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写下的一首边塞诗,其实这种豪情壮志不仅是古人有,新中国建立之后,也有不少边防军人为了保家卫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将一腔热血洒在了祖国的边疆,已故边防团长高明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高明诚,祖籍山东淄博,出生于甘肃武威,父亲是铁路工人。高明诚的妻子和他是高中同学,高明诚妻子的父亲是贵州人,十几岁就参加了红军,解放后留在甘肃工作,曾担任古浪县委书记。
高明诚勤奋好学,是班里的学习尖子,数理化非常好,还是学习委员。高明诚的父亲是一名铁路工人,一个月工资才50元,要养活四个孩子和他们的妈,所以高明诚在学校里十分节省,每次坐火车回家的时候,班里的同学都会坐公交车去火车站,但是高明诚为了省钱,都是走四五公里去火车站,来的路上碰到一些拉砖头拉煤的老爷爷老太太,还主动去上前帮忙。
高明诚的妻子在他们上高中的时候就喜欢高明诚,但是高明诚觉得两人身份地位差距太大,所以都尽量避免和她接触。1966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这一年,高明诚妻子的父亲被赶下台,受到了批斗,高明诚反而不避讳了,主动和他这位未来的妻子接触了起来。
1967年年底,高明诚参军入伍,他那一批新兵有三十多人,但是只有他一个人被分配到了西藏,而且还是他主动请求去最艰苦地区的。高明诚和他的女朋友约定在退伍之后就结婚成家,可是让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高明诚在部队里一干就是一辈子。
到部队后,高明诚由于表现良好,先是被提拔为班长,之后又提拔到团里当参谋,最后又从团参谋长调到军分区担任作战参谋,后来一直提拔到边防团某团团长。在这期间,他和女友只见了几次面,每次见面也都很仓促,但是他们依然坚持了下来,1976年,高明诚和他相恋十年的女友,也就是那位县委书记的女儿结婚了。
高明诚所在的中印边境地区地形十分复杂,都是三四千米,甚至是五六千米的高山,从海拔2000多米爬到5000多米,能看到几个气候带的地形地貌。当时西藏军区的路况比较差,很多公路还没有修通,所有边防部队在巡逻的时候十分困难,不过每次执行任务,高明诚都亲自带队。
即使是当了团长,遇到最危险的任务,高明诚也是率先冲到最前面,在边境巡逻的时候,高明诚每次都是第一个爬冰滩,第一个涉水给大家探路,晚上睡觉之前带着干部战士们挖沟引水,搭帐篷修造,睡觉之前还要了解战士的思想状况,给大家排忧解难。睡觉之前,高明诚还会对前一天遇到的情况进行总结。
在高明诚的日记本里,上面记得都是中印边境地区,还有西藏军区的地理,历史资料。从清政府到民国,再到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和邻国的边界问题谈判,以及后来印军在中印边境的活动规律,记载地都十分详细,有公开的,也有没有公开的相关资料。
由于地处边防前线,高明诚对士兵们十分爱护,每次吃饭的时候都是士兵们先吃,最后他再和干部们上去吃。夜间在外巡逻的时候,也是把大衣先给战士们盖着。有一次战术演习,高明诚兼任着军分区教导大队大队长,演习结束后,车不够,一位军分区副司令让炊事员坐在柴车上,那时候天气很冷,高明诚团长看见后当场发火,质问副司令:“冻坏了他谁负责,是你还是我?”最后他坚持把炊事员塞进了小汽车里。
自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和1967年中印边境冲突之后,中印边境又平静了很长时间。但是进入1985年,印军的活动又频繁起来,尤其是在边境东段,印军多次越过实际控制线,甚至建立了季节性据点,其空军也屡屡越线向我纵深进行侦察。印军的活动引起了我方的重视,双方的焦点首先集中在旺东地区。
