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文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包含100项“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77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首建投公司申报案例“首钢园:首钢北京钢铁主流程保护利用开发转型”入选国家级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首钢水钢T001铁水罐车和水城钢铁厂第一炉铁水样品入选“共和国印记”见证物。
▲正在施工中的石景山炼厂
从日据华北期间抵抗侵略,到解放战争中斗争护厂,再到抗美援朝时期支援前线……自1919年建厂以来,首钢百折不挠,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百年首钢沧桑巨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是中国钢铁工业的真实缩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诗,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蕴育了独具特色的红色工业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钢迅速恢复生产、进行扩建。首钢人与时间赛跑,艰苦奋斗,率先恢复生产,建成包括采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 轧钢等工序在内的全流程钢铁企业,成为全国十大钢铁生产基地之一。在此期间,首钢独立自主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厂,率先研发成功高炉喷吹煤粉技术,入炉焦比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引领着中国钢铁工业技术的进步潮流。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首钢还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展现了首钢人的价值追求,展现了“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的首钢精神。
进入新世纪的10年间,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钢实施了“从山到海”战略性搬迁调整,为大力疏解非首都功能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在区域协同发展及环境治理等方面更有作为,成为率先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主体、平台和纽带,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锋队。
停产后,首钢老厂区积极探索转型,建设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首钢对原工业遗存进行改造提升,建成各类具有工业基因和独特风貌的各类设施,共同支持园区产业集聚发展和消费活力提升,园区内的诸多工业遗存也纷纷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高炉、三高炉、四高炉分别改造成为科幻沉浸式体验乐园综合体、全球首发中心和国际会展中心。“西十筒仓”区域改造成为高端商务和企业办公载体,曾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组委驻地。厂内发电厂、职工宿舍分别改造成为香格里拉酒店、智选假日酒店,厂内传送管廊也改造成为空中步道。
首钢园区因夏奥而生、因冬奥而兴。园区开发建设日新月异,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住宿、餐饮、会展等服务体系与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综合业态,园区“科技+”“体育+”“文化+”“会展+”等场景丰富多元,成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新年倒计时、ESG中国·创新年会等永久会址。目前,首钢园区入园企业达878家,注册资本总额超780亿元,国高新、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等企业资质超过170项。园区曾举办承接过国际雪联滑雪大跳台世界杯、WTT世界乒联中国大满贯等大型国际赛事。首钢园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北京城市深度转型的重要标志和全球规模最大的以企业为主体实施的工业区复兴的典范。
首钢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目前,首钢积极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牢牢把握“一高地、一支点”使命任务,提升产业集聚能级,加快构建“1+3+X”新质生产力产业体系,打造首都长安街西轴线上的重要城市功能区和“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
水钢1966年建厂,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兴建的西部重要钢铁企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建成以钢铁制造业为主,集采矿、煤焦化、进出口贸易、汽车运输、机械加工、建筑安装、水泥等多种配套产业于一体的贵州省最大、西南区域有影响力的国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此次入选的2个“共和国印记”见证物——T001铁水罐车和水城钢铁厂第一炉铁水样品,分别所属机器设备、工业产品类别,是贵州“三线建设”时期工业发展的见证,也是水钢建设发展的历史见证。
来源:首钢新闻中心