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在16日的发言直指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本质。他明确指出,美国宣布对部分国家关税暂缓90天的决定,表面看是"缓刑",实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90天后等来的不会是停止,而是更严厉的加码措施。这一判断揭示了特朗普团队的政策逻辑,也为世界各国应对当前贸易危机提供了战略思路。
可以说这是清醒判断:90天"缓刑"的本质依然是美国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当特朗普宣布暂缓征收关税90天时,不少国家认为这是局势缓和的信号。然而,李显龙以其一贯的务实态度,戳破了这一幻像。他明确指出:"美国宣布将对部分国家关税暂缓90天,虽然这听起来像是'缓刑',但人们应做好准备,因为美国不仅会推进关税,还可能在未来采取更严厉措施。"
这一判断基于对特朗普团队政策逻辑的深刻理解——特朗普团队从根本上认为美国的问题在于与全球多国的贸易逆差,并坚信重振本土制造业是解决之道。李显龙的分析揭示了一个关键点:特朗普团队的贸易政策具有内在的升级逻辑。当初步措施未能见效时,反应不会是停止,而是进一步加码。接着李显龙就抛弃自己的,也就是全球反制的多米诺效应。
李显龙预见的全球经济图景中,最引人深思的是他对各国集体反制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的判断。他指出,如果美国继续加码关税政策,"其他国家预计都会像中国一样反制美国,或迅速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贸易战的代价正在美国本土显现。美股曾在三天内蒸发6万亿美元市值,马斯克等商业领袖公开抨击特朗普政策"荒谬"。更具体的影响体现在民生层面:加州电商卖家达斯蒂·肯尼的案例显示,依赖中国制造产品的美国中小企业正面临生存危机。
李显龙特别强调了全球经济体系的韧性——即使没有美国参与,游戏仍可继续。他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为例说明这一点:"美国退出,游戏还是可以继续。同样地,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如果美国不再愿意遵守规则,其他国家还是可以在彼此开展贸易时维持这个体系。"
李显龙对全球贸易局势的判断体现了新加坡特有的小国生存智慧。作为国土面积仅728平方公里的城市国家,新加坡的生存与发展完全依赖于对国际形势的敏锐判断和精巧平衡。
李显龙的立场转变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案例。六年前,他劝说当时竞选美国总统的希拉里和特朗普千万不要退出TPP。然而,当特朗普不仅退出TPP,还变本加厉推行单边主义时,李显龙和新加坡的立场发生了显著调整。这种灵活应变的能力,正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保持主动的关键。
新加坡的平衡策略建立在对实力的清醒认知上。李显龙多次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全部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他明确指出:"中国的实力已经远超外界预期。与当年的苏联不同,中国的经济体系更加开放、灵活,国际影响力也更深远。”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各国需要从被动承受转向主动塑造。李显龙的思路为中小国家提供了三点启示:
首先,放弃幻想,准备斗争。各国不应抱有幻想,认为通过妥协或让步就能换取美国的永久性豁免。贸易伙伴的让步只会被视为软弱,进而招致更多要求。
其次,构建多元合作网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蓬勃发展是"没有美国游戏继续"的最佳例证。这一由中国主导的区域贸易协定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最后,强化经济韧性。各国需要建立更加自主、多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强化半导体自主产业链等举措,正在构建"去美国化"的平行体系。
李显龙的警告中最具战略价值的部分在于,他指出了单边主义的根本缺陷——在高度互联的全球经济中,任何大国都无法独善其身。"美国优先"正在变成"美国孤立",特朗普的"关税武器"反而促成中欧合作、RCEP等新合作框架的发展。
李显龙的分析为全球各国敲响了警钟:90天不是危机的结束,而是更激烈博弈的开始。各国需要放弃对美国的幻想,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同时积极构建不依赖美国的多元贸易体系。历史经验表明,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最终只会导致多输局面。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合作共赢才是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