旺东西邻著名的克节朗河谷,北距拉则拉山、章龙里山也很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是自1967年中印边境冲突后,印军在这里建立了季节性据点,1985年后,印军又不断地派兵在这里地区加固工事,想要进一步蚕食我国领土。
1985年5月,边防团长高明诚接到上级命令,对旺东地区进行侦察性巡逻。接到命令后,高明诚迅速组织有关召集分析了一路上的路况,地形,敌情等情况,然后多次率领小分队冒着暴雨,翻山越岭进行侦察,进一步摸清了地形地貌和印军兵力部署及活动情况,为上级确定在旺东设点、制定守点方案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1985年6月20日,上级决定在旺东设立据点,高明诚再次主动请缨。当时高明诚的身体不太舒服,所以团党委决定由副参谋长带队,但高明诚认为副参谋长不如他熟悉沿线的地形和敌情,所以坚持要去。
6月30日,高明诚组织的四人小分队出发了,除了团长高明诚外,还有一位连长,一名参谋,一名警卫员,连长蒋久华、参谋张建刚也都是有十年以上军龄的军事干部,警卫员小杨年轻一点,但来执行任务之前也是训练有素的班长。
沿途的地形十分复杂,到处都是悬崖峭壁,到处都是杂木,灌木丛组成的原始丛林。遇到陡峭的悬崖,四个人不得不手拉着手往前走,雨水冲刷到脸上都不敢用手去抹,因为稍微脚下打滑,就会掉入万丈深渊,永远回不来了。
6月30日下午,高明诚和队员们巡逻的时候,发现竟然迷路了,上级配发的军用地图和实地根本就不一样。他们几次摸索着下山,但是方向都不对,最后连来时的路都淹没在了雨雾中。到了晚上10点,他们仍然在海拔4500米高的山顶上,饥饿,寒冷,疲劳接踵而至。
更为严重的是,团长高明诚发烧了,在平原地区发烧可能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在海拔4500米高的地方发烧,却是一件要命的事情。四人抱在一起取暖,终于熬到了天亮,中午12点,在过一条小河的时候,团长高明诚突然晕倒了。张参谋立刻叫体力很好的连长,回去找人增援。
蒋连长走后不久,团长醒来了。他笑了笑,显然,那是非常勉强地笑:“我有点难受,我大概,走不出去了。”蒋连长跑了两天一夜,终于到达了部队驻地,但是经过两天一夜的奔波、饥饿和劳累,使他刚到驻地就昏倒了。等他苏醒后已是暮色沉沉,方向就很难辨认了。醒来之后,蒋连长立刻爬起来带着部队去找团长,团里先后派出了七个梯队,四百三十人。
第三天凌晨,张参谋和警卫员小杨还没有等到增援,张参谋打完了他和团长的手枪里的全部子弹,想要引起增援部队的注意,但是并没有回音。他们彻底失望了。张参谋决定留小杨守护团长,他自己带了一只剩有一发子弹的手枪,拖着两条几乎是僵直的腿冲下山去。张参谋努力去辨认那条路,不断地摔倒,不断地爬起来,双手抓烂了,衣服,鞋袜都撕成了碎条,最后从一个悬崖上摔了下去。
张参谋离开之后,团长的呼吸开始微弱了。警卫员小杨把团长紧紧地搂在怀里,他要用自己的体温使团长的血流加快一点。最后增援部队赶到的时候,团长已经牺牲了,警卫员小杨也几天几夜没吃饭了,奄奄一息,张参谋被从一处峭壁内找了出来,紧急送到后方医院。
由于团长牺牲的地点比较特殊,靠人力去抬根本就抬不下去,在这种情况,军区调来了一架直升机,直升机到来之后无法降落,只能将团长的遗体吊死直升机外。这个时候,边防的牧民看到了他们熟悉的边防团长,满含热泪地说道:看,他在飞!高明诚牺牲后被西藏军区评为烈士,安葬在了山南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