较显示,我国核心银行股的估值仍远低于主流国家的主流银行股。考虑到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基础,以及国有大行的长期显著低估值,我国银行股的估值修复仍有较大空间。同时,严格的金融监管和定期的风险排查,将助力银行资产质量保持持续稳定。再加上政府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银行业的息差有望在未来保持稳定并逐步修复。长远来看,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将为银行体系提供坚实的支持,银行股的估值水平也将逐步回归合理。

银行股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低估值到资产质量改善,从系统性风险降低到高股息率的吸引,再到机构低配的反转,银行股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展望未来,随着各种利好因素的持续发酵,银行股的估值修复可能尚未完成,我们有理由对其充满期待。在这片广阔的投资蓝海中,银行股正扬帆起航,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1 阅读:95

周仓与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