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要啥杨修?

琅琊左史 2024-10-03 10:07:13

聪明反被聪明误。

杨修出身弘农杨氏,东汉世家大族,四世太尉,和老袁家的四世三公不相上下。

弘农杨氏的先祖就是抢了一条项羽大腿发家的赤泉侯杨喜。

杨修学问出众,有着文化人都有的毛病--恃才傲物。

但凡恃才傲物的文化人都没有什么好结果,唐朝的李白,宋朝的苏轼,明朝的唐伯虎,结局都不咋地。

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不是杨修的主要死因。

杨修之死本质上是触碰了曹操的逆鳞,着急站队立储,搅扰的曹操诸子不合。

曹操大业未定,继承人一事必须慎之又慎,杨修以文才扬名,居然插手夺嫡之争,他不死谁死。

立储虽然是多个势力集团互相妥协的结果,但本质上还是曹操圣心独裁(不好意思,圣心独裁应该是皇帝专用语,但曹老板已经称魏王,类同天子)。

曹操要综合考虑继承人的能力、人品以及背后的势力集团,他虽然烦恼,但基本上心里有谱。

杨修既不是宗室也不是重臣,区区一个主簿居然上蹿下跳,蛊惑曹植争储,这不是成心让曹氏兄弟阋墙嘛。

如果不杀杨修,将来曹丕正位,将杨修拷打一番,杨修保不齐就会攀扯曹植,曹植估计连做七步诗的机会都没有,直接就被曹丕拉出去咔嚓了。

为了稳固曹氏宗族的团结,杨修这个搅屎棍必须尽早除掉。

杨修很聪明,能够轻易揣摩曹操的心思,他当曹操的主簿,内外打理的非常顺畅,很让曹操满意。

每次曹操要问的问题,杨修能准备十几条应对措施,即使杨修不在,杨修的属下也能回答的让曹操满意。

久而久之就让曹老板忌惮,这小子怎么猜的这么准。

正所谓君心难测,这可倒好,我曹操在你杨修面前就跟透明的一样,连裤衩子什么颜色你都知道,这还了得。

众所周知,领导都不希望被下属看的透亮,在下属眼里,领导应该是深不可测。

杨修这种小聪明,曹操很不喜欢。

杨修揣摩上意的高光时刻是鸡肋事件。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攻打汉中,久攻不下,曹操就想撤军,但碍于面子又不好意思下令。正好军中请示当夜的口令,曹操正在吃鸡,便说了个鸡肋。

杨修听说当晚的口令是鸡肋时,猜到曹操要撤军,就收拾行李。别人看见了,就问他老杨你收拾行李干啥,杨修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就把自己的猜测给散播了出去。

肆意揣摩上意,扰乱军心,让曹操嫉恨不已。

这件事加强了曹操杀他的决心。

杨修不知道内敛,做事张扬,属于小聪明,不属于大智慧。

聪明反被聪明误。

前有插手夺嫡之争,后有肆意揣摩上意,杨修死到临头了。

曹操杀人本不需要什么借口,但杀杨修这种知名人士,还是要讲究下策略。

曹操怕杨修日后凭借自己的才能扰乱大魏根基,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处死了杨修。

用这个理由杀他,也确实名正言顺。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曹操杀杨修也是趁机震慑下世家大族,这些墙头草必须时不时的敲打下。

曹操通过诛杀杨修震慑了世家大族和着急站队的宗室重臣,不要耍小聪明提前为将来铺路,你们的头上只有我曹操一片天。

我要下雨就下雨,我要打雷就打雷,你们都乖乖匍匐在地,谁要是不服,我就降下一个雷将他殛了。

杨修就是那只不知好歹的鸡,被杀了儆猴。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