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革命征途,我军长期无正规化体系,干部仅担任职务,未授军衔。直至1955年,人民军队始行军衔制,标志性地诞生了十大元帅与十大大将等杰出将领。
1965年,军衔制度因故废止,沉寂二十三年后,于1988年重启,焕发新生。
鲜为人知的是,国防大学,这所人民军队的学术巅峰,其历史仅追溯至1985年的成立之初。
1988年,国防大学首届领导班子授衔揭晓,正校长荣膺上将,副校长们则被授予中将,这一荣誉彰显了他们卓越的军事贡献与领导才能。
【战争岁月坚持培养人才,1985年国防大学终于诞生】
国防大学,张召忠等教授荧屏风采深入人心。尽管在校时光匆匆,我军军事教育历史却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1924年,国共两党携手,于苏联鼎力相助下,创办了黄埔军校,开启了军事教育新篇章。
黄埔军校虽为国民党军官摇篮,却也为我军自主创办军校之路铺设了基石,其经验价值不容忽视。
1927年南昌与秋收起义后,中共自主掌舵革命烽火。工农子弟踊跃从军,满腔热血却军事技能薄弱,亟需锤炼。
毛泽东着眼于军队长远发展,1927年11月抵井冈山后速设军官教导队。每期精选基层士兵约150人,开展为期三月的培训。
昔日国民革命军内,广设教导队。如开国名将粟裕,虽未履军校之门,却受训于叶挺麾下24师教导队。及至中央苏区稳固,我军始得稳固后方之基。
红军时期,我军相继创立红四军教导队、随军学府、红军学院及中央军政学校等多元培训机构,为革命军队培养了大量人才。
1933年深秋,基于红军学校高级军事班的坚实基础,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应运而生,标志着军事教育迈向新纪元。
自1934至1936年间,红军三大主力麾下的各军校顺利转战至陕北。至1936年6月1日,这些学府合并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共赴抗日大业。
1937年初,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落幕,红军大学焕然一新,正式易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开启新篇章。
抗日军政大学声名远扬,其校歌被国防大学传承至今;其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亦成为众多学校之座右铭。
八年抗战间,抗日军政大学孕育了逾十万英才,无数像《亮剑》赵刚般满怀激情的青年,毅然弃笔从戎,于抗大铸就辉煌。
自1946年11月迄1949年7月,我军于解放战火的洗礼中,相继创立华东、华北及华东军区三所军政学府,培育英才,助力国运。
1950年,中央军委依托三校底蕴,创立南京军事学院,全军瞩目。刘伯承元帅荣膺首任院长,引领学院启航。
1955年前,我军将领多曾在南京军事学院深造。如《亮剑》中的李云龙与战友丁伟、孔杰,均拜倒在学院教员常乃超门下,成其门生。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应运而生,首任院长罗荣桓担纲领航,开启了学院辉煌篇章。
1969年初春,鉴于各校面临的困境,中央军委睿智决策,依托原有学府根基,创立了一所集军事与政治教育于一体的全新综合性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
解放军军政大学,被视为国防教育之先驱试验田,然其历史使命于1977年11月戛然而止,正式撤销。
进入80年代,历经建国后三十载的调整,我军既有的军事学府与培育机制已显滞后,难以契合时代需求。
1985年3月,中央军委决策重组国防教育高地,融合军事、政治与后勤精英,铸就全新国防大学之基。
【张震在古稀之年成为校长,李德生成为政委】
国防大学创立与“百万大裁军”并行,彰显我军急迫提升军官素质之需。首任校长之选,对国防大学未来至关重要。
在深思熟虑后,邓小平及军委高层于春月之际,委派时任国家主席兼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亲访年逾古稀的张震将军,诚挚征询其担任国防大学校长之意愿。
提及张震,凡是目睹过《大决战之淮海战役》的观众,无不铭记于心。
张震于1992年荣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并担任电影《大决战》核心顾问。在影片的《淮海战役》篇章中,他特别贡献,让鲍海鸣饰演的自己拥有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写瞬间。
张震,1914年湖南平江长寿镇生人,1930年投身红军,同年入党。红军时期,他历任连指导员、团通信主任、营长等职。长征后,他成为红一军团第4师第12团参谋长,并于1937年2月步入抗日军政大学深造。
"七七事变"后,张震转战山西,力推统战。1938年早春,他转战河南,投身新四军。解放烽火起,他荣耀成为华东野战军英勇一员。
淮海、渡江两役,张震担纲华野副参谋长及三野参谋长,其智勇为解放台湾贡献卓著。
建国后,张震于52年3月转任总参作战部长,54年12月赴军校深造,次年荣膺中将。57年9月,他升任军校副院长,至62年9月更掌舵为院长。
张震于1975年8月履新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之职,随后在1978年2月荣升为部长,继续为军队后勤事业贡献力量。
1978年深秋,张震将军为迎战中越边境冲突,果断下令全军彻查仓库,迅速整理并补充弹药,确保自卫反击战的万无一失。
1979年初,他赴南宁考察后,力荐中央军委推迟战事一月以强化备战,此举对后续大捷功不可没。
1980至85年间,张震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专注训练。卸任前夕,杨尚昆邀其筹建国防大学,张震毅然放弃退休计划,再启新程,为国效力。
