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未通先火”,关岭古生物化石群以拓片形式“走南闯北”,花江峡谷景区韩国游客纷至沓来;关岭冰臼成为清明节穿越徒步的热门景点……

建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 关岭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第十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举办之际,当贵州乃至全国的目光聚焦主办城市安顺的时候,关岭,这座黔中山城,正以“世界第一高桥”“ 三叠纪古生物化石宝库”等多张名片强势出圈。
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502.7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18%、22.42%;支撑GDP核算的规上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二……今年2月,该县公布的这份成绩单印证了旅游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这背后,是该县抢抓安顺打造一流旅游城市、黄果树打造世界级景区的机遇,用好“特意性”资源,围绕“两大提升”,聚焦三大要素,实施“四大行动”,积极推进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持续努力。
“特意性”资源优势凸显
“贵州大地的宝藏不寻常,关索岭上的过往,英雄的传说,在岁月里回荡。花江峡谷的气势,地球的裂缝,震撼在心房……红崖天书千年未解的题,地质公园化石古老的谜……”
最近,一首“新鲜出炉”的歌曲《关岭颂》吸引了不少关注。制作人陈选彪直言,自己正是被歌词中提到的关岭 “特意性”资源之美击中心扉后产生了创作灵感。

坝陵河大桥关岭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而特意性旅游资源以其独特性、稀缺性和文化属性,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点上,关岭可谓得天独厚,据统计,全县共有瀑布、高桥、峡谷等“特意性”资源1100余处。
其中,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有人文历史的厚重底蕴,更有现代科技与人类智慧的结晶。
关岭坐落于云贵高原东部脊状斜坡南侧斜坡地带,西北高、东南低,属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境内最高处位于永宁镇的旧屋基大坡,海拔1850米,被认为是安顺海拔最高点,最低点在打帮河注入北盘江的三江口处,海拔370米。近1500米的巨大落差,造就了丰富多变的自然景观。

花江峡谷关岭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首先是地形地貌千姿百态,石芽、竖井、漏斗、峰林、溶洞、暗河、地下廊道随处可见。壁立千仞、被称为“地球裂痕”的花江峡谷,总高410米、六倍于黄果树瀑布高度的滴水滩瀑布,以及木城河的碧波、三江口的激流……从云端到山谷,每一处风景都是这种极致落差的体现。
此外是立体状的气候分布,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沿着自然阶梯分布在1468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仲春时节,当海拔1500米以上的永宁镇云峰村的山坡上,一株株李子树含苞待放的时候,位于低热河谷地带的上关镇乐安村里,千亩枇杷已经结出硕大的果实 。
天地蕴奇观以毓秀,人文淬精魄而流芳。从史前遗迹到近现代变革,关岭的历史文化资源悠久、厚重、独特,同样为区域旅游发展提供着强大吸引力。
关岭曾是海,沧桑铸岳魂。2.2亿年前的造山运动,造就了如今的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其种类涵盖鱼龙、海龙、楯齿龙等海生爬行动物,以及海百合、菊石、古植物等,被誉为“全球晚三叠世独一无二的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宝库”。

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鱼龙化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索岭铭记着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的悠久历史,岗乌镇上甲布依古寨内的树龄2000余年的古榕树群见证着古老村寨的变迁,散布于花江大峡谷两岸的“红崖天书”、马马崖壁画镌刻着历史的谜团……
悠久历史中积淀着闪光的人文精神。明代茶马古道——关索岭古驿道至今保存着完整石板路与马蹄印,见证了西南商贸与文化的千年交融;顶云经验纪念馆则铭刻了1976年石板井村村民摁下“手模印”、首创“包产到户”的改革壮举,吹响了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号角……
如今,一座座 “天堑变通途”的工程奇迹,一个个绿色能源项目,正以自然、人文与科技的“三重协奏”,谱写山海蜕变的新传奇——

关岭永宁风力发电场 关岭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坝陵河大桥主跨1088米、桥面距河谷370米,建成时位列“国内第一、世界第六”;正在建设的花江峡谷大桥则以“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壮举,开启桥旅融合3.0时代;永宁风力发电场上,一台台巨型风车矗立山脊,演绎着“绿电生金”的创新发展思路……
产业升级引领全域发展
回报“特意性”馈赠的最好方式,就是用好这些资源。关岭自治县与上级部门围绕花江峡谷大桥打造的桥旅融合3.0版本,是一个生动案例。
3月20日,晨雾未散,年过六旬的关岭市民陈光友已带着子女、亲朋爬上了安顺市花江镇五里村的山头。晨雾中,横跨花江峡谷的“世界第一高桥”虽未完工,其凌空之势已令人惊叹。不远处,网络主播们正架设设备直播,这座“云端巨龙”未通先火,早早成为流量焦点。

陈光友眺望建设中的“世界第一高桥”苑庆磊摄
陈光友脚下的那条路,是关岭为迎接“泼天流量”修建的观光道。在距离大桥3公里外,五里村科力寨组村民杨顺昌外出务工返乡后,发现组里的街道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院子砌起了雕花院墙。
这些都是关岭围绕“世界第一高桥”特意性资源,提前规划建设的“桥旅”配套基础设施。但关岭为桥旅融合3.0版本所作的工作远不止于此。
据了解,自2024年以来,关岭整合乡村振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项目资金1200万元,完成花江峡谷大桥周边五里村、峡谷村、马马崖村庭院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对大桥坐落中心位置的峡谷村孔落箐组、五里村法郎组、干耳盘组、科力寨组农户进行庭院打造,共计安装艺术围栏450米,完成庭院打造192户;在五里村、峡谷村、坝山村道路两旁30米的可视范围内实施坡改梯整治项目……

