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这个银币真是有意思,它不光是个钱,还是个时代的见证者,虽然上面那个人只当了83天皇帝就跑路了,但是这个币却在老百姓手里转了37年,这里面肯定有说不完的故事。
民国刚开始那会儿,大家都在用各种各样的钱,有的是清朝留下来的龙洋,有的是外国的鹰洋,搞得市面上乱糟糟的,谁也不知道哪个钱才是真的值钱。
袁世凯当时看到这个情况,就想着要搞一个统一的钱币,让大家都用这个,这样买东西卖东西就方便多了,他就让人把自己的头像刻在银币上,这个决定还真是挺有意思的。
造币厂的工人们天天对着袁世凯的头像干活,把他的大脑袋印在一个个银币上,这些银币从模具里出来的时候,闪闪发亮,看着特别漂亮。
这些银币有大有小,重量从2.6克到26.6克都有,含银量也不一样,最高的能到89.1%,最低的也有80.4%,不管怎么说,这含银量在当时算是很高的了。
银币的边缘有直齿的,有工字的,还有花边的,每种都有自己的特点,工人们做得特别认真,就是为了让假币没法仿造。
从1914年开始,这些袁大头就在全国各地的造币厂里开始生产,一直到1929年才停下来,15年时间造了7.5亿多枚,这数量可不小。
老百姓特别喜欢用袁大头,因为这钱成色好,重量标准,拿着放心,不管是买东西还是存着都特别合适,连税都用它来交。
有意思的是,虽然袁世凯早就不在了,但是他的头像在银币上一直流通到解放后,有些地方一直用到50年代,这可能是因为大家都习惯了。
现在的收藏市场上,袁大头可是个香饽饽,特别是那些稀有版本,比如民国八年的,还有带签字的,价格能到几万甚至上百万。
有些人专门收藏袁大头,研究它的版别,花纹,年份,这些细节都能反映出不同的历史故事,就像在解读一本历史书一样。
市面上也有不少假的袁大头,有的是用合金镀银做的,有的是用真银做假币,要分辨真假还真得费一番功夫。
现在的电影里经常能看到袁大头,比如《让子弹飞》里面,那些叮叮当当的大洋就是袁大头,它已经不仅仅是个钱币,更像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符号。
这些银币背后其实藏着很多故事,有的是关于做生意的,有的是关于存钱的,有的是关于逃难的,每个故事都能反映出那个时代老百姓的生活。
现在的博物馆里也能看到袁大头的展览,它已经从一个普通的钱币变成了一个重要的文物,帮助我们了解那段历史。
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袁大头的故事,有说它能辟邪的,有说它能保平安的,这些故事虽然听起来有点玄乎,但也反映出老百姓对它的喜爱。
有些老人家到现在还留着几个袁大头,说是祖辈传下来的,虽然可能不值什么大钱,但是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一份珍贵的回忆。
这些银币经过了这么多年,表面都有了一层包浆,摸起来滑溜溜的,这层包浆也成了鉴定真假的一个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