在我军“双首长”制下,国防大学增设政委一职。邓小平与杨尚昆等深思熟虑,钦点李德生担纲此任,引领军校政治工作新篇章。
李德生在荧幕上鲜少露脸,相比张震更显低调。提及他,多数人心中的印记或许便是“郭兴福教学法”的传奇。
李德生,河南新县陈店乡人士,生于1916年4月。他于1930年2月投身中国工农红军,并于1932年光荣入党。红军岁月里,他历任班长至连政治指导员之职。
抗战烽火中,于八路军序列,他逐级晋升,自排长至连长,再至营长。解放号角吹响,他肩负重任,出任中原野战军六纵十七旅旅长,续写辉煌篇章。
1949年2月掌舵第12军35师,1954年跃居第12军军长之位,他力推“郭兴福教学法”。1955年荣获少将军衔,随后1957-1960年间深造于解放军高等军事学府。
1968至1973年间,李德生身居高位,掌舵北京军区司令等职。至1973年,他更在十届一中全会上脱颖而出,荣任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之职。
1973年末至1985年中,他赴任沈阳军区司令。国防大学筹建之际,李德生已萌生退意,然经杨尚昆力邀,毅然接下政委之职,续写军旅新篇。
1985年11月30日,邓小平主席签发《国防大学领导任命令》,任命张震为校长兼党委副书记,李德生为政委兼党委书记,正式确立国防大学领导班子。
【恢复军衔制,校长和政委皆成为上将】
张震与李德生因1988年共获上将军衔而备受瞩目。回顾1955年军衔初设,战后局势下评定难度骤增,诸多难题待解。
在1965年取消军衔制之后,不幸地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1980年3月12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主席独辟蹊径,倡议重启军衔制度,标志着我国军事体系改革的新篇章。
数载辛勤耕耘,1988年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了《军官军衔条例》与《现役士兵服役条例》,标志着人民军队恢复军衔制度,水到渠成,成果斐然。
1988年,军衔制重启之际,如何合理评定军衔等级再度成为棘手挑战。
1955至1965年间获授衔者,其军衔均获官方认可;然对于触犯重罪受法律制裁或被开除军籍者,则不予承认其军衔。
考虑职务与服役时长,综合权衡后决定晋升等级。1988年9月14日,北京隆重见证了恢复新军衔制度后的首次上将授衔仪式。
其中,洪学智为1955年开国上将,而张震等16位将领则系通过严格考核后晋升上将,实至名归。
国防大学汇聚我军精英将领,其管理与教学团队军衔显赫。1988年,军委秘书长洪学智亲自授衔12位教授及副教授为少将,同时,在校学习的我军干部亦获相应军衔殊荣。
【国防大学三位副校长名气不大,但在1988年皆为中将】
每所大学均设有专司业务的副校长,鉴于张震、李德生二老年事已高,皆需得力助手辅佐。
1985至1988年间,国防大学有幸汇聚了三位副校长,他们共同于1988年9月荣获中将军衔,成就辉煌。
袁俊,生于1924年江苏启东,乃三副校长中最年轻者。抗战烽火中,他于1941年毅然投笔从戎,并光荣入党。初为新四军连指导员,历经磨砺,至解放战争时已跃升为23军69师207团参谋长,战功赫赫。
建国初期,他投身抗美援朝战场,从207团团长稳步晋升至23军军长。1955年荣获上校军衔,1964年因其抗美援朝的卓越贡献,军衔晋升为大校。
袁俊自1979年军事学院毕业,次年12月即升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后转任陆军指挥学院院长,军事生涯辉煌。
1988年初春,袁俊荣升国防大学副校长之职,旋即兼任研究生院掌舵人,开启了其新的教育领航篇章。
张霖副校长,山西五台人,1922年生。1937年投身抗战,1939年光荣入党。他从八路军基层起步,历经通讯员、文书等历练。抗战尾声,他担任120师团作战参谋,解放战争中跃升西北野战军作战科长。
新中国成立后,张霖投身抗美援朝,逐步晋升为团长。1955年获中校衔,1960年晋升上校。1961年军事学院毕业后,历任师长,1978年任第一军军长。1985年国防大学初建,他即任副校长之职。
副校长钱抵千,年高德劭,源自江苏太仓,1919年生人。1938年,他毅然赴延安,投身八路军并入党。在延安岁月,他历任支队指导员、抗大宣传干事,璀璨如星,照亮我军宣传之路。
解放战争时,钱抵千深耕中原野战军宣传。抗美援朝,他跃居志愿军宣传部长及新华社总分社社长,以卓越文采赢得“军中笔锋”美誉,战友无不钦佩。
1955年9月,钱抵千荣膺大校军衔,作为副校长中资历最老者。他持续深耕总政治部宣传领域,并历任昆明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及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等要职。
1985年末,钱抵千自解放军报社代理社长一职华丽转身,出任国防大学副校长,开启新篇章。
【年老体衰仍为国分忧,张震为人民军队留下了宝贵财富】
1988年授衔之际,我军干部老龄化问题显著,张震将军已入古稀,副校长袁俊逾六旬四,而钱抵千副校长因长期辛劳,不幸于次年二月病逝,年仅六旬有余,更显此问题之严峻。
1990年4月,李德生政委辞别所有职位,张震将军亦萌生退意。然中央军委鉴于人才短缺,特命张震续任校长并兼任政委之职,由此,张震将军成为现役上将中最高龄者。
1992年10月,朱敦法上将担任校长及党委书记,李文卿上将则出任政委及党委副书记,标志着国防大学领导层顺利完成新老更迭。
张震将军四子皆非凡,皆于解放军中担任要职,成就斐然,实为家族荣耀之典范。
张海洋于2009年荣升上将,这在我军辉煌历程中,缔造了父子同耀将星的罕见佳话。
张震、李德生等开国将领虽已离世,但他们对人民军队建设的卓越贡献,将永载史册,铭刻于万千将士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