关岭自治县花江镇五里村科力寨组新景 苑庆磊摄
回到大桥本身,3.0版则在平塘大桥与服务区、周边景区深化融合发展的2.0版基础上提出更具“野心”的愿景:集“桥梁观光+桥梁运动体验+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桥旅融合综合体。建成后,桥体将承载蹦极、跳伞、竞速跑道等高空运动,以及空中餐厅、观光廊道等休闲餐饮项目,周边则设有悬崖酒店、露营区服务区等丰富设施。
目前,关岭正以大桥建设为契机,有计划地谋划和实施一批文旅项目,全力推进形成黄果树大瀑布、花江峡谷大桥(花江峡大谷景区)、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旅游“黄金三角”。
融合、延伸、提升、成为关岭旅游发展的主导方向。以此为样板,该县制定了《关岭自治县现代旅游业体系实施方案》,围绕新场景、新产品、新需求,利用现有景区景点、存量土地、建筑新增一批优质旅游项目,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延链补链,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

关岭上甲古榕树 关岭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比如,为提升旅游业态,关岭创建一系列举措:围绕景城联动,优化夜间消费和特色美食聚集区业态,升级本地美食IP,打造餐饮消费新场景;做好特色旅游商品研发,设立旅游商品展销基地、展销专柜和非遗工坊,打造购物消费新场景;依托现有康养基地、药材集散中心和冰雪小镇引入旅居新项目,打造旅居康养新场景……
为创新客户体验,打造多项旅游新产品:围绕年轻主流消费群体推出冰臼、茶马古道、罗秧河等个性化旅游徒步探险线路5条以上;针对中老年消费群体推出中医药康养基地、采摘观光旅游产品;围绕亲子群体打造运动、研学、旅居等亲子度假旅游产品。
服务优化赋能体验升级
今年3月,关岭因一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出圈”。一块块“关岭站,上岸”的指示牌出现在考生必经的路口和考点围墙上,红底白字格外醒目,也暖了考生的心。

考生小李在社交平台晒出照片:“高铁站有志愿者举牌引导,爱心公交车免费接送,考完还能去花江峡谷打卡,关岭太会了!”这条帖子收获了大量考生共鸣和网友的点赞: “这次的关岭仪式感好强!” “暖心又浪漫。” 宣传部门也适时发出邀请:“考完别急着走!关岭多种新玩法等你来体验。”
好印象是干出来的。这场“暖心考试”背后,是关岭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效,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做足配套、做好服务,同步推进硬件升级与软实力优化带来的旅游体验大提升。
近日,走进位于关岭自治县落叶新村的落拉观瀑民宿集群项目建设现场,机器的轰鸣声中,工人们各司其职,焊接钢架,砌筑墙体,现场繁忙而有序,这座精心规划的民宿集群正逐步从蓝图走向现实。

尧珈·凡舍悬崖精品民宿 图片来源于网络
“项目总投资1700万元,规划面积2986.67平方米,共有21间房,其中9个独栋房型包含私人泳池、户外私人空间。目前项目主体已经完成,即将进入装修阶段,预计7月可投入使用。” 贵州落拉·观瀑酒店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碧宗介绍, “关岭旅游旺季优质酒店民宿一房难求,我很有信心。”
酒店和民宿不仅是游客的住宿选择,更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岭围绕“住之安心”做文章,2024年建成运营民宿1个,新增金山级民宿1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限上涉旅企业2家,目前尚有4个在建重点酒店业项目稳步推进。

“北京一家单位向我们订购了30张古生物化石拓片以供展览,我们正在加紧制作,保证如期交付优质产品。”在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关岭自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工作人员陈泫池正带着几名学员赶制拓片。
自2024年9月该园通过拓印技术将不能移动的化石展览到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以来,拓片这一新形式迅速为关岭古生物化石带来巨大关注和流量。如今,为增强旅游体验,该园还将为游客增加化石拓片、野外寻宝等体验项目。
更多的景区在为旅游体验“增值”:顶云经验纪念馆将增加农耕体验、研学等业态,九仙景区增加水上飞人表演、喊泉,木城丽水景区增加皮划艇、桨板、机动国风竹筏、人力竹筏……

关岭冰臼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5年伊始,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的花江峡谷景区成了韩国游客热门打卡地,一波又一波韩国旅行团接踵而至,体验“高桥+峡谷” “特意性”资源带来的双重震撼。
此外,关岭还将完善景区电子导览系统,引进旅游租车企业,布局花江峡谷低空飞行项目,深化与黄果树景区联动,并推进关化大道、滨河广场美食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慧化、立体化旅游服务体系。
优化“景”的同时,关岭也在提升“人”。作为涉旅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其职业素能至关重要。2024年关岭召开文旅行业安全及服务培训会,为涉旅企业开展消防培训12场(181人次);强化市场监管,累计检查文旅企业213家次,整改问题39项(整改率97.5%);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执法,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积极争取省、市级旅游行业培训、行业大比拼在关岭举办,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强化县域旅行社、地接团队培育……

关岭木城丽水景区关岭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横跨云端的“世界第一高桥”到镌刻远古密码的化石群,从茶马古道的悠远回响到以旅游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关岭正以“特意性”资源为底色,以创新与匠心为笔触,在黔中山水间绘就一幅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交织的旅游新图景。
过往成绩皆为序章,未来腾飞更需奋发。下一步,关岭将继续深耕“特意性”资源优势,锚定将关岭打造成为以“高桥鱼龙、瀑布峡谷、中医康养”为特色的山地旅游名县和黄果树世界级景区一流综合服务城市,以更开放的胸襟、更完善的服务,迎接四海宾朋,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苑庆磊
编辑 沈长志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