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前老百姓为什么不撤?因为贫贱,贫贱不能移!有钱的早跑了!根据当年的数据统计,在1937年六月以前,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了一百万人,到了十一月以前,整个南京城只剩下57万人,将近有一半的人口搬离了南京城。期间南京前往西南等地的车船票价格飙升,普通家庭根本无力承担,十一月份以前,南京前往外地的船票涨价四到五倍,而且需要用小木船周转,后者同样是漫天要价,就连闻一多先生这样的大学教授,都对居家搬迁这件事深感头疼。

很多人认为可以徒步逃难,事实上在战争年代,徒步逃难的结果,往往是家破人亡,如果没有足够多的盘缠,很难到达目的地。理论上说南京属于是当时的港口城市,船运资源相对发达,如果调控得当,普通百姓也可以逃出生天,然而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确保国民政府完成西迁,征调了当地绝大多数民船。与此同时为了所谓的避免引起民众恐慌,当时的国民政府有意封锁消息,直到十一月份对外公布相关信息,实际上早就为时已晚,突如其来的噩耗,导致南京市民更加恐慌,此时再想寻求离开南京的船只,简直就是难如登天。

民众出于本能,开始尽可能在南京城内搬迁,从城北搬至城南,从城南搬到玄武湖,普通百姓的内心,仍在对日寇心怀侥幸,认为只要在家中躲避,至少可以确保性命无忧,之所以会有如此结论,是因为上海比南京更早沦陷,彼时的上海,并未出现针对全市居民的集体屠杀,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上海市区存在大片的列强租界,日军大多有所忌惮,然而南京的情况迥然不同,城市地位比上海更高,日军对南京实施大屠杀,目的是为了摧毁国民的抗战意志,殊不知如此禽兽的行为,极大激发起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十四年抗战期间,日军在我国内实施的千人以上屠杀,就高达154次以上,更多兽行甚至未能载入史册,如此血仇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毕竟没有人有权利,替先辈原谅日寇的罪行。

中国国耻[并不简单]
富人才会撤,穷人往哪儿撤,死在外面,还不如死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