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微博@momo 截图)
“这是继Coco之后,第二个我觉得,像世界断掉的锚。”
“看到有些评论也很不理解,仿佛世界毁灭赶着上船的时候有人在超市因为水果过期而吵架的荒谬感,你知不知道这样美好的人离去对有心善良的人有多大的打击吗?”
大S的离世,让无数人开始重新审视她的生命与价值。她的故事,像一场被观看的“台湾版楚门秀”,也像一部充满侠女精神的传奇。她的离去,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让我们反思健康与生命的珍贵。
“台湾版楚门”一直“被观看”的大S“大S 熙媛 我始终觉得你应该更幸福”
“就这样的女性怎么可能是坏人”
大S的一生,像极了《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从出道开始,她的一举一动都被置于公众的注视之下。无论是她的感情生活、家庭琐事,还是事业选择,都被媒体和网友无限放大。她的存在,早已超越了艺人本身,成为了一个被资本和流量异化的符号。
在资本的裹挟下,大S的“人设”被不断重塑。她是《流星花园》里倔强的杉菜,是《泡沫之夏》里坚韧的尹夏沫,也是综艺节目中敢说敢做的“女王”。然而,这些标签背后,真实的她却逐渐被模糊。她的努力、她的脆弱、她的坚持,都被“娱乐化”和“商业化”所掩盖。她的离世,让人不禁反思:我们是否从未真正了解过她?
有学者曾批判,网络空间的集体悼念情感很多时候带有娱乐性质,这种泛滥的情感被称为悼念病或悲伤情结。部分人在社交平台发布沉痛的话语,可仔细探究,其目的并非单纯基于对大 S 离世的悲恸。他们更多的是沉浸在自我追求的悲恸体验里,满足窥视他人痛苦的兴趣与好奇。比如,一些人不断深挖大 S 生前的情感纠葛、家庭矛盾,在评论区发表看似感慨实则博眼球的言论,将这场悼念变成一场自我展示的表演。

(图源:微博@momo 截图)
怀念她、以及让她声名鹊的那个时代“沉迷过的偶像 一个个消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是小时候被描述的那个世界了......”
文学家韩少功曾言:“记忆是不断变化的、生长的,被后来的思想和情绪悄悄删节增添,永远没有定稿,没有最标准版本,我没法校对。记忆只是冒充过去,假冒品。”如今,随着她的离去,许多人开始怀念那个简单而纯粹的年代。没有短视频的碎片化,没有社交媒体的喧嚣,只有一部部经典的作品和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大S的离世,唤醒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也让我们意识到,时间从未停下脚步。
她的去世不仅是一条新闻,更是一个触发集体记忆与情感共鸣的文化事件。社交媒体上,无数网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分享对大S的怀念与回忆。从《流星花园》中的杉菜到《泡沫之夏》中的尹夏沫,她的角色和人生故事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唤起了许多人的青春记忆。这种信息的传递与情感的共享,构建了一个临时的“参与式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们通过表达哀悼、分享故事,共同维系了一个有序且有意义的文化世界。
正如美国学者詹姆斯·凯瑞所言,传播的本质并非仅仅是智力信息的传递,其起源与最高境界在于构建并维系一个有序、有意义的文化世界,这一世界能够支配和容纳人类的行为。他强调,传播的核心是信息与情感的共享,是一种临时性的参与式共同体。



(图源:微博@momo 截图)
侠女的具象化,而她也应该被这样记得“她所有的流光都在婚前”
“记住她在舞台闪闪发光的样子,记住她的作品成就,婚姻不是她的全部。”
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是指一个群体、社会或文化共同体对过去事件、人物、经验的共同记忆和认知。它并非个体记忆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社会互动、文化传承和媒介传播等方式构建起来的共享记忆体系。集体记忆在塑造群体身份、价值观和历史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大众的印象中,大S一直是一个“侠女”般的存在。她敢爱敢恨,敢于为自己发声,也敢于为家人和朋友挺身而出。她的勇敢与坚韧,让她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榜样。然而,真实的她与公众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一道时空的鸿沟。
网友的怀念中,有人提到她的坚强,有人提到她的温柔,也有人提到她的“能折腾”。这些评价,或许只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但却足以让我们看到一个鲜活而立体的大S。她的离去,让人感叹:“原来我们从未真正了解她,直到她离开。”
她的离去,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她的认知与真实之间的差距。我们怀念的,或许不仅仅是她这个人,更是她所代表的某种精神——一种敢于活出自我的勇气,一种不畏世俗眼光的洒脱,一种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态度。这些精神,早已超越了她的个体存在,成为了一种集体记忆中的符号。
然而,真正的她,远比这些符号更加丰富。


(图源:微博@momo 截图)
结语“春的第一天传来了你自由的消息。”
“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平安 幸福我不敢说 但是拜托都要平安。”
1996 年,美国学者罗杰斯从主题取向的独特视角出发,给出了这样一个关于健康传播的定义:“凡是人类传播的类型涉及与健康相关的内容,就是健康传播。”简单来讲,健康传播是指借助主流媒体的传播渠道,运用专业的传播方法,以守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终极目标,进行健康信息的制作、传递、扩散、交流与分享的过程。
大 S 因流感并发肺炎在日本旅游期间突然离世,年仅 48 岁 。消息传出后,大众在悲痛之余,对流感和肺炎等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急剧上升。主流媒体纷纷跟进报道,不仅详细介绍了大 S 的病情,还借此机会传播流感预防、肺炎治疗等相关健康知识。
大S的离世,提醒我们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流感并发肺炎,看似普通的疾病,却轻易夺走了一个鲜活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健康传播的重要性。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身体的信号,直到悲剧发生才追悔莫及。
大S曾说“我来这个世界上就是快转人生,我这辈子就是要过别人的八辈子,然后过完之后,我下辈子就不用再来了。”
愿她在另一个世界永远明媚,也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关注健康。



(图源:微博截图)
参考文献:
《大S的"矛盾性"》@观察者网 公众号
《大S的透明人生》@界面文化组 界面文化 公众号
《大S突然去世:侠女,走完了她的一生》@冬禾 视觉志 公众号
《大S:我这辈子就是要过别人的8辈子》@ Zoey品和 Zoey品和 公众号
吴海荣,赵天照,伍艺涛.媒介准入与象征哀悼:数字时代集体悼念的仪式与情感[J].青年记者,2022(14):51-53.豆勇超.泛娱乐主义的基本症候、生成机理与治理路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130-136.周葆华,钟媛.“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社交媒体、集体悼念与延展性情感空间——以李文亮微博评论(2020-2021)为例的计算传播分析[J].国际新闻界,2021,43(03):7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