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大礼堂的起源

信口开河 2024-05-04 11:19:25

晚清末期,清政府开启自省自强变法之路,提出教育救国。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主,西学为用”。因日本距离较近加上文化相近,成为最理想的留学去处,中国近代史的很多著名人物都有留日经历。

根据实藤惠秀的《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记载,至1906年中国留日人数达到八千至一万人,其中湖北的留学生人数居首位。

图自网络侵删

留日归来的中国前辈,开始了救国之路,中国革命势力的星火点亮,随后日本加强了对留学生的监督、管束,清政府也是对留学日本的人数加以控制,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留日学生几乎全部回国。

图自网络侵删

留日热潮转至低谷,从1908年开始留学欧美成为国内学堂毕业生的新选择。1908年美国用部分庚子赔款作为中国派遣留美学生的经费。中美协定从1909年起,最初四年内每年至少100名留学生。为配合派遣和筛选留学生,清政府成立游美学务处,1911年在北京西郊清华园成立留美预备学校,定名清华学堂,专招留美预备生。(清华大学的前身),从此开始了中国近代的留学欧美的热潮。

图自网络侵删

正是在这种热潮下,1912年河南教育界也开始了筹办留学欧美学校的计划,1912年9月在河南开封原“河南贡院”旧址建立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第一期140人正式入校开学。

之后河南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中州大学(1923年),并一步步成长为中山大学(1927年)、省立河南大学(1930年)、国立河南大学(1942年)、河南师范学院(1953年)、开封师范学院(1956年)、河南师范大学(1979年),至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

河南大学大礼堂于1931年11月20日破土动工,1934年12月28日落成。

图自网络侵删

2024年5月2日河南大学大礼堂失火损毁

图自网络侵删

0 阅读:12

信口开河

简介:一家之言胡言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